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当着老朱的面骂他是狗官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这,行。”
朱标有些哭笑不得,还以为他要说什么,没想到是这个。
这里的百姓,也不知道是否是受朱闲影响,好像是比其他地方的百姓,更加聪慧机灵。
身上没有被生活压垮的麻木感。
就说这个老汉,脑子就很活络,稍微培养,派去经商恐怕都能做出些成绩。
当即他就拿出一锭银子,直接递给了老汉,说道:“老丈,给我拿二两的。”
“这……”
老汉却讪讪道:“这我找不开啊,这锭银子都够买一地的花生,不然您稍微等等,我一个上午就能把这收完。”
“呵呵,不用,给我装一袋就可以,其余的你收着吧。”
朱标笑道。
“那可不行!”
没想到这时,老汉却脸色突变:“少爷曾说,我们虽然穷,但做生意必须得讲诚信,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行,我们是做生意的,不是讨饭的,谢谢您的好意,但这笔买卖我不做了。”
“……”
朱元璋和朱标等人闻言,皆是一怔,眼神惊奇的看着这名义正言辞的老汉。
半晌后,朱元璋轻叹道:“不收不义之利,挣有道之才,此乃义民,老丈,这都是朱家少爷教你们的吗?”
“那当然!”
老丈骄傲的昂起脑袋说道:“少爷曾说,做生意最关键的就是有回头客,一锤子买卖,是做不长久的。”
“我们这些佃户都遵守朱少爷的规矩,在这里形成风气,别人才愿意过来和我们做生意。”
“如果有谁敢违背规矩,大家早就将他轰出去了!”
此话一出。
三人同时沉默不语。
朱元璋轻叹一声:“收回银子吧,不然就是在败坏这里的风气,咱们别给人家添乱。”
朱标也表情复杂的微微颔首。
“老丈,我相信,此处以后一定会变成应天最富庶的地方。”
朱元璋颇为感慨说道。
“那是自然!”
老汉却理所应当的颔首,开口道:“少爷出现前,我们这些人连肚子都填不饱,常有卖儿卖女的事,但有了少爷后,大家慢慢都过好了,只要朱家少爷在,我们都安心!”
“只是很可惜,好像有人盯上了少爷,听说前几日,有官吏来找少爷的罪错,让我们给少爷泼脏水呢。”
说到此处,老汉狠狠吐了口唾沫:“这群狗官,不想着为民办事,就知道污蔑好人!”
“什么?竟有此事?”
朱标闻言,瞬间大怒。
这可是备受父皇看重的人才,也是将来朝堂上的脊梁。
竟然有人敢在自己眼皮底下欺负他?
反了天了!
“老丈,你说的人是谁?”
朱标表情阴沉,立刻想给朱闲主持公道。
然而这时,朱元璋却抬手给了他一巴掌,黑着脸道:“多管什么闲事?”
那还用问吗?
这说的狗官,恐怕就是当日的自己三人。
看来当时他们离开后,佃户立刻就把情况报给了朱闲。
如今自己三人在这村里,恐怕都是人人喊打的存在了。
“这……我,我不是想帮朱闲主持公道吗?”
朱标一头雾水的说道。
父皇不是非常看重朱闲吗?
今日这是怎么了?
竟然不让自己给朱闲出头。
真是奇怪!
“好了,快走吧,回头在和你说。”
朱元璋略显尴尬的轻咳一声,赶紧催促着朱标离开。
再让村里的人看见了怎么办。
那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哦。”
朱标懵逼的点了点头,旋即驾驶马车离开了。
路上,朱标好奇的追问道:“父皇,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老子的事你少管!”
朱元璋气的胡子吹起。
跟自己的儿子讲述自己的窘况,即便是朱元璋,都会感到很没有面子。
说到底,还是朱闲,将这里治理的太好了。
简直是天衣无缝啊。
人心全在朱闲那里。
甚至夸张点说,如果真到了乱世,此地的佃户恐怕都会是朱闲起义的核心班底。
这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
“嗷。”
朱标似懂非懂的微微颔首,也不敢再多言了,一心驾车。
另一边马皇后则面含微笑的对朱元璋说道:“看来,朱闲把这里治理的很好,日后让朱闲主管地方,肯定也很不错。”
朱元璋倒是没有隐瞒过马皇后。
当时回去以后,就将此事告诉了她。
只是现在听到马皇后这略带调侃的话,朱元璋也有些面色发红:“哼,都怪那群狗官,败坏了官吏的名声。”
“话说,这群贪官污吏就这么头铁吗?咱都用上了严刑峻法,即便被扣上残暴的帽子,咱也认了。”
“但这群狗官居然还敢乱纪,有这份骨气,拿来做清官不好吗?”
“哎,今天好不容易外出逛逛,你就别烦心这些事了。”
马皇后柔声安慰道,忽然,又猛烈的咳嗽起来。
“妹子,妹子你怎么了?”
朱元璋见状,瞬间脸色突变,连忙拍打起她的后背来。
“呵呵,不要紧的。”
马皇后强撑着笑道:“今日才头一回咳嗽,比在宫里可是好多了呢,不必担心。”
“哎……”
朱元璋满眼愧疚的看着马皇后:“咱虽然做了皇帝,但竟然寻不到一个好大夫能医治你,妹子,你跟着我受苦了。”
说到此处,他又是一股怒气:“这下面的人都是干什么吃的,咱回去以后,就立刻追加一道圣旨,可以医好你的人,直接封侯做赏!”
“呵呵,行了,身为皇帝,哪能这么任性,爵位岂是随意能封的?”
看见朱元璋急切的样子,马皇后也心中感动,轻笑着柔声道。
二人正说着时,马车停了下来。
“父……大伯,我们到了!”
“妹子,走,咱带你见见咱这个便宜儿子。”朱元璋笑着拉起马皇后的手,走下马车。
刚一下车,映入马皇后眼帘的就是一个简朴的小院。
当即感慨道:“这朱闲也算个持家之人,这院子真质朴啊。”
“咱先前还以为,他是没什么银子,但是如今看来,他是让利给佃户们了。”
朱元璋跟着感慨道。
这样的仁心,属实是很少见了。
这时,大门打开。
朱闲走了出来,当即行了一礼:“爹,堂兄,你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