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李善长献计,挖朱闲的佃户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你懂得个屁!”
朱元璋却是红着脸大吼一声。
这小兔崽子越说越离谱。
你个小屁孩,还装上大尾巴狼了。
“呵呵,行了,爹你不要激动,无论如何,此事都是您来决定,我全听你的。”
“不过你整天来回跑,也太过劳累了……”
朱闲很是贴心的说道。
不就是个小娘嘛,接就接来呗。
而且看便宜老爹这满口否认的样子,那小娘的地位,怕是也没多高。
他也不必担心这女人进门,会出现什么勾心斗角的幺蛾子。
“你……”
朱元璋一头黑线:“罢了,和你小子说不明白,不说了,老李老刘,我们走!”
语毕,他就直接走回正堂,喊上刘伯温和李善长就要离开。
“爹,你到底怎么决定的,倒是告诉我一声啊。”
朱闲连忙说道。
自己准备了那么多陷阱。
如果带回家的话,可以让他离开,否则,自己就不客气了。
“大人的事,小孩子少管!”
朱元璋摆摆手,打算直接离开。
这在朱闲看来,却是有种做贼心虚,仓皇而逃的感觉。
呵呵。
看来是让自己说服了啊。
罢了,那就不拦他了。
朱元璋三人很快离开了,这次没有再碰上什么家仆跟踪的事情。
一离开以后,朱元璋就重新挂上了满意之色,对刘伯温说道:“咱捡的这个儿子如何,可以说超凡脱俗了吧?”
“陛下福泽深厚,否则怎么会遇上此等天才。”
刘伯温颇为感慨的说道。
他并非溜须拍马之人,这回,他是真的服了。
此等天授英才,可能大明上下也就这一人。
朱元璋居然外出逛逛,就碰上了。
让自己不得不感慨,的确是上天庇佑了。
“陛下得此英才,我大明江山又能保百年安稳啊。”
李善长连忙附和道,不停地说朱闲的好话。
毕竟如今形势很明朗了,朱元璋很是看重朱闲,不出意外的话,朱闲日后一定会鼎立于朝堂。
自己当然得和他走的近些,背后说的好话更有力度,指不定哪一天,朱闲就会得知。
“嗯。”
朱元璋欣慰的微微颔首,身为他亲自发现的天才,朱闲表现的越厉害,他也就越有成就感。
不过旋即,他却有些可惜的说道:“就是那小子死脑筋,怎么都不愿意做官,这该怎么办?”
刘伯温面露尴尬,刚才几人都劝服不了他,属实是拿他没办法。
这少年虽然年轻,但却很有主见。
他做的决定,恐怕谁都动摇不了。
“陛下不必忧虑,朱闲可能还是年轻,等再过几年,也许他就改变想法了。”
“希望如此吧!”
听到这话,朱元璋无奈的点了点头:“不过这家伙脾气太犟了,光想着在家里种地。”
“陛下,此事……微臣倒有个想法。”
这时,李善长却突然灵光一闪道。
“哦?那你说来听听。”
朱元璋闻言,顿时眼前一亮,连声催促道。
李善长摸了摸胡子,轻笑道:“以微臣看,这朱闲乃张良、诸葛亮那等人才。”
“他们都是同样不愿入世的天纵英才。”
“但是张良和诸葛亮,为什么会入世的呢?”
“是因为天下动荡啊!”
“此等大才看着淡泊,但其实心怀天下,格局很大,他们平日不愿入世,是因为那些事还不足以,让他们现身解决。”
“但若是天下出现动荡,此等人想要隐世,都做不到。”
“他们才不得不入世做事。”
“嗯?”
结果听到这话,朱元璋和刘伯温都有些发懵。
要说把朱闲和张良、诸葛亮相比,他们都没有意见。
因为就朱闲提出的两项政策,已经足够在史书上留下浓厚的一笔,论才智,朱闲丝毫不必另两位差。
但……天下动荡?
朱元璋瞬间脸色一沉。
如今好不容易天下太平了,总不能再搅动风云,就为了逼朱闲入仕做官吧?
那也太离谱了。
开什么玩笑。
“善长啊,你这想法太夸张了,这哪里能行?”
朱元璋略显无语的撇撇嘴,扫了他一眼。
平时这李善长挺聪明的。
怎么如今想出这么糊涂的主意?
扯淡吗这不是!
“呵呵,微臣只是举个例子,圣上听我说完。”
李善长却好像早有盘算,自信笑道:“这朱闲赖以生存的,就是家里的那些田地罢了,咱们自然不用搅的天下动荡,只需煽动他这百亩田地的佃户,时不时的闹点乱子,咱们再给佃户们兜底,他家里的这方小天地,不就动荡大乱了?”
“届时,朱闲的处境自会艰难,而佃户有咱们给兜底,任他有何妙计,也无法解决此番乱局。”
“到那时候,这个家他还如何呆得下去?”
“陛下您只需从中劝说,一定能把朱闲从家里,逼到朝堂来。”
“陛下觉得,此计如何?”
“这……”
朱元璋闻言,瞬间眼前一亮。
仔细想想,这招虽然有些下流,但的确可行啊。
地主和佃户的关系,向来水深火热。
只是由于地主势大,佃户还要租赁地主的土地,平时饱受欺压也不敢反抗。
但是如今有自己兜底,他们还不得掀翻朱闲的小院?
“好计谋!”
朱元璋越想越满意,心情愉悦的说道。
“呵呵,韩国公此计不错。”
刘伯温听完后,也笑着微微颔首。
这是驱虎吞狼之计啊。
说白了,这朱闲毕竟只是个少年,被这样逼迫,不投靠朱元璋都不行了。
“不过韩国公要小心,日后朱闲若知道了,恐怕会怪罪你。”
一旁,刘伯温却打趣着说道。
“呵呵,只要可以为陛下分忧解难,微臣被怪罪一下也不算什么。”
李善长再次义正言辞的表忠心道。
刚才朱闲所说的孤臣之策,他可是铭记在心。
如今立马现学现用起来。
一副只为陛下考虑,绝不暗藏私心的姿态,做的是明明白白。
“好,好,善长不愧是咱的耳目心腹。”
朱元璋笑着微微颔首,接着立马说道:“那走,去我儿子的田里看看,给那些佃户们撑一次腰。”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