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故人西去余音长
作品:《[水浒]梁山非我梦中乡》 章节引语:
浔阳江畔送故人,一盏孤灯照夜航;
功过自有后人评,且看明月照大江。
---
燕青与戴宗日夜兼程,赶到江州时已是深夜。浔阳江上渔火点点,宋江的官船就停泊在码头边,船上灯火通明,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寂寥。
"小乙...你来了..."
病榻上的宋江见到燕青,挣扎着要坐起来。燕青急忙上前扶住,但见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及时雨,如今已是形销骨立,唯有那双眼睛还保持着往日的清明。
"公明哥哥,怎么病成这样也不早些通知小弟?"
宋江虚弱地摆摆手:"生死有命,何必惊动兄弟们..."
吴用从外间进来,见到燕青,叹了口气:"御医来看过了,说是积劳成疾,加上旧伤复发..."
燕青在床前坐下,为宋江把了把脉,心中一沉。这脉象浮散无力,分明是油尽灯枯之兆。
"哥哥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但说无妨。"
宋江望着窗外的江面,缓缓道:"我这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带着兄弟们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如今...这个心愿算是实现了。"
他艰难地转过头,看着燕青:"只是还有一件事放心不下...李逵那孩子..."
原来李逵因性情鲁莽,在靖安军中屡次违抗军令,已经被卢俊义暂时免职,如今在江州闲住。
"我已经让戴宗去叫他了。"吴用低声道。
正说着,只听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李逵闯了进来,见到宋江的模样,"扑通"一声跪在床前:
"哥哥!你怎么病成这样!是不是那些狗官..."
"铁牛!"宋江喝止他,却引得一阵剧烈咳嗽,"不得胡说!"
燕青扶住宋江,对李逵道:"铁牛兄弟,公明哥哥病中需要静养。"
李逵这才注意到燕青,又惊又喜:"小乙哥哥!你来得正好!快劝劝公明哥哥,咱们回梁山去吧!"
宋江长叹一声:"铁牛,你我如今都是朝廷命官,岂能说走就走?"
"那劳什子官儿,俺不当了!"李逵梗着脖子,"俺只要跟着哥哥!"
看着这一幕,燕青忽然想起前世宋江被毒死的惨状,李逵也随之殉义。这一世虽然避免了那个悲剧,但兄弟情深,依旧令人动容。
夜深了,宋江服过药后沉沉睡去。燕青与吴用来到船头,望着江心的明月。
"学究,公明哥哥这病..."
吴用摇头:"御医说,最多还有月余光阴。"
二人都沉默了。江风拂面,带着深秋的凉意。
"小乙,有句话我一直想问你。"吴用忽然道,"若是当年你没有重生,梁山会是什么结局?"
燕青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缓缓说出前世的经历:招安后的猜忌,征方腊的惨烈,宋江被毒死的悲剧,众兄弟零落星散的凄凉...
吴用听得目瞪口呆,良久才长叹一声:"原来...原来我们曾经离那样的结局如此之近..."
他郑重地向燕青施了一礼:"吴用代梁山上下,谢过小乙再生之恩。"
次日,卢俊义也从大名府赶来了。这位靖安军都统制见到宋江的模样,也不禁红了眼眶。
"公明哥哥,我已经上书朝廷,请求让你回梁山养病。"
宋江却摇头:"不必了...我这一生,从郓城小吏到梁山首领,再到朝廷命官,已经无憾了..."
他让众人扶他坐起,望着窗外的浔阳楼:"记得那年我在那里题反诗,如今想来,竟是前世之事了。"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宋江显得异常平静。他逐一交代后事,安排得井井有条。
对卢俊义,他说:"员外,梁山就托付给你了。切记刚柔并济,既要保全兄弟们,也要对得起朝廷信任。"
对吴用,他说:"学究足智多谋,但有时过于执着。往后要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对李逵,他谆谆嘱咐:"铁牛,你的性子要改一改。往后要多听卢员外和小乙的话..."
最后,他单独留下燕青。
"小乙,我知道你志不在朝堂。等我走后,你就继续去云游吧。"
燕青哽咽难言。
宋江微笑道:"这一生,能遇到你这样的兄弟,是我的福分。你改变了梁山的命运,也改变了我宋江的命运..."
