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就算你是朝廷的,也不能泼少爷的脏水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三人见时候还早,便跨步走向最近的一处村庄。


    这个村庄是战乱以后,百姓们重新建造的,里面都只是草庐房。


    最主要的是,朱闲曾无意间说起过,此处的百姓全是他家的佃户。


    这时,朱元璋在村子里随意走着,拐进了一家农户。


    就看到一个长相憨厚,约莫四五十岁的农民,正和妻儿一起在院子里摆弄农具。


    “哎?你们是?”


    男人抬头看见三人,疑惑的问道。


    “老兄弟,我们是朝廷官吏,想跟你打听点事情。”


    “啊?”


    男人一听这话,丝毫不敢怠慢,连忙起身,手忙脚乱的就要下跪:“草民拜见大人,媳妇儿快给大人倒水啊,还愣着干什么。”


    女人闻言也手足无措起来,立刻就要去倒水。


    “呵呵,不用麻烦,我等过来,就是想问一件事情。”


    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圣上听闻,这里有佃户被地主欺压一事,龙颜震怒,下旨要彻查此事,你们有何冤屈,速速道来,本官就是来给你们主持公道的!”


    “嗯?”


    男人一怔,旋即长舒了一口气,笑道:“大人,那您肯定是搞错了,我们村里都是朱闲少爷的佃户,哪里会有冤屈呢?”


    “啊?”


    朱元璋瞬间一怔。


    没有冤屈?


    这怎么可能!


    正常来讲,佃户和地主之间,多少会存在些矛盾,巴不得地主去死的都有。


    怎么此人是这个反应?


    好歹会抱怨点什么吧。


    他眉头微皱,说道:“你别害怕,我们是秘密询问,没人看见我们进来你家,不管你说什么,那个朱闲都不会知道。”


    “你有什么冤屈尽管说出来,本官一定将朱闲治罪,他不会报复你的。”


    没想到此话一出,那男人却顿时激动起来:“大人,您不能凭空泼人脏水啊,那普通人想种朱闲少爷的田地都种不了呢,你怎么能治他的罪?”


    “啊?”


    朱元璋闻言,顿时一懵。


    就连刘伯温也和李善长对视一眼,一头雾水。


    想种都种不了?


    朱闲家的田地,不过是寻常旱地,最多算是中等罢了,也没什么稀奇。


    而且现在天下初定,土地良多,百姓人口却不多,地主基本都缺佃户。


    这样身强力壮的三口人,上哪儿还种不到地了?


    朱闲家的田地有什么可稀罕的?


    “朱闲少爷的规矩,您几位难道没听过吗?”


    而男人一看,顿时明白了。


    “规矩?说来听听。”


    朱元璋一怔。


    先前都是和朱闲讨论国之政策,对朱闲家的产业,不过是稍微了解一点罢了,哪知道他有什么规矩?


    “呵呵,那怪不得几位大人误会了,规矩是这样的。”


    男人这才松了一口气,殷切的说道:“我们租朱少爷的田地,只需要交两成租子就行。”


    “两成?”


    朱元璋三人,皆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只收两成?


    要知道,此处的地主,基本都是七成租子起,甚至还有黑心的,会在实际交租时进行克扣,最后收到八成或八成半。


    地主留给佃户的口粮,就仅仅够他们活命罢了。


    这两成的租子,实在太低了。


    “对啊。”说到此处,男人满脸的感激之色:“朱少爷说他以后打算建立什么工厂,也不指望种地吃饭。”


    “但是我们因为常年挨饿,身子骨太弱,就多给我们些口粮,让我们把身体养好,日后做他的什么工人。”


    “朱少爷讲话一向深奥,大家也不懂,只是心里都觉得,朱少爷是怜悯我们,才随便编了个理由,就想给我们多留点粮食。”


    “这……”


    听完这话,朱元璋的脸色却有些复杂。


    没想到,朱闲这个少年,不光有孝心,还是如此心善的一个人,可怜这些佃户常年饿肚子,不惜让出了自己的收入。


    此等善举,整个大明,有几个地主可以做到?


    刘伯温和李善长面面相觑,同样满脸愧疚与感慨的神色。


    扪心自问,他们平时,对佃户也算不错。


    但也只是收租五成,另外在实际收租时,不去故意挑拣克扣罢了。


    这已经算是地主里的善人了。


    但是和朱闲这个少年对比,却是远远不及啊!


    这样对比下来,自己等人所谓的圣贤书,简直是读进了狗肚子里。


    “不止如此!”


    这时,男人好像生怕朱元璋等人会误会朱闲,紧忙接着说道:“朱少爷除了给我们低地租以外,还经常赠医施药,并且聘请了教书先生。”


    “但凡是朱家佃户的孩子,都可以去读书,饮食也承包,所有费用都由少爷出钱。”


    “大人啊,我们这种世代贫农,如果没有少爷,哪有让孩子上私塾的机会?如今村里的孩子,起码都可以识文断字了!”


    “这方圆百里,哪有比朱少爷更好的地主啊?在少爷手下,我们也能逢年过节的做身新衣裳,买几斤肉了,这可比有些拥有土地的富农都活得滋润!”


    “对比在上个地主那里,被当成牲口使唤,交不起地租差点妻离子散的日子,就好像在做梦似的!”


    “还好朱少爷买下了那个地主的田地,否则,我们一家哪有如今的好日子?”


    “这……”


    这一番话,直接让朱元璋三人久久不语。


    朱闲居然开办了私塾,还是免费的?


    这可是义举啊!


    如果放在地方,民间能有这样的善人,那当地的官员都会大受表扬的。


    这得用多少银子啊。


    朱闲原本就只收两成租子,还开办了免费私塾,恐怕一年下来,也不剩几个钱财了。


    “你们说,大明上下,能有几个像朱闲这样的人?”


    朱元璋苦笑着,看向了刘伯温二人。


    不用回答他也知道。


    寥寥无几。


    此等善政,几乎做到了朱闲能做的一切了。


    如果都像朱闲这样善待农民,民间,哪还会有佃户造反起乱的事情?


    “我等……这些年的圣贤书,真是白读了。”


    李善长二人,无奈苦笑。


    在儒家之中,办免费私塾,可是非常鼓励的事情。


    但是从古至今,家财万贯的大儒无数,却没有几人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