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朱元璋宣布婚礼规模,满朝文武震惊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要知道,此案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千头万绪,简单来说,就是钻朝廷制度的空子。


    那何人最了解这些制度?


    毋庸置疑,就是他们这些办实事的官员。


    别看朱元璋是九五之尊,但是在制度改进上,还真不一定比他们这些官员强。


    但是如今,朱元璋居然已经想好了改进之法。


    这……能用吗?


    如果漏洞更多了,日后再出问题,朱元璋一定不会轻饶第二次,届时大家下场一定更惨。


    只是群臣都不敢说出来!


    废话,当然不敢说了。


    朱元璋为何要自己改进章程?


    自然是不信任朝上的群臣。


    这时候发表意见,恐怕得惹朱元璋怀疑。


    一时间,群臣都无比纠结,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朱元璋却像是看穿了他们的想法似的。


    心底不禁冷笑,这些官员还真以为,没了他们,自己就没办法了吗?


    他们却不知道,朱闲一人可抵满朝。


    他也没犹豫,直接开口道:“咱有三计。”


    “第一,以后可以加盖空印文书,但必须加盖骑缝印,这样一来,每本文书上的印记都不完整,这样即使空印文书流散出去,也很难成为凭证,以后印章不全的话,不能当做真正凭证。”


    “第二,以后朝廷设置的钱粮赋税数目,府并入省,省并入部,最后由户部统计的出入为准。”


    “第三,设立有司立法,咱能饶恕你们一次,但没有第二次,如果再有违背以上两政者,哼,就按律法处置,任何人求情都没用。”


    “诸位,觉得怎么样?”


    此话一出,满朝寂静。


    他们都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向了朱元璋。


    这是哪儿来的三计?


    在他们的预想中,朱元璋想出的计策,必然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维护皇权利益的。


    其思路无外乎是严刑峻法,想出比剥皮实草都残酷的刑罚。


    以此来震慑群臣,使他们不敢犯错。


    但是……这样做,其实就是治标不治本。


    为何会发生空印案?难不成就是官员们犯贱,偏偏知法犯法吗?


    真的不是啊。


    而是朝廷制度真的有漏洞,官员们为了能够按时完成任务,不得不这样。


    以朱元璋的性格,必然是会继续从官员手里收权才是,甚至连盖印都要征求上层同意。


    这样一来,官员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少,虽然杜绝了他们不法的空间,也同样不便于治理。


    但是如今这三条计策,却是直接点中空印案的弊端,从官员的角度而考虑。


    如果真能实行这三条计策,那便能直接杜绝空印案发生的可能!


    这才是治本之策!


    这三计丝毫没有收权的意思,反倒给了官员们便利的空间。


    可以说,但凡不是官员们有心犯法,那以后再也不会出现此类罪犯,如果还有人想钻空子,那便是有意为之。


    这样的话,即便是治那人死罪,其他官员也没有二话。


    “陛下英明!”


    群臣们震撼过后,由衷的拜服行礼。


    这三计与其说是法规,倒不如说是解救了他们。


    更难得的是,这是站在客观角度思考,并未完全袒护皇权,也没有给官员们任何可钻的空子。


    可以说是中正良策。


    即便最了解空印案弊端的他们,也想不出更精妙的计策。


    “好了,善长,还跪着做什么?平身吧,这三计的落实,就由你来办。”


    朱元璋轻笑着,对李善长说道。


    “是,陛下!”


    李善长连忙起身,感激涕零的说道。


    朱元璋环顾一周,突然开口道:“对了,咱还要和诸位说一件事。”


    “是。”


    群臣立马应声。


    看朱元璋这架势好像还挺严重的样子。


    不知是何事,居然能和空印案并列。


    朱元璋说道:“再过半个月,咱要办一场婚事,需要你们准备一下。”


    “婚事?”


    群臣闻言,都是一脸懵逼。


    这算什么事啊?


    要是皇子成婚,你找大宗正院不就好了,实在偏爱些的,就再加上个礼部。


    这些私下商量就好,还用得着在朝堂上宣告吗?


    这是什么鬼?


    看看这殿上都是什么人?急召而来的六部官员,各处地方官和武将,这群人全部帮你操办婚事?


    到时候参加个席面还差不多。


    就在大臣们一头雾水时,朱元璋却是说道:“大婚当天,亲军都尉府全部出动,应天府全程警戒,不准有闲杂人等随意出入。”


    “还有,大宗正院和礼部,一起商讨大婚礼节,不准有丝毫失礼之处。”


    “内库和户部,负责大婚的所有开销,不用给咱省银子,务必要办的漂亮,轰动全京城,银子不够,就跟咱说!”


    “刑部,这段时间,你们抓紧搜捕城中贼人,如果大婚之日要有盗贼惊扰了婚事,咱决不轻饶!”


    “还有,翰林院,好好给咱想点吉利话祝词什么的,咱也不怎么懂,总之一切都按礼制来,务必要隆重,华丽,大吉大利!还有对联也写上个几百幅,届时咱要亲自宣读!”


    “还有……哦,吏部,大婚之日官员们前去观礼时,必须排好队形,不能乱七八糟!”


    “还有,烟火,这么隆重的场面,城里的烟花可能都不够,着分出一批军中硫磺火药来,制造烟火!”


    这番话一出,却是让大臣们都傻眼了。


    看着朱元璋这兴致勃勃的样子,让他们觉得极其陌生。


    这究竟是哪位皇子要成亲啊?


    他们跟随朱元璋这么多年,还从未见过,朱元璋因为一场婚事如此兴奋。


    当年太子成婚,虽然朱元璋也很上心。


    但是由于政事繁忙,他也没能亲自操办。


    后面的一众皇子成婚,朱元璋虽然会叮嘱一二,但也只是照章办事罢了。


    何曾像现在这样过?


    竟然在这亲自指挥上了。


    看这架势居然真当成重大政务来操办了,每个细节,都要盯着的样子,这究竟是哪位皇子成婚?


    居然让朱元璋这么重视?


    “陛下,敢问是哪个皇子成婚?我等也好制定规格。”


    礼部尚书壮着胆子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