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我需要你帮我找一个人

作品:《穿成四合院穷小子,系统送我满仓物资

    里面的西红柿,红润饱满,表皮光滑,没有一个软烂,没有一丝霉斑。


    成功了!


    王铁柱抑制不住情绪,他猛地转身,一把抱住许辰。“辰哥!我们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许辰拍了拍他厚实的后背,看着满车厢的蔬菜,心里也涌起一股成就感。


    经过清点,结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这一万斤蔬菜,最终的损耗不到一千斤。损耗率,被控制在了百分之十以下。


    成功了,但这只是第一步。


    当天晚上,许辰没有把这批菜运回饭馆。他让王铁柱带人守着货场,自己则拿着一份连夜赶出来的合作方案,敲响了市供销社马主任的家门。


    马主任正为冬天菜市场只有“老三样”被市民抱怨而头疼,见到许辰,以为他是来推销饭馆会员卡的。


    “小许老板,今天我可没空谈吃饭的事。”


    “马主任,我不是来谈吃饭的。”许辰将方案放到他面前,“我是来跟你谈生意的,一桩能让你手底下所有菜市场都盘活的生意。”


    马主任疑惑地拿起方案,只看了几眼,眉头就拧了起来。“南菜北运?小许,你不是开玩笑吧?这事儿市里研究多久了,根本行不通。”


    “行不行得通,您跟我去个地方就知道了。”


    半小时后,京州西站货场。


    当马主任站在打开的车厢前,亲手拿起一根带刺的黄瓜,闻着空气中清新的蔬菜味道时,他整个人都僵住了。他的表情,从难以置信,慢慢变成了狂喜。


    “这……这都是你从广东运来的?”他问。


    许辰点头,开始介绍自己的合作方案。


    “我的方案很简单。从明天起,我每天稳定供应至少五千斤南方新鲜蔬菜。货,我直接送到你们供销社下属的各大国营菜市场。你们不用出一分钱本钱,也不用承担任何损耗风险。”


    马主任愣住了。还有这种好事?“那你图什么?”


    “你们负责销售,菜市场可以在我的供货价基础上加价。每卖出去一斤菜,我只要我的供货成本,多出来的利润,咱们二八分,你们八,我二。”


    马主任的脑子飞速转动。


    零风险,零投入,只需要提供一个柜台,就能多出一大笔利润,还能解决市里的大难题,给自己挣一份政绩。


    这件事,必须做。


    “干!许老板!这件事,我们供销社干了!”马主任紧紧握住许辰的手,像是怕他跑了一样,“你放心,明天一早,我就召集所有菜市场的负责人开会!你这批货,我全要了!”


    许辰笑了。他知道,京州餐饮业,乃至整个菜市场的格局,都将因他而改变。


    第二天一大早,京州城最大的十家国营菜市场,同时发生了一件怪事。


    在原本只卖大白菜和土豆的柜台旁边,多出了一个崭新的摊位。摊位上方,挂着一块红布白字的牌子,上面写着四个大字——许氏农供。摊位上,摆放着让人不敢相信的东西。绿色的黄瓜,上面带着细密的毛刺。红色的西红柿,个个饱满。还有一把把豆角、一根根青椒。


    买菜的大爷大妈路过,都停下脚步,使劲揉了揉眼睛。


    “同志,我没看花眼吧?那是黄瓜?”一个大妈指着摊位,话说得不利索。


    菜市场的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褂,满脸都是自豪。“没错!大妈,新鲜的黄瓜!刚从广东运来的!”


    广东!这两个字在人群里传开。


    “南方的菜!”


    “这天儿能吃上这个?多少钱一斤?”


    “管他多少钱!给我来两根黄瓜,再称一斤西红柿!”


    价格牌一亮出来,人群更是直接骚动起来。黄瓜八毛一斤,西红柿六毛。这价格比肉便宜,只比大白菜贵一点。


    疯了,整个菜市场都疯了。


    人们从四面八方涌过来,队伍瞬间排到了菜市场的大门外。他们从没想过,能在滴水成冰的冬天,用这么便宜的价钱,买到夏天才能吃上的绿叶菜。


    “同志,给我来五斤!我儿子最爱吃这个!”


    “让一让!让一让!我排半天了!”


    “没了?怎么就没了!”


    不到半天,第一批运来的五吨蔬菜,在十个菜市场被抢购一空。


    西单店的二楼办公室,电话铃声就没停过。王铁柱接电话接到手软,嗓子都喊哑了。


    “喂?东直门菜市场吗?没了!真的一根都没有了!”


    “朝阳门?也卖光了!别催了!我们老板正在想办法!”


    挂了电话,王铁柱冲到许辰面前。“辰哥!全卖光了!一个上午,一万斤菜,全没了!马主任刚才亲自打电话过来,问咱们明天还能不能供上货!”


    许辰正在一张中国地图上用红笔画线。他听到王铁柱的话,头也没抬,只是用笔在地图西南角的一个点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铁柱,去发电报。”


    “又发电报?”


    “嗯,这次是发给云南昆明。”许辰抬起头,“告诉他们,有多少货,我都要。另外,通知梁福,从今天起,每天发一车皮过来。”


    王铁柱的脑子停顿了一下。每天一车皮,那可是一万斤。他还没从这个数字里回过神来,《京州晚报》的记者就已经扛着相机冲进了办公室。


    第三天,《京州晚报》的头版头条,用一个巨大的标题,报道了这件事。


    《一条绿色生命线,温暖京州菜篮子——记许氏农供的“南菜北运”工程》


    报道里,详细描述了市民们抢购蔬菜的场面,采访了好几位激动的大妈。文章最后,把许辰的这次行动,称为“温暖了京州市民一整个冬天的菜篮子工程”。


    许辰,又一次成了京州城的名人。这一次,他的名声,不再局限于餐饮圈。


    市供销社的反应最快。马主任亲自带着财务,把第一批货款和利润分成,用一个大麻袋装着,送到了许辰的办公室。


    “许总!”马主任握着许辰的手,脸因为激动而发红,“你真是我们供销社的大救星!市里领导都点名表扬了!这是我们连夜赶制出来的牌匾,你一定要收下!”


    一块红木牌匾被送到许辰面前,上面刻着一行大字:优秀供应链企业。


    官方的认可,媒体的报道,市场的需求。许辰的蔬菜生意,彻底打开了局面。


    广东湛江和云南昆明,两条运输线同时开动。一车又一车的南方蔬菜,源源不断地运抵京州。短短一个月,许辰供应的蔬菜总量,达到了惊人的五十吨。这个数字,占据了当时京州冬季蔬菜市场近三成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