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老朱召开朝会,宣布自己能弄到银子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这个问题你不该去问朱棣吗,怎么还盯上一个商贾老头了?


    这家伙的确是个神经病!


    否则,也不会去鼓动朱棣造反了。


    不过你造你的反,别盯上我的便宜老爹啊!


    老爹就想安稳度日,可没有造反的心思!


    别把你的爱好,加在别人身上。


    “这话以后千万别说了,我家可是良民!”


    朱闲果断说道,直接斩断了姚广孝这离谱的念头。


    “呵呵,不用紧张,我只是说笑罢了。”


    姚广孝嘴角微扬,好像方才只是随口一说。


    但是朱闲却很谨慎的盯着他。


    朱闲可是知道,此人并非说笑,而是有备而来的!


    这个把造反视作信仰的人,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


    “行了,贫僧先去研读佛经了,您先忙。”


    姚广孝轻笑一声,便起身离开了。


    朱闲看着他离开的背影,缓缓松了一口气。


    罢了,不要紧。


    即便是造反,也得先有资本。


    便宜老爹就是个口嗨键盘侠,哪来的什么问鼎天下之志,


    日后还是多和他聊聊朱棣好了。


    让他知道,日后有能力造反的,唯有朱棣,绝非自己家这种老百姓。


    另一边,朱元璋回宫路上也是心情舒畅。


    “标儿,这趟真是没白来,有此宝船,咱们大明日后就不愁白银了!”


    朱元璋颇为感慨的说道。


    原本他还以为,这次能说服朱闲在几年以后,想出些建造大船的想法就不错了。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


    朱闲居然直接拿出了这份宝船设计图。


    简直省了太多事!


    “不过这宝船虽好,但成本也高,儿臣预估了一下,想建成这艘宝船,起码得五万两白银的资费。”


    “这还只是一艘,如果想组建船队,加上配置船手、补给等等,至少还要多花一倍,这么大的开销,朝野上下恐怕会引起争论。”


    “这倒也是。”


    听到这话,朱元璋笑容微收,点了点头。


    大明的造船经验,可以说非常丰富。


    如今最大的船只,就是粮船,大小只占宝船的一半,但也花费巨大,每艘船的成本都要七千多两白银左右。


    这还只是基础的船身,没有加上各种设施的费用。


    而且粮船只是在江上航行,风浪较弱,因此所用的木材也是中等级别。


    宝船则要抵御海上的惊涛骇浪,那就得用最上等的材料。


    而且宝船还得安装武器大炮,花费更是翻倍的往上加。


    包括远航所需的补给、安家费之类的,都是银子。


    现在朝廷各处开销庞大,银子都是计算着花,钱从哪来,的确是个问题。


    “实在不行,就再紧紧。”


    朱元璋眉头紧蹙:“朝廷每年岁入白银千万两,虽然开销多,但组建一支船队,还是可以的。”


    “以前,咱和陈友谅那帮人争夺天下时,多么困难,但也坚持下来了。”


    “现在休养生息这么久,实在不行再过回去苦日子就好,这都是小问题!”


    “但是那些官员未必这样想啊。”


    朱标闻言,却是摇头苦笑。


    当年天下大乱,那些官员可以活着就很庆幸了,而如今四海升平,他们享受惯了,哪里还会愿意过紧衣缩食的生活?


    要知道,那些官员都是依附于朝廷的,虽然本朝严禁贪污,但是朝廷开支庞大,他们巧立名目,稍稍贪墨一点,也不会被察觉。


    朝廷如果减少开支,那么他们的生活水平会直线下降。


    “好了,这些事在朝堂上再聊,咱还不信了,治不了那群人!”朱元璋冷声说道。


    朱标见状,无奈的笑笑,赶着马车加速朝皇宫而去。


    回宫以后,朱元璋换回龙袍,便马上说道:“去,传群臣进殿!尤其是船舶司的工匠全部到位,一起商议下此事。”


    正常来讲,以船舶司的级别是没资格上朝的,连主官都没有,更别说一众工匠了。


    但是朱元璋此刻也顾不得那些了,只要和造船有关的人,全部都喊来!


    “是,父皇!”


    朱标拱手领命后,便退下了。


    与此同时,还在府衙里办公的官员们一收到旨意,都急匆匆的朝皇宫赶去。


    “伯温兄,圣上这是又有什么动作?”


    进宫路上,李善长脚步匆匆的走着,半路碰上了刘伯温,便小声询问道。


    他这些日子可是累坏了。


    为了内阁制和摊丁入亩两政,他这些日子累得够呛,真没有精力去注意朱元璋。


    原本在空印案以后,朱元璋消停了许久,好像是在全心全意的筹备朱闲大婚和北伐的事宜。


    但是如今这又是什么情况?突然召开朝会?


    搞什么鬼呢……


    “这个我也不知道。”


    刘伯温也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收到旨意的时候,也一头雾水,但是想不明白索性就随意了。


    反正马上就知道了。


    大殿中。


    朱元璋端坐在高位,殿下的官员们纷纷屏气凝神,气氛一片肃然。


    经过空印案以后,朱元璋的威严,可以说再提升了一个级别。


    在群臣心里,祖宗和神明都能怠慢,但是在朱元璋面前,那可是喘气都得小声些。


    这就是尊活阎王!


    “咱今日叫大家来,是要宣布一项重要的国策。”


    朱元璋环视一圈后,淡然的说道。


    “又来?”


    听到这话,李善长一阵头疼。


    不是吧,又要宣布国策?


    朱元璋这几个月里宣布的国策,都快超过之前十几年的了!


    朝堂上下,都为了执行公务忙的头脚倒悬。


    结果竟然又来?


    这是想累死文武百官不成?


    这一年几十两银子的俸禄,用出了千百两的效果。


    但是此刻,却没有一人敢有异议,全部静候着下文。


    “最近朝廷不是国库紧缺嘛,咱这边寻到了一处银矿,如果开采得当,那我大明将不会再缺银子,大家也能轻松一点!”


    朱元璋轻笑道。


    “哦?”


    文武百官闻言,瞬间惊奇起来,尤其是户部官员,一个个更是难掩喜色。


    这可是件大好事啊!


    天知道这些日子,他们是怎么过来的。


    北伐要钱、边境要钱、民生要钱。


    他们一两银子都恨不得掰成十两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