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辩不过,我们翰林还能在诗词上输了?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至于吗,喝个酒一惊一乍的。”


    旁边一人轻蔑的说道,今天都让人家赢麻了,竟然还有心思称赞朱闲的酒。


    真是不嫌丢人啊!


    接着他还扫了杯中酒一眼,轻哼道:“白酒罢了……”


    在古代,白酒属于走卒贩夫才喝的酒。


    上流人士,只喝黄酒。


    因为黄酒是用更多的粮食酿造而成的,白酒所需的粮食很少,还能加水勾兑,就简单多了。


    所以很多白酒都是一股劣质的刺鼻气味,还很辛辣,远远不如黄酒醇香悠长。


    酒仙李白,饮的就是黄酒。


    此刻看见这白酒,众翰林学士不禁颇有微词。


    这个朱闲也太慢待人了,对皇帝都毫无人臣之礼。


    竟然准备这么劣等的酒,枉为人子啊!


    但是朱元璋却举杯说道:“来吧,大家同饮!”


    众翰林再不情愿,也只能端起酒杯,仰头饮下。


    结果刚尝了一口,那人就跟着轻咦道:“此酒怎么会这么醇香?”


    “不不,此酒,别有一番滋味……和黄酒不同,完全是一种奇特的新风味。”


    “对对,我活了这些年,这是我喝过最好喝的酒。”


    “再举一杯!”


    众翰林喝过一口后,都纷纷惊异起来。


    此酒……可以说打破了他们对白酒的刻板印象,真的很醇厚啊!


    酒香绵长,口感细腻。


    即便是喝完以后,空杯里都仍有余香。


    这可是如今最顶级的黄酒都无法做到的!


    “李太白如果喝了此酒,恐怕都能写出更绝美的诗句。”


    “呵呵,我等也配议论诗仙?大家还是喝个痛快吧。”


    有人轻笑着说道。


    这时,小龙虾和下酒菜、花生米都上齐了以后,众翰林直接吃的不亦乐乎。


    “这花生米和凉拌菜,简直是饮酒的最佳拍档,我之前怎么从未发现呢。”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如今我才明白,这话是何意啊。”


    众翰林不自觉的被朱闲这里的美酒美食给吸引住,差点忘了之前的同仇敌忾。


    方孝孺听见这些话,却是愈发的心烦意乱。


    只好埋头喝着闷酒。


    有细心的翰林同僚察觉到方孝孺心情低迷,于是主动说道:“这光喝酒也没意思,不如吟诗几首怎么样?希直兄最是精通诗词,不妨献上一首?”


    这时,其余的同僚也察觉到方孝孺的郁闷。


    他毕竟是代表自己一行人出战输了,自己等人却在这吃的不亦乐乎,的确不好。


    让方孝孺在朱元璋面前,展露下才华,说不定圣上一高兴,就不计较方孝孺的过错了,于是紧忙附和道:


    “是啊是啊,希直兄就来一首吧。”


    朱元璋见状,轻哼一声。


    这些人揣着什么心思,他哪里会不知道。


    一群酸儒,就知道吟诗弄对,那东西能当饭吃吗?


    朱元璋心中颇为不屑。


    朱标一边给朱元璋剥小龙虾,一边暗自摇头。


    这些人真是打错主意了。


    他最是了解,自己父皇对诗词是怎样的看法了。


    不至于说不屑一顾,但肯定是不重视。


    甚至还有些厌恶。


    在他眼里,诗词就是风花雪月,对治理国家而言毫无用处。


    其实,朱元璋这个态度的影响,一直持续到鞑清。


    由于朱元璋的态度,致使官员在出科考题目时,并不看重诗词,而是格外看重八股文和儒学的研习程度。


    鞑清沿袭了明朝的科举制度,同样不看重诗词文采,只看重儒学与八股文。


    这就致使明清两朝,虽然在诗词上也有些佳作,但完全不能和唐宋相比。


    所有文人,都把时间精力放在了八股文和儒学上面,基本只研读科考设计的题目。


    不过这些就是后话。


    起码如今,朱标看着面前的一众翰林,就颇为无奈,看来朱闲辩赢了他们以后,他们也毫无寸进啊。


    但凡是个聪明人,此刻就该聊些实际的治国之策。


    即便有所不足,朱元璋也会对他们的改变颇感欣慰。


    结果又聊起了诗词。


    脑子不好吧?


    方孝孺郁闷良久,此番情景下,也顿时生出一股文人骚客的情怀,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后,吟诵道: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一首李太白的行路难诵完后,一众翰林同僚,都不禁心有戚戚。


    这首诗,不就描述了此刻的一众翰林吗?


    内心苦闷与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如果他们生在乱世,凭借自己等人的才能,未尝不能比肩当朝韩国公、诚意伯等人。


    但是如今四海太平,他们却只能做个小小翰林。


    几人面面相觑。


    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还在这耍上酒疯了……”


    朱标见状,却是有些沉下脸来。


    这群家伙,不喝酒还只是酸儒,如今喝点酒,倒是有些狂生的感觉了啊。


    这个方孝孺,居然敢吟诵如此愤世嫉俗的诗篇,真把自己当当世文豪,还是治世能臣了?


    真是可笑。


    朱元璋也是眉头紧蹙,面带不屑。


    他虽然没上过几天书塾,但也算自学成才,加上整日和宋濂等人在一起,耳濡目染下,也能听懂这些诗词。


    这个方孝孺的确是有些才华。


    但是吟诵的这首诗里,隐隐的怨念是何意?


    这是在埋怨自己,没有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是吗?


    朱元璋冷笑一声。


    看来今天和朱闲的辩论之后,他还是没有长进啊。


    今天他心情不错,也懒得和这群酸儒计较。


    这时,几名翰林越喝越上头。


    忽然,一名翰林醉眼朦胧的对朱闲说道:“敢问朱兄可有什么诗句,供大家品鉴一下?”


    众翰林闻言,瞬间精神起来。


    我们辩论的确是输给了你。


    但是不代表别的方面,我们也输给你啊!


    翰林同僚们全都憋足了劲,试图扳回一局。


    “行了,九江,把他们送走吧,他们喝多了。”


    朱元璋见状,愈发瞧不上这些翰林们了。


    败了就是败了,竟然还想在诗词歌赋上较劲。


    真是不嫌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