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懵逼的礼部尚书,人都不知道我怎么按礼制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呵呵,并非皇子,而是咱的义子,规格的话,就按藩王的来吧。”


    朱元璋轻笑着说道。


    “义子?”


    此话一出,礼部尚书瞬间目瞪口呆。


    只是区区一个义子?


    就要搞出这么大的排场来。


    不是吧?


    而且即便是义子也不对啊!


    因为朱元璋在登基为帝后,就再未收过任何义子。


    现在看这样子,这位义子颇受恩宠,居然让朱元璋如此破例?


    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朱元璋收了这样一位义子,他们这些人居然都没有听到风声?


    众人都一头雾水。


    只有刘伯温、蓝玉、李善长等人笑而不语,心中了然。


    很显然。


    这是在为朱闲筹备大婚之事。


    不过他们也万万没想到,朱元璋居然如此看重朱闲的婚事,不光亲自操办,规格还这么高。


    直接对比藩王!


    要知道,按照大明惯例,异姓基本不得封王,朱元璋还格外看重规矩,如今为了朱闲又再次破例了。


    这份宠爱,真是他们生平仅见。


    “敢问圣上,这究竟是哪位义子?”


    礼部尚书在呆滞了半晌后,小心翼翼的试探道。


    朱元璋居然不声不响的收了一个这么宠爱的义子,这恐怕是可以改变朝堂格局的事情。


    以朱元璋对这位义子的宠爱程度,不说别的,日后此人步入朝堂,一定会手握重权!


    而荒谬的是,身为朝廷要员,他们居然对此事一无所知!


    这也太离谱了。


    此等要紧的事情,当然得打听清楚。


    不光是他,其余大臣,此刻也都好奇的盯着朱元璋,等着他的回答。


    显然,他们都对这位神秘义子,好奇到了顶点。


    但是!


    朱元璋却是轻笑着说道:“不急,等大婚时你们就知道了。”


    “那好吧。”


    礼部尚书闻言一怔,只好苦笑着点了点头。


    看来,朱元璋还不打算公布这位神秘义子的身份。


    既然这样,他也不好再追问。


    只是给一个一无所知的人办婚事,属实够难为人的。


    不说别的,很多礼节都不知道如何定,比如人家家世可曾显赫,家祖何名,怎样祭祀先祖。


    这些他丝毫都不知道,就让人很头疼了。


    礼部尚书纠结了半晌,犹豫道:“那敢问陛下,新娘是何人?”


    “新娘啊,哈哈,那你们倒是很熟悉。”


    朱元璋轻笑道:“正是咱的魏国公徐达,和蓝大将军家的女儿,你们看着办吧,如果慢待了这两位贵女,别说咱饶不了你,就是两位大将军也不答应。”


    “什么!?”


    此话一出,礼部尚书就更傻眼了,满脸难以置信的看向徐达和蓝玉二人。


    这新娘的家世,竟然这么显赫?


    这两家,可都是明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多少人想要联姻都不可得,现在竟然嫁给了那位义子!


    等一下!


    两家?


    明明只有一位发妻,这两家将门虎女是什么意思!


    一时间,礼部尚书都怀疑,自己是幻听了吗?


    堂堂公爵府和侯爵府的嫡女,怎会一同出嫁的?


    然而,朱元璋却是笑着说道:“对,咱已经定好了,二人都是发妻,地位相同,照咱说的办就好。”


    “……”


    礼部尚书的嘴巴已经合不上了。


    这两位家世显赫的高门嫡女,竟然不顾体面,嫁给了同一个夫君?


    这婚事如何操办?


    礼部尚书一阵懵逼,此刻只想静一静。


    这已经不成体统了,朱元璋竟然还说要遵从礼制。


    这不是有毛病吗?


    从古至今,哪有过这种礼制?


    你一开始就压根没有在乎礼制吧?


    对于这二女而言,此等不顾礼节之举,都算是一种侮辱了吧。


    礼部尚书略显犹豫的看向群臣队列中的徐达和蓝玉,打量着他们的表情。


    但是没想到,二人脸上丝毫没有一丝委屈之意。


    反倒轻笑着,冲礼部尚书微微颔首。


    蓝玉和善的开口说道:“小女和佳婿的婚事,就劳您费心了。”


    平日里威势深重的徐达,也对礼部尚书拱手说道:“一切都照您说的办,我等一定全力配合。”


    “这……”


    礼部尚书此刻,已经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


    这什么情况?


    两位国公不光没有委屈之意,反倒很情愿的样子?


    这真的不是在做梦吗?


    这一时间,礼部尚书偷偷掐了自己一把,确认这是真实存在的。


    做了许久思想斗争,才苦笑着说道:“微臣一定办好此事,不负陛下所托。”


    “嗯。”


    朱元璋闻言,满意的轻轻颔首。


    散朝以后,群臣们却久久不退,分别拉着较为熟悉的官员,纷纷议论起来。


    没办法。


    今日朝堂上发生的这些事情,属实让人接受无能。


    不说别的。


    就光是对于空印案的最终处置,就让一众官员大为吃惊,陛下给出的计策,简直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最主要的是,此等计策相当于保全了他们的性命和官位。


    朱元璋能想出此等计策,也是让他们由衷的佩服。


    因为他们凭心而论,即便他们聚在一起商量个几天几夜,恐怕也想不出比这更完善的计策了。


    后面的那件事情,影响虽然没有前者大,但同样让他们惊奇不已。


    朱元璋这是抽什么风?


    竟然要给一个从未有人听说过的义子,按照藩王规格举行婚礼?


    并且娶的还是徐达和蓝玉两家贵女。


    二女共侍一夫,还丝毫没有觉得是羞辱,这叫什么事啊!


    他们活了大半辈子,都未曾见过如此奇葩的事。


    他们实在难以理解,朱元璋和徐达等人究竟是怎么想的。


    即便是真的宠爱那位神秘义子,也不至于如此夸张吧?


    离宫的路上,众人都在议论着此事。


    唯有李文忠,全程忧心忡忡。


    今日这番朝会,简直太令他震撼了。


    和大多数关注空印案的官员不同,在李文忠眼里,那空印案都不值一提。


    因为他出身武将,原本就不管地方,当然与他没有牵扯。


    所以那些地方官如何,他其实并不关心。


    他真正关注的是朱元璋说起的那场大婚。


    虽然朱元璋没有挑明,究竟是给何人举行大婚,但是如今李文忠不用猜也知道,还有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