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让皇帝和太子下乡,又不是让你下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他们碰到这样的机会,一定会拼了命的表现。


    那此政策还愁不成?


    “你是如何想出这些的?”


    朱元璋满眼赞叹的看向朱闲,开口问道。


    这少年究竟是什么脑子,总是随口一说,就直击命题。


    这些主意,连他都想不出来啊。


    这朱闲作为少年,着实聪慧到可怕了。


    “那老道……”


    就在朱闲要扯淡的时候,朱元璋就无语的摆了摆手。


    “行了,少拿那些话忽悠咱,不过你说的没错,如今的官员是不比从前,下乡锻炼锻炼挺好。”


    朱标闻言,心底一阵默哀。


    原本当官是来做人上人的,现在居然得下乡磨炼……


    那些进士们要是知道了,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朱标已经脑补出,他们咬牙切齿骂娘的样子了。


    尤其是让他们知道,还是一个少年让他们沦为这样的,那表情就更好玩了……


    “其实,这也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朱闲微微摇头。


    “哦?我儿何出此言?”朱元璋疑问道。


    他觉得这个办法已经很精妙了。


    即便是他,也想不出比这更好的主意了。


    “很简单,你想啊,即使这些官员再了解民情疾苦,但最后做决策的,不还是上面的那些官……”朱闲嫌弃的翻了个白眼。


    “他们只要不听,不管有多么出色的政策,最后不也是一场空。”


    “而当今圣上,是吃过苦的人,这种人通常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宠爱自己的后代,不舍得让他们吃苦受罪。”


    “试问,这些娇生惯养的家伙,如何能了解民间疾苦?”


    “这……”


    朱元璋闻言,也是眉头紧锁,无言以对。


    “大伯也不必担忧,我想圣上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朱标知道,朱闲这话又说到朱元璋心窝子上了。


    的确是这样……


    朱元璋对子孙后代非常的宠爱,甚至制定了朱家后代一出生,就按血脉远近分配职位,由朝廷终生供养的政策。


    并且一辈子不准从事劳作。


    对此,朱标也曾腹诽过。


    这和把子孙当猪养有什么区别?


    老话说惯子如杀子!


    长此以往,子孙很容易就养废了。


    不过说到底,以大明的国力,供养几个朱家后代也不算什么大事。


    何况,这点的确是朱元璋的逆鳞。


    就如同朱闲所说,朱元璋这一生吃过太多苦了,致使他很疼惜子孙后代,甚至到过分的程度。


    其他人要是敢说,让他的子孙去体验民间疾苦,恐怕会直接被他打一百大板,就是朱标,在这方面也不敢发表太多意见。


    但这次,是朱闲说了出来。


    如今,朱元璋就只能听得进朱闲一人的建议。见朱元璋开始沉思,并没有马上反驳,朱标就知道他这是听进去了……


    朱元璋思索了许久,最终轻轻地点了点头。


    “陛下在这方面,做的的确不够……“


    朱闲倒是一脸无所谓,早已习惯他这幅忧国忧民的样子了。


    这便宜老爹总是这样,自己给朱元璋提个建议,就像是给他提的似的。


    每次都分析感慨半天。


    真是个戏精!


    “堂弟说的没错!”


    这时,朱标在旁附和道。


    朱闲随意道:“其实朱家那些子孙还不要紧,我认为,最有必要下乡的是当今太子!他可是大明将来的皇帝,每个举动都会影响天下格局,所以下乡的时间甚至得更久一点!”


    “……”


    朱标瞬间傻眼了。


    这怎么还把自己扯出来了!


    下乡这事,听起来简单,但真要做起来,就知道有多苦。


    这么多年自己都在处理政务,真下乡体验民间疾苦,自己吃得了那份苦吗?


    都怪自己多嘴,非聊这些做什么呢。


    一时间,朱标只觉得欲哭无泪,恨不得抽自己两耳光。


    其他人这么说就算了,但这可是朱闲所言,父皇现在就听他的话,如果真把自己下派出去了可如何是好?


    “堂弟啊,其实太子这些年经历过无数战乱,应该没有下乡的必要吧?”


    朱标试图挣扎一下,满眼期盼的看向朱闲。


    希望他能说出一句的确如此,以免自己父皇真的萌生不靠谱的想法。


    “谁说历经战乱就没必要下乡了?”


    没想到,朱闲却嫌弃的撇了撇嘴。


    “这是一码事吗?越是历经战乱,越该下乡感受民情,今后可没那么多战争,会种地的皇帝,才叫好皇帝……”


    “……”


    朱标的心再次裂成碎片。


    这话说的可谓是天衣无缝,让人无从反驳啊。


    “话说陛下也好多年没去地里亲身体验了,要不要也去回忆……”


    谁知道,朱闲还没说完,继续若有所思的样子。


    “停停停!”


    朱标连忙喊停,你还越说越离谱了,把陛下都扯出来了。


    开什么玩笑?


    让爹去下乡?


    你真说得出口!


    他下乡了,政务谁来处理?


    “只是随便聊聊罢了,你这么激动干嘛?”


    朱闲狐疑的看了朱标一眼,自己这位堂兄,怎么也一惊一乍的呢?


    自己是让皇帝和太子下乡,又不是让你下!


    你激动个毛线啊!


    “咳咳,不好意思……”


    朱标轻咳几声,佯装无事。


    “话说回来,太子原本也挺有前途的,只可惜……”


    一说到这儿,朱闲好像想到了什么,微微摇头。


    受这两个家伙影响,朱闲也不禁有点规划起大明。


    因为这些制度虽好,但前提都是,要有个坚实的主心骨。


    那便是皇帝。


    原本朱元璋离世后,朱标就是新的主心骨,作为朱元璋最看重的长子,朱标堪称有史以来最保险的太子爷。


    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他要造反,朱元璋都恨不得给他亲自筹谋的那种。


    更主要的是,他这人能力、人品都挺不错,还是从战乱中成长过来的,所以满朝文武对他都很臣服。


    朱元璋更是为他准备好了一切。


    他只需顺理成章的继位就好。


    只可惜,如此完美的储君,居然半路病亡了。


    自己所说的这些建议,想要维持的前提,就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大环境,下一任皇帝建文,却很不稳定。


    那个坑货,直接被黄子澄等一众儒生给忽悠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