第272章既生瑜何生亮,你还是三国迷呢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是!”


    李景隆连忙应是,当即撸起了袖子,接着便面露凶光的看向那群翰林。


    他一向看不上这群酸儒。


    而且,以李景隆的水准,对他们方才辩论的内容可以说似懂非懂。


    但他却知道,朱闲赢了的道理!


    “走吧诸位。”


    李景隆起身,盯着那些翰林说道。


    这群人刚才那么嚣张,就让他很不爽了。


    究竟谁是纨绔?


    敢在我面前翘尾巴?


    反正你们全喝多了,待会儿要是摔倒了,断个胳膊腿的,也很正常。


    “我都要做教书先生了,还走什么啊!”


    但是方孝孺却是愈发失态了。


    他虽然醉酒,但也看见了朱元璋表情不善。


    不过那又怎样?


    老子都要做乡野书塾的先生了,还会怕你?


    人生都到尽头了,还能如何?


    难不成因为这点小事,朱元璋就要了自己的小命吗?


    不可能。


    所以此时,方孝孺颇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少爷,小的诠才末学,还望能得少爷指点。”方孝孺直勾勾的看着朱闲说道。


    “给咱扔出去!”


    朱元璋瞬间沉下脸来,难得今天开心,又被这个方孝孺给搅和了!


    “大可不必哈。”


    朱闲挥了挥手,毕竟是自家伙计,聚餐喝醉了也很正常。


    吟诗作对也不算是耍酒疯,这比现代那些酒蒙子强太多了。


    “那少爷就请赐教吧。”翰林学士们一同起哄道。


    实则暗地里都在摩拳擦掌。


    无论朱闲说出什么诗,自己都要给他对几个来回!


    即便是车轮战,也要掀翻朱闲不可!


    然而朱闲却是很随意的说道:“既然是对诗,那我便来首东坡先生的《临江仙》好了。”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朱闲话音落地,众人却是为之一怔。


    方孝孺端着的酒杯的手整个僵住。


    一众翰林们,也满脸若有所思的表情。


    太工整了。


    朱闲这首诗对的,可以说完美对标了方孝孺的《行路难》。


    你不是踌躇满志,一腔怨念吗?


    那我就淡泊名利,归隐江边。


    二人的志向,可以说天差地别。


    但却愈发体现出朱闲的肆意洒脱,超凡脱俗。


    完全是两个境界的存在啊。


    “朱兄可真是……高啊!年纪轻轻,就已有了大家风范,不慕名利,不攀权贵,只享受这潇洒人间。”


    一名翰林也满脸向往的说道。


    能看出来,他对这首诗的写意非常欣赏,不自觉的称赞起来。


    摇头晃脑到一半,忽然有人扯了他一把。


    他还疑惑的问道:“你拽我干嘛?”


    这时,他忽然看见方孝孺满脸铁青的模样,连忙住嘴了。


    妈的……有点太投入了。


    差点忘记自己的立场。


    只是此刻想吹说方孝孺,也说不出口啊。


    毕竟同为读书人,大家还是要脸面的……


    如今谁都能看明白,人家朱闲不光才华过人,还心境超然。


    俨然一副高人风范。


    如果还要厚着脸皮不认,那真是无颜见人了。


    朱元璋却是满脸恨铁不成钢的瞪着朱闲,恨不得上去踹他一脚。


    你小子的志向就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说白了,不还是想摆烂!


    这下可把朱元璋气得不轻。


    “呵呵,贤弟还是……境界高啊。”


    一旁的朱标,紧忙上前打圆场道。


    这朱闲,真是令人又爱又恨。


    明明身怀奇才,竟然光想着做条咸鱼……


    真是令人束手无策。


    方孝孺失魂落魄的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我先走了。”


    语毕,便摇摇晃晃的起身,出了门。


    但是刚走出门,就扑通一下趴在了地上,嘴里还不停念叨着,既生瑜何生亮……


    “他这是怎么了?”


    朱闲看着这一幕,一脑袋问号。


    这兄弟……还是三国志的书迷呢?


    “没事,不用理他。”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回了一句。


    紧接着,他便瞪着朱闲说道:“以后少读这种酸诗,咱家光宗耀祖的任务就等你呢,别给咱整这些没用的。”


    “好好好……”


    朱闲无奈的颔首。


    一旁的翰林们,则是完全被朱闲给干服了,尤其是那个欣赏写意的翰林,还在接着起哄道:“少爷,您还有什么好的诗句分享吗?”


    “分享个屁,都滚回去吧,醉醺醺的成何体统!”


    朱元璋沉声说道:“九江,立刻把他们抬出去,少在这出洋相。”


    “是!”


    李景隆紧忙应声,他作为徒弟,都没有上桌的资格,一直伺候在朱闲身旁。


    此刻听到招呼,立刻撸起袖子,和张伯等人,把这些翰林学士给抬了出去。


    就是不知道是否有意的。


    李景隆的胳膊格外无力,好几次脱手把人摔下去,等这些翰林们走到马车时,已经全部鼻青脸肿。


    这时,一旁的朱标无奈笑道:“好了,我们也要回去了,你就安心在家待着,过几日就是你的大婚,可别出什么岔子。”


    “知道了,还有,那个远航集资的事情,还是要谨慎。”


    朱闲不放心的叮嘱道。


    还好如今非法集资不算犯罪,只是万一发生什么意外,也会惹来麻烦。


    朱元璋闻言,却是不耐烦的摆摆手:“知道了,真是啰嗦,还有,今天这酒喝着不错,给咱拿两箱。”


    “又拿?”


    朱闲嘴角微抽:“这是我新酿的雪花酿,喝多了小心变成脂肪肝。”


    “脂肪肝又是什么?”


    朱元璋瞬间一怔,接着便昂起脑袋说道:“咱是想自己喝吗?咱是想着你马上大婚了,到时候宴请亲朋不得上点好酒……”


    “好了好了,九江,你去库房里给咱多搬几箱来。”


    “是!”


    李景隆连忙领命,去搬东西了。


    朱元璋还不忘随手抄起桌上剩下的半瓶酒,拍着肚子说道:“那个,你娘还饿着肚子呢。”


    “我知道,娘的那份我早就准备好了,用食盒装着,够您回去再吃顿夜宵的。”朱闲撇着嘴说道。


    “那是给你娘带的,咱怎么会吃。”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理直气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