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户部尚书哭穷,老朱要发布检举令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为此,他们还几次三番的提议,能否提高一些税率,但是都被朱元璋以不准干扰民生的理由驳回了。


    急的他们直挠墙。


    如今,朱元璋居然说寻到了一处银矿?


    他们能不激动吗?


    紧接着,朱元璋继续笑道:“众卿可知,那东瀛的蛮夷之地,盛产白银,因此咱打算组建一支船队,去带回那里的白银……”


    此话一出,场上一片寂静。


    群臣全都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言语了。


    东瀛盛产白银?


    真的假的?


    要知道,东瀛贫瘠,可是出了名的。


    这些年来,那群倭寇没少来大明沿海劫掠,那都是刀尖上舔血的买卖。


    如果他们有白银,怎么会干这种掉脑袋的事情?


    直接消费不就好了。


    他们脑袋坏了,有钱不花,非得来抢?


    朱元璋这鬼消息靠不靠谱啊!


    一时间,众人心里都是这样的想法,却没人敢说出来。


    还是户部尚书挣扎片刻后,出列说道:“陛下,您是从哪得到的这个消息?”


    “这你们就不用管了,咱们接着聊聊船队的事情。”


    朱元璋却是摆了摆手,直接说道:“咱准备组建一支空前绝后的船队,造船图咱都准备好了,诸位请看。”


    语毕,朱元璋摆了摆手。


    朱标马上把从朱闲那里带来的图纸,给群臣传阅了一遍。


    这下群臣的脸色,就愈发古怪了。


    尤其是户部尚书,一张老脸瞬间皱在了一起。


    他颤抖着双手把造船图传了回去,开口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哦?为何?”


    朱元璋眉头微皱,好像也有些意外,户部尚书的反应居然这么大。


    “陛下,那东瀛自古就是贫瘠之地,哪来的什么银山,再者说……这进献造船图之人,一定是心怀叵测啊!”


    “如果真按这设计图来造船,银子从哪来?”


    “这巨船成本庞大,朝廷开支原本就紧张,哪儿来的钱组建这种船队啊?”


    “如果真的强行组建,那是在透支我朝国力,从古至今,因为穷兵黔武导致祸乱的例子比比皆是,望陛下明鉴!”


    户部尚书说完这番话后,后背已经被冷汗打湿了。


    要知道,以朱元璋的脾气,如果真的惹怒了他,罢官都是轻的。


    但是没办法,实在是不说不行啊!


    看见这造船图的一瞬间,他就傻眼了,如果真按照这设计图,组建一支船队,那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啊!


    他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即便是被罢官,也好过弄出财政窟窿,被下狱问罪的好!


    如今他不得不抵死劝谏。


    朱元璋闻言,眉头蹙起:“如此说来,你是反对了?”


    户部尚书无奈苦笑道:“陛下,这并非微臣反对,而是属实没法同意,如今国库根本承担不起这笔开销,除非,您愿意暂且搁置北伐一事……”


    “哼。”


    朱元璋闻言冷哼一声。


    搁置北伐?


    那更是不可能。


    以朱闲的判断,明年正是北伐的绝佳时机,他绝不会错过此等机会。


    如今大明这个战争机器,已经全力发动起来。


    这骤然停下,怎么可能。


    “那咱养你们干嘛吃的?研究出个办法啊!”


    朱元璋淡然的说道。


    但是声音之中,满是不容置疑的气势。


    文武百官顿时面面相觑,都不敢发一言。


    显然众人都持反对意见。


    看见这一幕,朱元璋顿时怒声道:“怎么?你们平时不都自诩国士无双吗?如今真的遇到难题,反倒都不吱声了?”


    “陛下,并非我等不想办法,而是确实想不出来啊……”


    户部尚书心一横,坚持说道。


    “想不出来?好啊,那咱们今年都紧一紧吧,从即日起,咱颁发检举令,但凡检举不法官员者,赃款朝廷一半,检举者一半,怎么样?”


    朱元璋冷声道。


    “陛下,这……”


    此话一出,却是让群臣面色大变。


    这和要他们命有什么区别?


    要知道殿上的所有官员,都算是大明的顶级官员了手中权柄不小,平日里主动送上门给好处的比比皆是。


    只是由于朱元璋律法严苛,他们不敢吃相太难看,有的都不算真正的行贿,


    比方说,有做食盐买卖的商贾,如果你是都转运盐使的官员,都不用实行违规操作,只要先给他发盐引,拖延片日,再给别的盐商发盐引。


    就能让前一名商贾占据时间优势,在极短的时间里,收割一笔财富。


    同样的,他会赠与你一些干股作为回报。


    这算行贿吗?


    也算,也不算……


    反正从律法层面上看,找不出他什么把柄。


    这种隐秘的操作多的是,即便是皇帝,也很难全部清查。


    但是如今。


    朱元璋竟然让底下的人直接检举,还能分到一半?


    要知道,这种隐秘的操作,皇帝或许不清楚,但是底下干活的官吏,可是一清二楚。


    重赏之下,必有动摇者,那大家谁都逃不掉!


    这手段简直太毒辣了!


    甚至是影响朝廷运转的政策!


    朱元璋只是一言不发的看着他们。


    其实检举令也有先例,当年汉武帝征伐匈奴,军费紧张,就曾实行过此政。


    虽说筹集了大量军费,但是朝廷也因此动荡许久,影响颇大。


    他先前没有实施此政,也是因为这方面的顾虑。


    不过如今,这群官员鼠目寸光,就让他无法容忍了。


    只要可以运回白银,那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哪能卡在这群官员头上?


    “此政既能缓解财政压力,还可以惩治不法官员,有何不妥吗?”


    朱元璋目光冰冷的环视着群臣。


    文武百官,则不由自主的避开了朱闲的视线。


    这还能说什么?


    朱元璋一上来就占据了制高点。


    但是就在这时……


    “陛下,此举的确不妥!”


    这时,只见一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出列说道。


    “放肆,你小小庶子,岂敢质疑圣上!”


    “陛下,都是微臣教徒不严,还望陛下看在方孝孺年纪尚轻,从轻发落。”


    这时,宋濂急忙出列说道。


    没错,此人正是方孝孺,今年刚刚二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