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我大明子民就活该辛苦耕种?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话说,按照历史进程,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在就职济宁知府时就被空印案牵连,处以死刑了。
方孝孺也因此贬为庶民,再过几年后才经其父亲昔日同僚的提携,重新发迹。
但如今没了空印案,他的仕途却是一路畅通。
他自幼便有神童之名,长大后,更是拜宋濂为师,成了宋濂座下最得意的门生,现在更是经宋濂举荐进入翰林院,就任翰林侍讲一职。
这虽然只是个从四品官职,但却是清贵之流,也有参加朝会的资格。
只是宋濂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位爱徒,竟然敢在大殿之上顶撞朱元璋。
此时他生怕朱元璋龙颜大怒,问罪方孝孺,急忙站出来维护自己这个得意门生。
但方孝孺却一副巍然不惧的样子,开口道:“这话是微臣的肺腑之言,陛下若要问罪,那处置我就好,和我师傅无关。”
“哦?”
朱元璋闻言,瞬间沉下脸来。
多少年了,从未有人敢顶撞自己。
即便是李善长之流,都是谨小慎微,但是此刻,自己竟然被一个小小庶子当众顶撞了?
你当自己是朱闲呢?
这种国之重策,也敢插话?
但是他明白,方孝孺所言也是群臣心中所想,就是他们不敢说罢了。
驭下之术,讲究个恩威并施。
只靠威压,虽然大臣也会干活,但始终会大打折扣。
与其让群臣心生怨念,倒不如索性聊开,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陛下,方孝孺年纪尚轻……”
宋濂见方孝孺竟然还敢顶嘴,顿时老脸涨红,急忙解释起来。
“你想说什么,让咱听听吧。”
朱元璋却是摆了摆手,然后径直对方孝孺说道。
“陛下,微臣觉得,从古至今,三皇五帝都是靠济世爱民来统理天下,而不是靠抢掠外族!”
“我大明尊孔孟为师,讲究仁义礼智,如果抢掠外族,那和海外蛮夷有何不同?”
“组建船队,更有穷兵黔武之意,乃劳民伤财之举,绝非明君所为,还望陛下三思!”
方孝孺义正言辞的说道,好像在效仿那些历史贤臣,一副抵死直谏的模样。
而朱元璋则眼睛微眯,看着方孝孺说道:“听你这么说,那咱应该如何治理天下?”
方孝孺果断的说道:“自然是效仿千古明君,施以仁政,休养生息,少起战事了!”
“哦?那照你这么说,我大明的子民,就活该辛苦耕种,世代积累财富?”
朱元璋淡然道。
方孝孺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正是!我大明百姓仁善,原本就不该做那种匪盗之事。”
“大胆!”
结果朱元璋听到这话,却是瞬间大怒:“照你的意思,仁善就该辛苦度日是吧?那蛮夷残暴狠戾,倒是应该把我大明子民当做牛羊似的,动辄洗劫抢掠?”
“如果这样,那天理何存!”
“要是国力孱弱也就算了,既然我大明强盛,那百姓凭什么要受这样的苦?”
“你这是什么道理!”
“陛下,这是千古流传的孔孟先贤之道,即便百姓生活暂且艰难,但只要坚持此道,百姓一定可以幸福安定!”
没成想……方孝孺依旧坚定不移的样子。
朱元璋见状,满脸轻蔑。
满嘴的先贤之道。
却只是些咬文嚼字的酸道理,根本不了解民生疾苦!
这就是一个酸腐儒!
原本以为他备受宋濂喜爱,是有些真本事,但没想到,竟然比他的师傅还要迂腐!
“滚下去!”
此刻,朱元璋倒是消了火。
和这种人多说一句,他都觉得浪费自己的口水。
大明不需要这种只知道咬文嚼字的腐儒,而是朱闲那样真正的治世能臣。
若非方孝孺在士子心目里有些声望,朝廷需要拿他做个标杆,让士子们心向朝廷,他此刻就会将其罢官。
不过即便此刻没有罢官,今后他也不用担任任何重要官职了。
就一直待在翰林院混吃等死吧。
而且,读书人重声名。
如果自己真的因为他出言劝谏,将其罢官,反倒会让他在士子们心里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
自己才不傻呢。
方孝孺闻言,却是洋洋自得,好像以为,他令朱元璋无话可说了。
自己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当即感慨道:“陛下错矣,如果陛下真的爱护黎民百姓,就该终止这个念头,我辈愿为大明牺牲,只要您肯收回成命,微臣即便丢掉项上人头也绝无怨言!”
“哼,就你也配谈牺牲?你真把自己当国士了是吗?”
“好,那咱就带你见识一下,何为真正的国士!”
语毕,朱元璋冷笑道:“去把你翰林院的所有同僚叫来,随咱去见一个人,如果你能辩过他,咱就回心转意,如果不能……”
朱元璋还没说完话,方孝孺就昂起了头:“那微臣就主动去职,摘了官帽!”
“哼,好!”
朱元璋轻蔑一笑,这种腐儒,声名高于一切。
如果众目睽睽之下,他败给了朱闲,那就是身败名裂的下场了。
可朱元璋想要的,不光是此人身败名裂。
而是让所有大明士子的风向,转变过来!
让他们见识一下,何为治国能臣!
而不是整日躺在纸堆上做文章,说那些假大空的虚话!
其实直接拿皇权威压,也很简单。
但是以方孝孺为首的士子,心里肯定不服,即便是暂且压制住他们的酸腐风气,但根本上也并未改变,治标不治本罢了。
不过以朱闲的才智,一定可以彻底粉碎掉,他们这股盲目自信的气焰。
这表面上是意气之争,但其实,却可以改变这种酸腐风气。
让这些家伙,在朝堂之上,再无立足之地!
“散朝!”
一想到这,朱元璋也懒得多言。
散朝以后,方孝孺却觉得自己像是胜利了一般,非常自得。
还对宋濂拱手拜道:“谢谢师傅回护,不过为国谏言,是弟子理应做的事,弟子这就去广召同僚,去见见陛下所说的那个能人。”
但是下一秒。
方孝孺却看到,一向非常满意的宋濂,此刻正眼神复杂的盯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