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油条的尊严
作品:《穿成四合院穷小子,系统送我满仓物资》 “他一个毛头小子,懂个屁的实际运营!”一个酒厂的厂长把酒杯重重墩在桌上,满脸不服,“一百个摊点,每天天不亮就要铺货,光是管人就够他喝一壶的!我敢打赌,不出一个月,他肯定得出大乱子!”
马厂长的眼神阴鸷,他端起酒杯,冷笑一声。
“急什么。他摊子铺得越大,死得就越快。做生意,不是在纸上算算数就行的。食品安全,人员管理,现金流……随便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够他万劫不复。”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声音里透着一股怨毒。
“我们就等着,等着看他笑话。看他到时候,是怎么哭着来求我们这些国营大厂帮忙收拾烂摊子的!”
一个月的时间,在无数工人的昼夜赶工下,奇迹般地拔地而起。
京州东郊,曾经废弃的罐头厂,如今已是灯火通明,一个崭新的名字挂在了大门上——许氏早餐工程中央厨房。
伴随着第一缕晨光刺破天际,五十辆统一涂装的蓝色三轮车,如同蓝色的溪流,从中央厨房的大门涌出,流向京州城的每一个角落。
凌晨五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五十个“许氏早餐点”同时开业。
统一的蓝色遮阳棚,干净的不锈钢餐车,穿着洁白工作服的销售员,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
“同志,来个肉包,一杯豆浆!”
“好嘞!肉包一毛二,豆浆五分,一共一毛七!”
热气腾腾的肉包,白白胖胖,冒着诱人的香气。金黄酥脆的油条,根根分明。豆浆用大保温桶装着,浓郁的豆香传出老远。
“嘿,这价格是真实在!”一个准备上工的工人拿起包子咬了一大口,眼睛顿时一亮,“肉馅足,面皮也软和!”
“可不是嘛!比国营食堂的强多了,还便宜!”
“这餐车看着就干净,吃着放心!”
市民们奔走相告,每一个早餐点前都迅速排起了长龙,队伍从街头排到巷尾,成了清晨京州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第一天结束,林秀兰拿着统计报表找到许辰,声音里是掩饰不住的激动。
“辰儿,你猜今天卖了多少份?”她顿了顿,深吸一口气,“一万三千份!光是第一天,咱们就卖出了一万三千份早餐!”
王铁柱在一旁咧着嘴笑,脸上的疲惫被巨大的喜悦冲得一干二净。
“辰哥,照这个势头下去,用不了一个月,全京州的老百姓早上不吃咱们的包子油条,都觉得缺点啥!”
许氏早餐的开门红,像一阵旋风,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州。许辰的名字,再一次被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然而,巨大的成功之下,危机也在悄然酝酿。
开业第三天,中央厨房的办公室里,王铁柱的脸色很不好看,他将一根炸好的油条掰成两段,扔在桌上,发出“梆”的一声脆响。
“辰哥,这不对劲。”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这两天,好几个点的销售员都反映,有顾客说咱们的油条太硬了,虽然看着金黄,但口感跟街边摊的没法比。”
许辰拿起半截油条,咬了一口,眉头微微皱起。
确实硬了点,外壳虽然酥,但里面不够蓬松柔软,凉了之后更是像一根面棍。
“我试了好几个方子,多放油,调高油温,都不行。”王铁柱急得满头是汗,“咱们这都是流水线生产,面是机器和的,油是定时换的,怎么就炸不出那种酥脆的口感呢?”
就在王铁柱一筹莫展之际,一股负面的舆论,开始在市民中悄悄发酵。
“听说了吗?那个许氏早餐,中看不中用,油条硬得能当棍子使。”
“我就说嘛,个体户能搞出什么好东西,都是面子工程。”
“还是街边老李头炸的香,虽然油黑点,但吃着舒坦。”
京州宾馆的包间里,马厂长听着手下的汇报,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冷笑。他端起酒杯,和几个同样竞标失败的厂长碰了一下。
“我早就说过,他一个毛头小子,懂个屁的运营。做食品,不是纸上算数就行的。”马厂长呷了一口酒,眼神阴狠,“这才几天?就出问题了。等着吧,这只是个开始。”
负面消息传回厂里,一些刚招来的员工也开始人心浮动。他们都是从国营厂出来的,习惯了按部就班,最怕的就是出乱子。
王铁柱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厨房里熬了两天两夜,眼睛熬得通红,试废了几百斤面粉,可炸出来的油条,还是那个死样子。
“辰哥,不行,我实在是没辙了。”王铁z柱声音沙哑,充满了挫败感。
许辰拍了拍他的肩膀,神色却依旧平静。他知道,这不是王铁柱的问题,是配方的问题。流水线生产追求的是稳定和标准,而传统油条的酥脆,很多时候依赖的是老师傅的手感和那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经验。
就在这时,许辰的脑海里,那冰冷的机械音适时响起。
【检测到品质危机,触发紧急任务:油条的尊严!】
任务目标:解决油条口感问题,扭转负面舆论,重塑品牌口碑!
【任务奖励:发放《传统无矾油条改良配方》!】
一道金光闪过,一份详细的配方工艺,如同烙印般刻在了许辰的脑海里。
原来如此。
许辰的眼睛亮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油温,也不在于面粉,而在于面团的发酵过程。传统老师傅会在面里加碱,靠经验掌握分寸。而系统给出的配方,则是用极少量的食用小苏打,配合精准到分钟的二次发酵时间,来达到面团内部结构的完美蓬松。
“铁柱,别试了。”许辰开口了,“把所有油条生产线的员工都叫来,我给你们开个会。”
半小时后,中央厨房的面点车间里,许辰亲自上手。
他没有多说废话,只是按照系统给出的配方,一步一步地操作。和面,加入秘制比例的小苏打,第一次发酵,揉捏排气,第二次发酵……
每一个步骤,他都做得一丝不苟。
当第一锅采用新配方的油条胚子,滑入滚烫的油锅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那面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膨胀,在油锅里翻滚着,体积比之前大了将近一倍,表面布满了细密诱人的小泡。
捞出锅时,那金黄的色泽,蓬松的体态,让在场的所有面点师傅都看呆了。
王铁柱颤抖着手,拿起一根刚出锅的油条,甚至不敢用力,生怕把它捏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