他从枕下取出一卷书稿:"这是我这些年来写下的《梁山轶事》,记载了兄弟们的事迹。你带着,算是...留个念想。"
十一月初三,宋江在睡梦中安然离世,终年四十二岁。比之前世,他多活了两年,而且是善终。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徽宗下旨追赠宋江为忠武郎,赐谥"义烈",以郡公之礼安葬。这是武臣能得到的最高哀荣。
出殡那日,浔阳江上白帆蔽日。不仅梁山旧部全部到齐,各地官员、江湖豪杰也纷纷前来吊唁。江州百姓自发沿江设祭,哭声震天。
燕青、卢俊义、吴用三人亲自扶灵。李逵哭得几度昏厥,被众人强行搀扶下去。
"公明哥哥走得安心。"吴用对燕青低声道,"他看到了梁山最好的结局。"
葬礼结束后,众人在浔阳楼设宴,既是送别宋江,也是兄弟们最后一次大团聚。
酒过三巡,卢俊义起身举杯:"这一杯,敬公明哥哥!愿他在天有灵,保佑梁山基业永固!"
众人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接着,卢俊义又斟满一杯:"这一杯,敬小乙!若不是他,我们恐怕都要重蹈前世的覆辙!"
燕青连忙起身:"员外言重了。梁山能有今日,是诸位兄弟共同努力的结果。"
李逵忽然大哭起来:"公明哥哥走了,小乙哥哥也要走,往后梁山还是梁山吗?"
燕青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膀:"铁牛,梁山不在一地一城,而在我们心中。只要兄弟情义在,梁山就永远都在。"
当夜,燕青独自来到江边。但见月明星稀,渔火点点,不由得想起前世宋江死后,众兄弟零落的凄凉。这一世,虽然宋江还是走了,但兄弟们各得其所,梁山基业永固,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小乙。"
燕青回头,见是卢俊义。
"员外还没休息?"
"来陪你说说话。"卢俊义在他身边坐下,"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继续云游吧。"燕青望着江心明月,"或许去塞外看看,或许泛舟东海。"
卢俊义从怀中取出一封信:"这是陛下让我转交给你的。"
燕青展开一看,竟是徽宗的亲笔信。信中除了慰问之语,还特意提到:"...闻卿云游,朕心甚慰。大宋江山,处处可为家。若有需,各地官府皆可助卿..."
这分明是给了燕青一道护身符。
"陛下对你,真是格外眷顾。"卢俊义感慨道。
燕青将信收好,轻声道:"员外,我走之后,梁山就拜托你了。"
"放心吧。"卢俊义郑重承诺,"只要我卢俊义在一日,定保梁山平安。"
次日,兄弟们陆续告辞离去。燕青也收拾行装,准备继续他的旅程。
临行前,他去宋江墓前告别。墓前香烟袅袅,供品整齐,显然经常有人来祭扫。
"公明哥哥,小弟要走了。"燕青斟了一杯酒,洒在墓前,"你安心去吧,梁山...会越来越好的。"
起身时,他看见墓旁不知何时多了一株梅树,在寒风中含苞待放。
离开江州,燕青没有立即远行,而是先回了一趟梁山。
如今的梁山泊,比他离开时更加繁荣。水寨扩建了,码头更加繁忙,山上的学堂传出朗朗书声。卢俊义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托付。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在金沙滩站了站,便悄然离去。
这一世,他与梁山的缘分,到此算是圆满了。
深冬的第一场雪落下时,燕青正在前往终南山的路上。雪花纷飞中,他忽然想起很多年前,自己重生之初立下的誓言:这一世,定要逍遥自在,不再过问世事。
如今看来,他终究没有完全做到。但奇怪的是,他并不后悔。
或许,真正的逍遥,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在力所能及时,为这世间留下些美好的改变。
雪越下越大,燕青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风雪中。前方,还有更长的路在等着他。
而在他身后,梁山的故事还在继续,大宋的江山依旧如画。这一世,他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道。
---
第七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