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朱元璋:他竟然还精通实务?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啊?”


    朱元璋也好奇的拿起一颗,吃了以后,瞬间眼前一亮。


    这东西看着是植物,但是滋味醇厚,余味十足。


    和他最喜欢的驴肉比起来,都各有千秋。


    一时间,他就明白了那老汉说的,这玩意为什么适合做下酒菜。


    的确是绝配啊!


    旋即他就拍了拍大腿:“这个朱闲,有这么美味的下酒菜,前几次竟然都没给咱享用,真是不像话!”


    “呵呵,你啊,可真是贪心。”


    马皇后闻言,却是笑着摇了摇头。


    接着她就好奇的问道:“老丈,此物的产量如何啊?”


    “产量?那倒是不如粮食。”


    老汉挠了挠头:“但是少爷说了,此物一定不愁卖,产量虽然不如粮食,可是能卖钱啊,届时再花钱购买粮食,多么合算啊。”


    “这……”


    听到这话,朱元璋却略微皱眉:“话虽如此,但多少有点浪费田地了。”


    这花生虽然美味,但终究不比主食的重要性。


    多种一些粮食,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但是这花生却不具备这个作用,更多的是满足口腹之欲罢了。


    “呵呵,你这话就是见识浅了啊!”


    没想到,老人闻言却是笑着摇了摇头。


    “哦?”


    朱元璋一怔,和马皇后四目相对,都有些哭笑不得。


    自己堂堂大明皇帝,从前都是自己锐评别人格局小,谁敢说过他见识浅?


    没想到,现在不光被人说了,所说之人,居然还只是个老汉。


    这简直是天大的玩笑。


    “老丈,粮食不比花生更重要吗?花生虽然值钱,但如果真遇到灾年,你有多少钱,也不如仓库里储存的粮食啊,届时家里没粮,可是会死人的。”


    朱标此刻也满脸认真的说道。


    “呵呵,那你就多虑了。”


    没想到,老汉却轻笑道:“如果按你这么说,那所有人都不用养猪种菜了,索性把所有的田地,都用来种粮食好了,但是这现实吗?”


    “即便是官府严厉禁止,底下的人也一定会偷偷种植别的,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这才是民心所向。”


    “至于你说的侵占粮食地……其实也不会侵占太多,如今这花生刚出现不久,大家吃的新奇,价格会飘高一阵子,大家见有利可图,自然会争相种植。”


    “但是等到后面,种植花生的变多,价格就会跟着慢慢跌落。”


    “最后跌到和寻常蔬菜的价格差不多。”


    “届时,种植花生的人自然会变少,其侵占的那些田地,其实就是种植蔬菜的田地罢了,压根不会侵占太多粮食地。”


    “所以,我说你们多虑了。”


    “啊?”


    听完这番话,朱标瞬间一怔。


    细想一想,好像的确是这个道理。


    这朴素的一段话,好像蕴含着对民生通透的理解,否则,不可能这么清晰的表达出来。


    不过这话,居然是出自一个寻常老农之口?


    开什么玩笑?


    就连朱元璋,都听的一愣一愣的。


    因为他惊觉,自己好像都被说服了。


    听完这其中的道理,好像真是自己想多了。


    难道真就如这个老汉所说,自己见识浅薄?


    他眼神有些古怪的打量着老汉,难不成,自己外出一趟,又碰上一个对民生理解透彻的大才?


    不是吧!


    “老丈,这其中道理,是你想出来的吗?”


    朱元璋不禁问道。


    “当然不是了,我一个不认字的老汉,哪能说出这样的大道理。”


    老汉说道:“这都是朱少爷闲来无事,和我们说的,我也只是记得几句,和你们随口聊聊罢了。”


    “朱闲还懂这些?”


    朱元璋一怔,旋即感到很不可思议。


    要说朱闲能想出摊丁入亩和内阁制来,已经让自己很难以置信了。


    但是如今。


    这些百姓的民生问题,他居然也研究的如此透彻?


    这可不光是花生而已,朱闲这是是把整个大明的民生,都研究的很彻底。


    因此才能这么深入浅出的讲给所有人听。


    这朱闲,究竟有什么是不懂的?


    朱元璋不禁苦笑。


    怎么不管在哪,都摆脱不了朱闲的影响。


    好像脚下的土地,都和朱闲绑定在一块了似的。


    “这朱闲怎么可能才十几岁啊。”


    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这朱闲还是个少年,怎么能如此博学广知?


    正常像他这个岁数的少年,还研究着如何谋生呢。


    他倒好,直接全知全通了。


    “朱闲此言,当真是真知灼见啊。”


    一旁,朱标也满脸严肃的感慨道。


    这一番话,给朱标带来极大的启发。


    一个小小的花生,背后居然能扯出如此多的深意。


    他能听明白,这背后,其实是百姓们对各种作物的种植逻辑和规则。


    看似百姓们是在埋头乱种植,但实际上,都蕴含着深意。


    如果自己不顾规则,只想着用政策强行让百姓多种植粮食,那一定不会成功。


    “如果能具有朱闲这顺势而为的本事,何愁大业不成!”


    朱标倒吸一口气,轻轻摇头。


    此等道理,他却从未在朝堂上那些年高德勋的老儒口中听过。


    但是这才是真正蕴含着能治理天下的真理。


    一时间,他都有种收获颇丰的感觉。


    “这朱闲的确是不俗,怪不得重八你如此念念不忘。”


    马皇后也很高兴的赞叹道。


    她自幼长于兵营,倒是没经过多少儒家教育,虽然对那些德高望重的大儒都很尊敬礼遇,但心里,未尝不反感他们那种只知道笔尖上治理天下的方式。


    如今,朱闲却让她感到非常新奇。


    不说其他,这个少年可以脚踏实地的埋头钻研这些实务,那就是非常鲜有的了。


    在她心里,可比那些只知道讲大道理,不了解民生疾苦的儒子进士强太多了!


    一时间,她更加期待与朱闲的见面。


    她想看看,这究竟是一个多么与众不同的少年。


    “那个……”


    这时,老汉有些期期艾艾起来,好像还有话想说。


    “老丈,您有什么事吗?”


    朱标见状,好奇的问道。


    “呵呵,我看您觉得这花生挺好吃的,有兴趣买几袋吗?您放心,这全是地里现摘的新鲜花生,价格也比市集上的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