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京州早餐姓许了!

作品:《穿成四合院穷小子,系统送我满仓物资

    他完了。


    他知道,自己已经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他失魂落魄,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指着台上的许辰,用尽全身力气嘶吼了出来。


    “不可能!你这是在画大饼!这个成本你绝对会亏死!评委们,他是在欺骗你们!这是投机倒把的新花样!”


    马厂长的嘶吼声在礼堂里回荡,尖锐刺耳,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台上那个年轻人身上。


    面对这近乎失态的指控,许辰的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他只是平静地看了一眼台下脸色涨红的马厂长,像是看着一个无关紧要的跳梁小丑。


    他没有急着辩解,而是对着评委席微微颔首,然后转身,对着身后早已准备好的幕布打了个手势。


    灯光暗下,一台从市科协借来的幻灯机嗡嗡作响,一道光束投射在幕布上,一张清晰的表格瞬间占据了所有人的视线。


    那是一份成本核算表。


    表格的第一列,是早餐的品类:肉包、油条、豆浆、茶叶蛋……


    后面的每一列,都对应着一项成本,细致到令人发指。


    面粉,采购单价,零点零四元每斤,备注:万吨级采购协议价。


    猪前腿肉,采购单价,零点五二元每斤,备注:许氏农供自营渠道,无中间商。


    大豆,采购单价……


    人工成本,零点零一元每单位产品,备注:中央厨房流水线作业,人均效率提升百分之三百。


    物流成本,零点零零五元每单位产品,备注:优化路线,单车满载配送。


    ……


    一排排冰冷的数字,清晰地罗列出来,没有任何花哨的言语,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表格的最后一列,是鲜红的两个字:利润。


    肉包,单价一毛二,成本一毛零三分,利润一分七。


    油条,单价八分,成本七分一,利润九厘。


    许辰拿起一根细长的木杆,如同一个教书先生,轻轻点在幕布的数字上,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我的成本核算,就在这里。每一项数据,都欢迎在座的各位专家、领导随时核查。”


    他没有去看马厂长,但话却是对着他说的。


    “有人说我在画大饼,说这个价格会亏死。我想请问,是你的想当然更可信,还是我这份精确到厘的成本核算表更可信?”


    “你……”马厂长指着许辰,嘴唇哆嗦着,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看了一眼那张表,只一眼,后背的冷汗就下来了。万吨级采购?自营渠道?流水线作业?这些词他听都没听过,更别提去计算了。


    他那份请专家做的标书,在眼前这份碾压性的数据报告面前,简直就像是小孩子的涂鸦。


    台下,那些国营厂的负责人们,一个个都沉默了。他们看着自家企业那份臃肿的成本报表,再看看许辰这份精简到极致的核算,脸上一阵火辣辣的疼。


    他们终于明白,自己输在哪了。


    他们不是输在实力和规模上,而是输在了思想上,输给了一个他们看不起的时代。


    评委席上,几位领导互相交换着眼神,尽是掩饰不住的欣赏和震撼。


    主管经济的副市长站了起来,他扶了扶话筒,目光灼灼地看着许辰,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我相信数据,更相信敢于把数据亮出来让所有人检验的担当!”


    他环视全场,一字一顿地宣布。


    “方案最优,成本最低,社会责任最突出!我宣布,京州市‘便民早餐工程’项目,中标企业——许氏实业!”


    话音落下,全场哗然。


    所有人都懵了,那些国营大厂的代表们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通,几十家国营单位,竟然输给了一个个体户,一个还没到二十岁的年轻人。


    马厂长双腿一软,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面如死灰。


    他知道,自己完了。不只是丢了项目,更是在全京州的同行面前,丢尽了脸面。


    在全场复杂的目光注视下,许辰平静地走下台。


    副市长亲自走过来,向他伸出了手,脸上带着赞许的笑容。“小许同志,好好干!市里支持你!”


    一份红头文件的合同当场递了过来。


    许辰接过笔,在无数道目光的聚焦下,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许辰。


    两个字,龙飞凤舞,力透纸背。


    从这一刻起,京州的早餐市场,姓许了。


    项目敲定的第二天,许辰展现出了惊人的行动力。


    他没有开庆功会,甚至没有休息一天。


    当天上午,王铁柱就拿着一笔巨款,在京州东郊,一个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的罐头厂,签下了长达十年的租赁合同。


    下午,十几支工程队同时进场,按照许辰提供的图纸,开始对旧厂房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这里,将成为京州第一个“早餐中央厨房”的心脏。


    与此同时,一张红纸黑字的招聘启事,贴满了京州城的大街小巷,以及每一个街道办事处的公告栏上。


    许氏实业早餐工程项目部,公开招聘。


    销售员两百名,操作工三百名,物流司机五十名。


    招聘要求只有一行小字:本市户口,下岗职工、退伍军人、待业青年优先录取,待遇从优。


    消息一出,整个京州都轰动了。


    无数因为工厂倒闭而失去生活来源的家庭,仿佛在寒冬里看到了一丝火光。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涌向许氏私房菜的门口,询问招聘的事。


    许氏实业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就没停过。


    许辰大笔一挥,直接将新成立的早餐项目部全权交给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铁柱,从今天起,你就是早餐项目的运营总监。中央厨房的生产、一百个站点的铺货配送,全都归你管。人手不够就招,设备不够就买,钱不够就找兰姨。”


    王铁柱激动得脸都红了,他挺直了胸膛,用力点头。“放心吧辰哥!保证完成任务!”


    “晓雅,”许辰又看向另一边,“财务和人事,你来总负责。所有新招员工的档案、合同、培训,还有整个项目的资金流向,我都要你盯紧了。”


    林晓雅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坚定。


    整个许氏实业,就像一台被拧紧了发条的精密机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运转起来。


    然而,就在许氏实业热火朝天的时候,一股暗流却在城市的另一端悄然涌动。


    京州宾馆的包间里,京州食品厂的马厂长,正和几个同样竞标失败的国营厂负责人喝着闷酒,气氛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