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爹当兵几年回来养个外室,儿子懂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自己等人的想法,好像的确太过迂腐了。


    不管你公文写的多么华丽,要是没效果,那就等同于没用。


    “哈哈,你们两个也是老了,我儿这个法子才是奇策啊!”


    朱元璋听到这话,瞬间眼前一亮。


    当场激动的拍了拍大腿,大为夸赞起来。


    他不禁想起元末时期,各种歌谣到处传播。


    比方说石人一只眼,挑起黄河天下反。


    此话都不知道是何人说起的,但却深得民心,快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这类顺口溜、数来宝的东西,的确能派上用场!


    “是我等太过迂腐了。”


    李善长和刘伯温闻言,不禁苦笑道。


    自叹不如啊。


    旋即他们看向朱闲的眼神,开始复杂起来。


    此等思维,可以说天马行空。


    以他们自幼学习儒家知识的脑袋,压根想不到这上面去。


    那还说什么呢?


    只有甘拜下风了!


    “我看此计必定能发挥大作用!天下农民所求,只是果腹罢了,如果他们得知,有人阻挠他们填饱肚子,那不管是谁,都会被撕碎!”


    朱元璋激动的起身,在原地不停踱步。


    他最是清楚农民为了吃口饱饭,有多么辛苦,日夜劳作只是最基本的。


    他们终日被地主欺压,如果让他们得知,地主还要阻挠此等良政,那真的会忍无可忍,打上门去。


    反正有官府给他们兜底,还有什么可畏惧的?


    届时,那些想阻挠的乡绅,恐怕会惊恐的发现,以往那些驯良的农民,在得知他们阻挠此政推行时,会展现出多么恐怖的一面。


    “此计必然能成,到时候,恐怕很快就会发生黑心地主惨遭灭门的案件,届时朝廷只要表个态,说此乃他们咎由自取,那农民们就会以最大的力量,帮助朝廷将此政推行下去。”


    “即便还会碰到阻力,也一定小得多,摊丁入亩的成功率,则会大大提升。”


    朱闲随意地说道。


    此为雍正时期的一计。


    那时就是依靠此计,才得以顺利推行了摊丁入亩政策。


    进而至少给清朝延长了上百年的性命。


    虽然朝代不一样,但是农民想要吃饱的诉求,却是同样的强烈。


    按照此计推行,怎会不成?


    “此计剑走偏锋,真是奇策啊!”


    刘伯温感慨道。


    他作为谋臣,当然知道此计多么的天马行空,普通人,压根没有这样的思维。


    而最罕见的,是朱闲不光能想出奇策,还能想出正策。


    好比内阁制,就是气贯长虹、堂皇正大的正策,内阁制现世,可改变朝堂千年的格局。


    摊丁入亩,则是千古奇政,令人匪夷所思。


    朱闲一共提出两政,却是一阳一阴、一正一奇。


    此等格局,的确是天授英才啊,虽然自己被人成为旷世奇才,但和面前的少年比起来,却是不值一提。


    坦白讲,如果当时起义初期,朱闲就出世,怕是自己都没有容身之地了。


    甚至往夸张的想……


    他自己创建一个王朝都未尝不可能。


    如此一来,怕是连朱元璋都出不了头!


    “小事一件。”


    朱闲随意的摆了摆手。


    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又无法实行。


    看这几个老头兴奋的。


    代入感也太强了吧。


    “小事一件?”


    此话一出,刘伯温苦笑着和李善长对视了一眼。


    在自己看来,可以保得大明社稷稳固的千年奇制,在朱闲嘴里,居然只是小事一件?


    这让他们如何自处!


    这就是格局的差距吗?


    这个时候,他们都体会到了,当初被自己碾压的那些人,心里是何感想了。


    在此等英才面前,属实是令人感到绝望啊。


    算了,不能和此等妖孽对比,不然就是给自己添堵了。


    “哈哈,我儿果然有妙计啊!”


    朱元璋同样大喜,就像喝酒似的,一口饮尽了一瓶地主快乐水。


    自己白捡的这个儿子,简直是从没让他失望过。


    看看昨晚把刘伯温二人都愁成什么德行了?


    但是在便宜儿子这里,却可以轻松化解。


    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对了,爹,我有件重要的事情。”


    而此刻,朱闲却忽然想起了什么,突然郑重的说道。


    “嗯?”


    朱元璋闻言,心里顿时凛然。


    要知道,在朱闲看来,好像从未有过重要的事情,即便是那等千古奇制,在他眼里也不过是小事。


    但是现在,他竟然说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朱元璋丝毫不敢怠慢,连忙问道:“何事?难道此政有何缺陷?”


    刘伯温和李善长二人,也神情紧张的看向朱闲。


    他们马上思考着此政的得失,但是并未察觉出什么问题。


    难不成这位天授英才,看出了什么他们并未看出的漏洞?


    “不是这事。”


    朱闲微微摇头,旋即长舒了一口气:“爹,你随我来。”


    “啊?”


    朱元璋一怔,狐疑的看了刘伯温二人一眼。


    难道这是要避开他们二人?


    究竟是什么大事,还得秘密交谈?


    朱元璋瞬间更重视了。


    “老李老刘你们先歇着,咱和咱儿子说点事情。”


    “老爷您请!”


    刘伯温二人眼中同样闪过一抹困惑之意,但是嘴上连忙应道。


    朱元璋跟随朱闲来到了偏房,朱元璋神情严肃的看着朱闲,满心的期待。


    没想到,朱闲却无比认真的说了一句:“爹,你和我说实话,你是不是在外面养外室了?”


    “……”


    瞬间,房间中一片死寂。


    朱元璋面色铁青。


    还以为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原来就这?


    这孩子满脑子装的什么东西?


    在他看来,自己老爹养外室,居然比摊丁入亩这种千古奇制更重要?


    这算什么事啊?


    这小子咋想的,这么在意老子有没有外室吗?


    老子还以为是政策上有什么大漏洞呢?


    结果你是想说这个?


    “你个小兔崽子,脑袋里都想的什么东西?”


    朱元璋几乎想要动手打人。


    而朱元璋忽红忽青的脸色,在朱闲看来,却是像老爹被自己揭穿后的恼羞成怒。


    当即便摇了摇头,轻笑道:“爹,你不要误会,我不是怪你,你当兵好几年,好不容易回来了,一个人难免感觉寂寞,儿子懂得,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