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陛下竟然不砍我们的脑袋了?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对!


    在他看来,此刻也就只有朱闲,可以扭转局面。


    朱元璋对朱闲的宠爱,算是他生平仅见。


    最主要的是以朱闲的才华和眼光,一定能看出空印案的弊端,给朱元璋提出建议。


    李善长此刻去求朱闲,才是唯一的选择。


    “多谢伯温兄提醒,我知道了……散朝以后,我立刻去找朱闲。”


    李善长连连点头。


    只是有句话,李善长暗藏于心,那便是今日还能顺利散朝吗?


    如果朱元璋真的迁怒于自己,当场把自己下狱,都不足为奇。


    帝王一怒,横尸遍野啊。


    他只能轻叹一声,接着跟随一众官员,走进了大殿。


    大殿之上。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俯视着殿下一众官员,威势深重。


    群臣战战兢兢的,噤若寒蝉。


    整个大殿上落针可闻。


    朱标目不斜视的站在一旁。


    他看着这些大臣,心里都有些同情,这些官员们全都是面如考妣,怕是进殿之前,都心理斗争了许久。


    “这空印案一事,咱都想清楚了……”


    朱元璋缓缓开口,群臣们则屏气凝声,紧张的看向朱元璋,一些和空印案有所牵连的官员,更是瞬间面如土色。


    这话意味着……朱元璋终于想好了,要砍哪些人的脑袋了?


    群臣后背发凉,只等着朱元璋挥起屠刀。


    这时……


    朱元璋却是淡然的说道:“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群臣们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如何开口。


    说什么?


    这是想让他们主动认罪的意思?


    李善长犹豫了良久,最终心一横,站了出来。


    身为文臣之首,一定是要表态的。


    与其被朱元璋揪出来,还不如自己主动出列。


    反正早晚都是一刀,倒不如自己把头伸出来。


    “陛下,微臣有错!”李善长立即跪倒在地。


    “嗯?”


    朱元璋眼睛微眯,说道:“何罪之有啊?说来听听。”


    “这许多空印案的涉事官员,全是微臣举荐,微臣识人不明,造成这种情况,恳请陛下治罪!”


    “呵呵,还算主动。”


    朱元璋微微一笑,接着又看向一众大臣说道:“还有要说话的吗?”


    此话一出,满朝寂静。


    却再没人敢站出来。


    刘伯温见状,轻叹一声。


    看来,是太子劝谏没有起效果。


    朱元璋终究是要挥起屠刀了。


    但是!


    却见朱元璋淡然的说道:“既然无人说话,那咱就说说此案吧。”


    “李善长,察人不明,罚俸禄一年。”


    “御史台监管不利,所有人罚俸禄半年。”


    “如有用空印文书,做不法之事者,杀无赦,家人充军流放。”


    “其余涉事者,情节较轻者,考评判为下等。”


    “如有从属官吏,看在其被迫行事,暂且不予问罪。”


    “众卿可有异议?”


    此话一出,大殿之上,群臣全部傻眼了,刘伯温和李善长则猛地抬头,一脸懵逼的看着朱元璋。


    什么?


    这……就是最终的处罚了吗?


    这也太轻了吧!


    怎么可能!


    在他们的预想中,此案引得朱元璋颇为震怒,至少也得屠戮、裁撤一大半涉事官员。


    如今,朱元璋却是轻轻放过了?


    至于那些用空印文书,做不法之事者,原本也该死,朱元璋这点做的毫无问题。


    但是其余人等,处罚居然这么轻?


    不是在做梦吧?


    这还是朱元璋吗?


    群臣都傻眼了。


    这个结果……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料,简直转好无数倍!


    他们都不敢奢想有这样的处置……


    但是如今,竟然真的发生了。


    这一时间,群臣都有些怀疑,龙椅上的真的是朱元璋吗?这完全不像朱元璋的作风啊!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朱元璋性情大变。


    要知道,白天朝会时,朱元璋还杀心大起,怎么这么短的时间里,态度就大转变了。


    众人都有些接受无能。


    “怎么,大家对咱的处置不满意?”


    这时,朱元璋淡然的开口道。


    “不不不,微臣不敢!”


    李善长此刻猛的回过神来,急忙否认道。


    开什么玩笑。


    如果对这个处置还有不满,那就是给脸不要脸,自寻死路了。


    只是这个处置太过梦幻,令他都难以置信。


    “微臣自知有罪,却得陛下海量,实在惭愧,日后必定粉身碎骨,以报陛下隆恩!”


    群臣也立马惊醒,纷纷跪地叩首道:“臣等谢过陛下隆恩!”


    “嗯……”


    朱元璋这才轻笑着点了点头:“好了,都平身吧。”


    “是!”


    一旁的朱标见状,颇为感慨。


    这就是朱闲的能量啊。


    如果不是朱闲,这些官员还不知道能保下几个。


    这些人不知道,他们之所可以保全性命和官职,都是托了朱闲的福。


    但是这样也好。


    以后等到朱闲入仕为官,再告知这些大臣来龙去脉,那这些大臣就能感念朱闲的恩惠,日后朱闲立足行事,都能减少很多阻碍。


    “好了,咱也思量过了,这空印案,虽然有地方官员违背法纪的原因,但也有朝廷制度存在漏洞的原因,所以咱要重订地方税收文书的章程!”


    “是,臣等一定查清其中弊端,尽快呈上新的章程!”


    这时,李善长紧忙说道。


    如今朱元璋好不容易放过群臣,当然要趁机好好表现一下。


    这次一定要制定好这章程,必须得让朱元璋满意才行。


    否则,自己这些官员还有何用?


    群臣此刻也是难得的团结一心起来,纷纷高声道:“臣等一定共同拟定好章程,还报陛下隆恩!”


    不管怎么说,干活总好过砍头。


    如今群臣已经痛下决心,即便是抹掉那些方便自己办公的潜规则,也得令朱元璋满意。


    但是,没成想!


    朱元璋却不以为然的说道:“这些就不必你们操心了,咱都想好改进之法,你们只要照章办事即可。”


    “啊?”


    群臣听到这话傻眼了。


    什么?


    已经想好了?


    我们怎么没听说!


    难道是陛下您自己的想法?恐怕有点不靠谱吧!


    群臣面面相觑,却是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