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上面来人了
作品:《穿成四合院穷小子,系统送我满仓物资》 “你妈说得对。”许卫国的情绪也变了,他皱起眉头。他点了一根烟,吸了一口,吐出的烟里,全是担忧。
“辰儿,有句话叫树大招风。福满楼的事,我们是赢了,可也把我们家推到了所有人眼前。现在整个京州城,谁不知道我们许家饭馆挣钱?这一个月三千多,传出去,得有多少人眼红?明着来的我们不怕,就怕有人背后下黑手。”
许辰心里一沉。他知道父亲的担心有道理。
这个年代,钱太多,本身就是一种麻烦。钱进倒了,谁知道会不会有下一个李进、王进?
“爸,妈,你们放心,我心里有数。”许辰看着父母,开口安慰,“饭馆的生意,看着好,但利润也快到头了。想让咱们家真正站稳脚跟,只靠开饭馆不行。”
他站起来,在客厅里走了两步,脑子里的计划更清楚了。
“我们的根基是餐饮,但我们必须做新的事业,一个更稳固,更能保护我们的事业。”
许卫国听着儿子的话,眼睛亮了。他发现,自己的儿子,已经不是一个只会炒菜的厨子。他的想法和眼光,自己已经跟不上了。
“那你有什么打算?”许卫国问。
许辰正要说话,院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王铁柱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辰哥!辰哥!你在家吗?”
许辰打开门,王铁柱跑了进来,他呼吸很重,手里举着一个牛皮纸信封。
“辰哥,地安门街道办送来的信!指名给你的!”
许辰接过那个牛皮纸信封,入手感觉有些分量。
信封正面,那行宋体的“地安门街道办事处”和封口处红色的五角星公章,在灯光下显得很正式。
许卫国和林秀兰的目光,都紧紧地盯在那封信上,连呼吸都放轻了。在他们看来,这种印着公章的信,要么是天大的好事,要么就是天大的麻烦。
许辰没有迟疑,手指一划,撕开了封口。他从里面抽出一张折叠的打印纸和几份附件。
展开信纸,几行黑色的铅字映入眼帘。
许辰的目光快速扫过,脸上的神情,从平静转为一丝讶异。
“辰儿,咋了?信上说啥了?”林秀兰看儿子表情不对,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许卫国也是一脸紧张,手里的烟忘了抽,烟灰掉了一截。
许辰抬起头,看向父母,将那张纸递了过去,脸上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笑意。
“爸,妈,你们自己看吧。”
许卫国接过信纸,林秀兰也凑了过去。
“关于推荐许氏私房菜参评‘京州市一九八四年度优秀个体户’的通知……”
林秀兰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标题,话语里满是不可思议。
“优秀个体户?这是……这是要表扬咱们?”
许卫国看得更仔细,他看到了信里的内容。鉴于许氏私房菜在地安门地区诚信经营,积极解决街道待业青年就业问题,尤其是在前不久的商业诽谤事件中,展现出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与过硬的产品质量,经街道办研究决定,一致推荐其作为本区代表,参评市级荣誉。
“这是好事啊!”许卫国紧绷的脸终于松弛下来,他一拍大腿,声音都有些发颤,“这是市里要给咱们发奖状!”
刚才还在为一个月三千多的利润而心惊胆战的夫妇二人,此刻的担忧,被这份突如其来的官方认可冲散了大半。
“爸,这不止是一张奖状那么简单。”许辰看着父亲激动的样子,开口解释道,“你刚才担心的树大招风,这件事,就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他拿起那个信封,在桌上敲了敲。
“我们一个月挣三千块,是会招人眼红。但如果这个挣三千块的,是市里表彰的‘优秀个体户’,那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这个名头,代表了政府的态度。以后谁想再跟我们玩阴的,就得先掂量掂量,他要对付的,就不只是一个饭馆,而是一个政府认可的榜样。他动手前,必须想清楚后果。”
许辰的话,让许卫国和林秀兰彻底明白了。
官方的认可,在这个年代,比钱本身更有用。它是一层保护,能挡住很多麻烦。
“那……那咱们得好好准备!”林秀兰立刻紧张起来,“这种评选,肯定要求很严吧?”
许辰点了点头,他看向信封里的附件,那是一份长长的材料清单。上面要求提供详细的经营报告、清晰的财务报表、所有员工的档案情况、以及能体现企业文化的品牌故事等等。
这些东西繁琐复杂,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许辰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
第二天,许辰把林晓雅叫到了西单店二楼的办公室。他将街道办的信和材料清单放在桌上,推到林晓雅面前。
“晓雅,这件事,我想交给你来负责。”
林晓雅看着那份官方文件,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一种自豪。她快速看完内容,眼神里亮起了光。
“这是好事啊!辰哥,你放心,我一定把材料做得漂漂亮亮的!”
她没有推辞,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对她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许氏私房菜,从最初的设计图纸,到如今的声名鹊起,每一个角落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她比任何人都希望它能得到更多的认可。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林晓雅几乎把办公室当成了家。她把自己关在里面,将饭馆从开业第一天起的所有单据、账本、员工资料全部翻了出来。
她一项一项地核对数据,整理成清晰的报表。她去采访了王铁柱,也去和后厨的师傅聊天,把他们从待业青年,到成为饭馆骨干的故事,都记录下来。
最让许辰意外的,是她做的品牌故事部分。林晓雅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相机,拍下了地安门老店那条胡同,拍下了西单店现代的落地玻璃窗,也拍下了后厨师傅们工作时专注的神情。
她把许辰之前给她讲的,关于那个“许”字Logo的演变,关于明厨亮灶的初衷,关于“许氏标准”的建立,全都用细腻的文字和生动的照片,结合在了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