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份震惊全场的标书

作品:《穿成四合院穷小子,系统送我满仓物资

    最核心的,是一套被命名为“中央厨房”的运营模式。


    集中采购,统一加工,标准化生产,再通过冷链配送至各个销售点。这套体系,在这个年代,简直是降维打击。


    他没有耽搁,花了一天时间,将系统方案里的核心内容,整理成一份初步的纸质计划。第二天下午,他带着这份还散发着墨香的计划书,敲响了方振国办公室的门。


    方振国正在看文件,见许辰进来,便笑着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你小子,刚消停没几天,又想搞什么大动作?”


    许辰将计划书递了过去。


    “方叔,您帮我看看,这个事有没有谱。”


    方振国接过计划书,起初还带着几分随意的神情,可当他看到“中央厨房”“统一品控”、“冷链配送”这些陌生的词汇时,脸上的笑意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震撼。


    他看得极慢,一页纸,竟是反复看了好几分钟。


    许辰没有催促,只是安静地坐着。


    许久,方振国才放下那份薄薄的计划书,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看向许辰的眼神,像是在看一个怪物。


    “小辰,你老实告诉我,这些东西,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我瞎琢磨的。”许辰只能如此回答。


    方振国摇了摇头,他知道这小子身上有秘密,但他不问。


    “这个方案,别说是那些国营食品厂,就是拿到部里去,都足以让那些搞经济研究的老专家们汗颜!”方振国的手指在计划书上重重点了点,“商业上,已经无懈可击。”


    他话锋一转。


    “但还不够。”


    方振国站起身,走到窗边,沉思片刻后,转过身来,目光锐利。


    “这个项目,市里最看重的,不只是经济效益,更是社会效益。你这个方案,商业上是满分,但在另一张考卷上,还可以加分。”


    他走回桌边,拿起钢笔,在计划书的末尾,添上了一行字。


    “方叔?”许辰凑过去看。


    那行字是:每个早餐供应点,配备两名销售人员,优先从该片区的下岗职工、待业青年中招募,由街道办推荐,企业统一培训上岗。


    “一百个点,就是两百个就业岗位。”方振国放下笔,看着许辰,“你把这条加进去。这件事,就不再是你一个人的生意,而是你帮着市里,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许辰的心脏重重一跳。


    他明白了。方振国这看似随意的一笔,才是整个方案里,最致命的杀招。


    ……


    三天后,市府礼堂,便民早餐工程项目竞标会。


    礼堂里坐得满满当当,前排全是京州各大国营食品厂、餐饮单位的负责人,一个个西装革履,气度不凡。


    京州食品厂的马厂长坐在最中间的位置,身边围着好几个人,众星拱月一般。他手里拿着一份装订精美的标书,脸上是志在必得的笑容。


    他的方案,是花大价钱请省里的专家帮忙润色的,强调了国营企业的信誉和实力,承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虽然没什么新意,但四平八稳,挑不出大错。


    他觉得,这次竞标,不过是走个过场。


    “下一位,许氏实业,许辰。”


    随着主持人的声音,一个年轻的身影从后排走上了台。


    台下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许辰?就是那个开私房菜的?”


    “太年轻了吧?他也来竞标?”


    马厂长更是嘴角一撇,靠在椅子上,双手抱在胸前,露出一副看好戏的表情。


    许辰站定在讲台后,没有看台下众人,目光平静地落在评委席上那几位市领导的脸上。


    他没有像前面几个人一样,一上来就念稿子。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在谈我的方案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早餐工程?”


    台下一片安静。


    “是为了让市民在寒冷的冬天,能吃上一口热乎的包子,喝上一碗暖身的豆浆。是为了让赶着上班的工人,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能省下宝贵的几分钟。”


    他顿了顿,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礼堂。


    “所以,我的方案,核心只有两个词。第一个词,是品质。”


    “我们将建立京州第一个‘中央厨房’,所有食材统一采购,所有产品标准化生产。从面粉到肉馅,从豆子到油条,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品控标准。我们还将建立自己的冷链车队,保证所有早餐在凌晨五点前,能以最新鲜的状态,‘统一配送’到全市一百个销售点。”


    中央厨房?统一配送?


    台下的人听得一头雾水,但评委席上,几位主管工业和商业的领导,眼神却亮了起来。他们隐约感觉到,这个年轻人提出的,是一种全新的,远超现有模式的东西。


    “我的方案,第二个词,是责任。”


    许辰的声音微微提高。


    “我们承诺,许氏早餐的定价,将是全市场最低。一个肉包,一毛二,一根油条,八分钱。这个价格,我们将写入合同,三年不变!”


    哗!


    台下炸开了锅。


    “这不可能!这个价格连成本都不够!”


    “他疯了吧?这是要做赔本买卖?”


    马厂长更是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脸上满是惊愕。


    许辰没有理会台下的骚动,他的目光依旧锁定在评委席。


    “我知道大家会质疑我的成本。但通过中央厨房的集约化生产,和对供应链的极致优化,我能保证,在提供最低价格的同时,我们依然有合理的利润空间。详细的成本核算,我的标书里有。”


    他举起手里的标书。


    “最后,关于社会责任。我承诺,中标之后,许氏实业将提供至少五百个新增就业岗位。其中包括两百名早餐销售员,我们将优先吸纳各个片区的下岗待业人员。另外三百个岗位,来自我们的中央厨房和物流车队。”


    五百个!


    评委席上,一直正襟危坐的周书记,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死死地盯住了许辰。


    就业,这正是他现在最头疼的问题!


    许辰的这份方案,哪里还只是一份商业计划书,这简直就是一份为市里排忧解难的民生答卷!


    马厂长呆呆地站在那里,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冷汗顺着额角滑落。


    他引以为傲的方案,在许辰这份集商业创新和社会责任于一体的计划面前,简直就像一张废纸,幼稚,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