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税务局上门了!

作品:《穿成四合院穷小子,系统送我满仓物资

    当天下午,许辰回到家,把父亲叫到了客厅。


    “爸,我有个想法。”许辰给父亲倒了杯茶,“您那个便民服务队,我看可以搞得再大一点。”


    许建军一愣。


    “从今天起,服务队增加一个新业务。”许辰的眼睛发亮,“免费为咱们小区,甚至整个京州城的居民,提供家电、农机的体检服务。发现问题,能修的就帮着修,需要换零件的,就推荐咱们厂的。”


    “这……这不是拿我这老脸去给你卖东西吗?”许建民有些犹豫。


    “爸,这不是卖东西。”许辰的语气很认真,“这是服务,也是信誉。我们用最好的技术,最好的产品,去解决大家实实在在的问题。口碑,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你丢的面子,我用这种方式,十倍百倍地给你挣回来!”


    许建军看着儿子那张年轻却无比坚毅的脸,端起茶杯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一个星期后,许建军的便民服务队,正式更名为“许氏实业社区服务队”,并且配备了两个从厂里调来的专业技师。


    他们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开着卡车,带着全套工具,在京州各个家属院和郊区村镇巡回服务。“许氏”的牌子,就这样以一种最接地气的方式,迅速在民间打响了名声。


    许辰的事业蒸蒸日上,家庭的矛盾也化为无形,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他并不知道,就在京州市中心的另一栋办公楼里,一份关于许氏实业近期所有动向的详细报告,正被放在一张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


    一只夹着雪茄的手,将报告推到了一旁,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可以动手了。”电话里的声音,阴冷而沙哑,“就从他那个‘南菜北运’的项目开始。”


    华北第一国营农机厂,厂长办公室。


    张万年死死盯着桌上的《京州日报》,头版上许辰的身影格外刺眼。旁边是厂里销售科刚统计的月度报表,上面几个红色的负数,和报纸上的赞誉放在一起,让他心里堵得慌。


    他手里的钢笔,不知不觉已经把桌面按出了一个墨点。


    自从许氏五金厂的配件进入市场,他这第一农机厂的日子就没好过过。价格战打到最后,对方一点事没有,自己这边却丢了大半个华北市场。他想不通,也咽不下这口气。


    那个姓许的年轻人,凭什么?


    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几个中年男人走了进来,一个个脸色都很难看。他们都是京州周边几家国营机械厂的负责人,和他一样,都是这次市场冲击里的倒霉蛋。


    “老张,你可得拿个主意!再这么下去,我们厂下个月的工资都悬了!”一个矮胖的厂长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愁眉苦脸的。


    “是啊,那个许氏,简直不讲规矩!他哪来那么多钱,又扩建又降价的?”


    张万年没说话,只是把那份销售报表推到桌子中央。众人凑过去一看,脸色更难看了。


    “各位,事到如今,说这些都没用了。”张万年缓缓开口,声音沙哑。“按规矩来,我们是斗不过他的。我查过了,这个许辰,发家太快了,不到一年,就从一个小作坊搞到现在这个规模。你们想过没有,这钱,来路正不正?”


    他扫了众人一圈,压低了声音,一字一顿地说:“我敢断定,他肯定有投机倒把或者偷税漏税的问题!”


    办公室里的空气一下子安静下来。投机倒把,偷税漏税,这两个词在现在,足以压垮任何一家企业。


    “可是……”一个戴眼镜的厂长有些犹豫,“现在市里把许辰当宝贝,周书记亲自给他站台。我们动他,风险是不是太大了?”


    “风险?”张万年冷笑一声,“正因为他是红人,摔下来的时候,才会更响!我们把他拉下马,市场不就又回到我们手里了吗?”


    他看着众人脸上又想动心又害怕的表情,不屑地撇了撇嘴。


    “我们不用自己出面。”张万年的身体往前倾了倾,声音里带着几分算计,“他生意做得这么大,账目能干干净净?工人奖金发那么多,税交足了吗?我们只要把这些问题写成一封信,递上去就行了。”


    “一封匿名的举报信,就够了!”


    办公室里,几个脑袋凑到了一起。


    “就说他账目混乱,搞两本账应付检查!”


    “还有,他那个蔬菜联盟,没有经营许可,就是非法经营!”


    “他给工人发那么多奖金,个人所得税肯定没交,这是偷漏国家税款!”


    你一言,我一语,一封内容“详实”的举报信,很快就炮制出来了。信里,许氏实业被描绘成了一个偷税漏税、账目混乱、非法经营的典型,条条罪状都写得有鼻子有眼,好像他们亲眼见过一样。


    张万年拿起那封信,吹了吹上面的墨迹,脸上露出了冷笑。


    他没有把信投进市里的邮筒。他很清楚,这封信到了市里,很可能被周建功压下来。他绕了个大圈子,托了省里的关系,把这封信直接递到了省税务局一位副局长的办公桌上。这位王副局长,在系统内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


    省税务局。


    王副局长看着手里的举报信,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信里罗列的罪状太典型了,几乎包括了新生私营企业可能存在的所有问题。


    “这个许氏实业,就是京州报纸上那个‘活的教科书’?”他问身边的秘书。


    “是的局长,是市里重点扶持的改革先锋企业。”


    “先锋?”王副局长冷哼一声,把信拍在桌上,“越是先锋,越要用放大镜看!如果连先锋都带头偷税漏税,那我们国家的税收根基何在?这正是新经济形势下的典型案件,必须严查,杀一儆百!”


    他拿起笔,在文件上重重地批示:“情况属实,性质恶劣。要求京州市税务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对许氏实业进行突击税务稽查,一经查实,绝不姑息!”


    一张针对许辰的大网,已经悄然张开。


    第二天上午,许氏实业的办公室里,阳光正好。


    许辰正和林晓雅一起,在一张巨大的规划图纸上,讨论着新厂区的布局。图纸上画的是一个新的食品加工车间。


    “这个区域,要单独划出来做无菌车间,标准必须定到最高。”许辰用笔在图纸上画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