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想解决它

作品:《穿成四合院穷小子,系统送我满仓物资

    北风刮过京州城,吹光了街上最后的落叶。冬天到了。


    菜市场里,摊位变得单调。放眼望去,只有大白菜、大萝卜和土豆。


    “同志,除了这老三样,没别的了?”一个大妈裹着头巾问菜贩子。


    “大姐,这天儿,您上哪找别的去?有这三样就不错了。”菜贩子搓着手,哈出一口白气。


    同样的麻烦,也出现在许氏私房菜的后厨。


    “辰哥,菜单上快划干净了。”王铁柱拿着一本菜单,皱着眉头,“鱼香肉丝没了笋,宫保鸡丁没了花生和黄瓜,不少客人点完菜,一听没有,脸都拉下来了。”


    许辰站在灶台前,看着锅里炖着的红烧肉。一家饭馆,不能只靠一道菜撑着。他拿过菜单,上面用红笔划掉的菜品,占了三分之一。


    “先这样吧。”许辰说,“把咱们能做的硬菜都往前推。告诉客人,冬天时令菜少,等开春就好了。”


    王铁柱叹了口气,拿着菜单走了。


    许辰知道,这是安慰人的话。一个冬天好几个月,这么等下去不是办法。饭馆的名声是一道道菜品累积起来的,少一道,就少一份吸引力。今天客人能理解,下个星期呢?下个月呢?


    晚上,店里打烊。


    许辰一个人坐在二楼办公室,外面的风声一阵紧过一阵。他看着窗外萧瑟的街道,盘算着对策。


    就在这时,他脑海里的系统面板,那个红色的三角形图标,闪烁了一下。不是刺眼的红色警报,而是一种温和的橙色光芒。


    一行小字随之浮现。


    【警告:食材单一化将导致顾客满意度在未来一个月内下降15%,并有持续扩大的风险。】


    百分之十五。


    这个数字,让许辰心里一沉。


    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对一家饭馆来说,顾客满意度就是生命线。下降百分之十五,意味着会有一部分客人因为吃不到想吃的菜,选择不再光顾。


    这个问题,比他想象的更严重。


    第二天,轧钢厂有个招待活动,请许氏私房菜去做外烩。


    李厂长见到许辰,把他拉到一边。“小许,你们饭馆现在可了不得!我那几个朋友,都说想去你那吃饭,得提前半天去排队。”


    “李厂长您捧了。”许辰递上一根烟。


    两人聊了几句,李厂长的秘书小跑着过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李厂长听完,摆了摆手,对秘书抱怨道:“天天开会,天天研究,不就是冬天老百姓吃不上几口绿叶菜吗?这菜又不会自己长腿从南方跑过来,开会有什么用!”


    秘书走了,脸上表情不好。


    李厂长这句无心的抱怨,让许辰心里一动,一个想法冒了出来。


    南方。


    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冻,可南方的这个季节,正是各种蔬菜瓜果丰收的时候。如果能把南方的菜,运到京州来……


    这个念头一出现,就在许辰心里扎了根。


    他知道这有多难。这个年代,没有高速公路,没有冷链物流。几千公里的路,光是运输就是个大难题,更别说蔬菜的保鲜了。


    可越是难,背后的机会就越大。


    更重要的是,他从李厂长的话里,听出了另一层意思。市里正在为这件事发愁,这说明,解决“冬季吃菜难”的问题,是受政策鼓励的。


    这件事,不光是生意,还是一件能得到官方支持的大好事。


    他需要一个人,一个能接触到政策核心,并且能理解他想法的人。


    许辰的脑海里,闪过会员卡上的名字。最后,定格在一个名字上。


    方振国。


    市政策研究室的顾问,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方老是店里的钻石会员,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他来吃过几次饭,对许辰的经营理念很是欣赏,两人聊过几次,相谈甚欢。


    就是他了。


    从轧钢厂一回来,许辰就立刻行动起来。


    他没去准备钱财,而是去库房,精心挑了两罐他托人从福建带回来的顶级大红袍。方老喜欢喝茶,这是他闲聊时提过的。


    夜里九点,许辰拎着茶叶,叩响了方振国家的院门。


    开门的是方老的夫人,看到许辰,有些意外。


    “小许老板?这么晚了,你这是……”


    “师母您好,我找方老有点急事,想请教一下。”许辰礼貌地说道。


    方振国披着一件外衣从里屋走出来,看到许辰,也是一愣,随即招了招手。


    “小许来了,快进来坐。什么事这么着急,还让你亲自跑一趟?”


    客厅里,方夫人给许辰倒了杯热茶。


    许辰将带来的茶叶放在桌上,没有绕圈子,直接开了口。


    “方老,不瞒您说,我今天来,是想跟您谈一谈,关于京州市民冬天吃菜难的问题。”


    方振国端起茶杯的动作停住了。他抬起头,诧异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


    一个饭馆老板,半夜登门,不谈生意,却跟他这个政策顾问谈起了民生问题。


    “哦?”方振国来了兴趣,他放下茶杯,身子微微前倾,“说说看,你有什么想法?”


    许辰看着方老,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想解决它。我想让京州的老百姓,在冬天,也能吃上南方的绿叶菜。”


    客厅里的气氛有些安静。


    方振国端着茶杯,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一时间没说话。


    一个开饭馆的个体户,半夜找到他这个政策顾问的家里,不是为了自己的生意,而是要谈整个京州几十万人的菜篮子问题。


    他见过太多只顾自己挣钱的商人,也见过太多只会空谈的干部,但像许辰这样的,他还是第一次见。


    “小许,你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吗?”方振国把茶杯放到桌上,发出轻微的声响。他看着许辰,“南菜北运,这四个字,我们研究室的桌子上,讨论失败的废稿已经堆了半米高。”


    他的话很平静,却很有分量。


    “我大概知道一些。”许辰没有躲闪,“路太远,运一次损耗太大,成本下不来,而且也没地方找稳定的大批量货源。”


    许辰每说出一个问题,方振生的表情就多一丝变化。这些都是他们内部开会反复讨论,始终解决不了的死结。这个年轻人,居然都知道。


    “你既然知道,为什么觉得你能解决?”方振国问道。


    “我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许辰回答得很直接,“但我开饭馆,是个商人。我知道大家想吃什么,也知道怎么把东西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还能不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