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单骑入营会故主
作品:《[水浒]梁山非我梦中乡》 章节引语:匹马单骑入连营,故主相逢各心惊。陈说利害定盟约,归来已是夜深沉。
---
梁山泊北岸,连绵的营寨依水而立,旌旗招展,刀枪如林。卢俊义与东平府联军的帅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肃杀之气弥漫四野。
一骑快马自梁山方向疾驰而来,马蹄踏起滚滚烟尘。马背上,燕青一身青衣,未着甲胄,只腰间悬着那口熟悉的短刀,神色平静,目光坚定。他身后并无随从,只有一名梁山派来的掌旗小校,扛着一面绣着“梁山信使”的白色旗帜。
距离联军大营尚有里许,便被一队巡哨骑兵拦住去路。为首哨官厉声喝道:“来者何人?止步!”
燕青勒住马缰,朗声道:“梁山泊头领燕青,奉公明哥哥之命,特来拜会卢俊义员外,有要事相商!”
“燕青?”那哨官显然听过他的名字,脸色一变,手中长枪下意识握紧,身后骑兵也纷纷戒备起来。燕青在曾头市助阵、又“叛逃”梁山之事,早已传得沸沸扬扬。
“正是燕某。”燕青神色不变,“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还请通禀卢员外。”
哨官不敢怠慢,留下人马看守,自己飞马回营禀报。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功夫,营门大开,数骑奔出。为首一员将领,白面无须,手持长枪,正是东平府兵马都监董平。他打量了燕青几眼,眼神锐利,带着几分审视与傲然:“你便是燕青?卢员外有请,随我来吧!不过,需解下兵刃!”
燕青微微一笑,坦然将腰间短刀解下,抛给董平身旁的亲兵:“有劳董将军引路。”
在董平及其亲兵的“护送”下,燕青穿过层层营垒,但见军容整肃,士气高昂,心中暗赞卢俊义治军之能。不多时,来到中军大帐之外。
帐帘挑起,燕青深吸一口气,迈步而入。
帐内灯火通明,数人端坐。主位之上,一人身披锦袍,面容虽略带憔悴,但眉宇间那股英武之气不减反增,正是“玉麒麟”卢俊义!他下首左边,坐着东平府太守程万里,右边则是一名文官打扮的老者,乃是程万里的幕僚。董平则按剑立于卢俊义身侧,虎视眈眈。
燕青的目光与卢俊义瞬间交汇。刹那间,主仆二人皆是心潮起伏,百感交集。卢俊义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欣慰,以及深深的担忧;而燕青则强压下翻涌的情绪,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上前几步,依照礼节,躬身行礼:
“梁山泊信使燕青,拜见卢员外,程太守。”
他没有称呼“主人”,而是用了官称和江湖称谓,刻意拉开了距离。
卢俊义喉头滚动了一下,声音略显沙哑:“小……燕青头领,不必多礼。不知宋头领派你前来,所为何事?” 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公事公办。
程万里轻咳一声,接口道:“燕青,你本是卢员外麾下,深受恩义,为何投靠梁山,与旧主为敌?今日又来此,莫非是替梁山做说客不成?” 语气中带着质问与不屑。
燕青直起身,目光平静地迎向程万里:“程太守此言差矣。燕青上梁山,自有不得已的苦衷,其中缘由,卢员外想必清楚。至于说客……”他顿了顿,转向卢俊义,语气诚恳,“燕青此来,非为梁山做说客,实为员外与程太守,以及这北地万千生灵,免遭一场无谓的战火涂炭而来。”
“哦?此话怎讲?”卢俊义目光微凝。
“员外,程太守。”燕青环视帐内众人,声音清晰而沉稳,“梁山泊遣燕青前来,是想向二位表明心迹。梁山聚义,旨在替天行道,反抗朝廷**污吏,绝非欲与天下忠良为敌。此前种种误会,皆因小人挑拨、信息不畅所致。宋头领与吴军师已明令,梁山绝无北犯大名府、东平府之意。”
董平冷哼一声:“空口白牙,谁人肯信?你梁山惯会使诈!”
“董将军不信,也在情理之中。”燕青并不动怒,“故而,梁山愿以实际行动表明诚意。我军已下令,暂停一切向北的军事行动。同时,宋头领愿与卢员外定下盟约,彼此以现有疆界为限,互不侵犯,互通商旅。若员外与太守应允,梁山即刻撤去前出兵马,以示诚意。”
他抛出了“互不侵犯,互通商旅”的条件,这无疑是对卢俊义和程万里极大的让步和承认。
程万里与幕僚低声交换了一下眼色,显然有些意动。若能不战而让梁山退兵,确保东平府安宁,自然是上上之选。
卢俊义沉吟片刻,盯着燕青:“小乙,此言当真?宋江、吴用,果真愿就此罢手?” 他依旧习惯性地叫出了旧称,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燕青心中微暖,郑重道:“员外,燕青愿以性命担保,此乃宋头领亲口所言。梁山如今树敌颇多,北有官军虎视,西有曾头市未平,实不愿再与员外这等豪杰为敌。化干戈为玉帛,于双方皆有利。”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仅让帐内几人听见:“员外新掌大局,正需时间稳固根基,清除内患。程太守亦需安抚地方,恢复民生。此时与梁山死战,纵能胜,亦是惨胜,徒耗实力,恐为他人所乘。不若借此良机,稳住北境,积蓄力量,方是长远之道。”
这番话,完全是从卢俊义和程万里的切身利益出发,分析得入情入理。卢俊义眼神闪烁,显然被说动了。他如今确实需要时间来消化大名府的势力,彻底清除温文博等人的残余影响。
程万里抚须点头:“若梁山果真守信,就此罢兵,确是一桩美事。只是……这盟约,需如何订立?”
“具体细则,可由双方派员详细磋商。”燕青见对方态度松动,心中稍定,“燕青此来,只为传达宋头领诚意,并探明员外与太守之意。若二位有意,梁山可即刻派吴用军师前来,与诸位共议盟约细节。”
将吴用推出来谈判,既显示了梁山的重视,也将后续的扯皮事宜交给了吴用,燕青自己则可从中脱身。
卢俊义与程万里低声商议片刻,最终,卢俊义抬起头,看向燕青,目光复杂:“好!小乙,我便信你这一次。你回去禀告宋江,卢某愿与梁山订立盟约,罢兵休战。具体事宜,可另择地点商议。”
“员外英明!”燕青躬身一礼,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他知道,卢俊义做出这个决定,不仅仅是基于利益考量,其中也包含了对他的那一份难以割舍的信任。
使命达成,燕青不再久留,告辞出帐。
望着燕青离去的背影,卢俊义久久不语,直到程万里和董平也告辞离开,帐中只剩他一人时,他才缓缓坐回椅中,疲惫地闭上双眼,喃喃自语:
“小乙……苦了你了……”
他知道,燕青身在梁山,如同身处龙潭虎穴,每一步都凶险万分。今日这番看似成功的出使,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艰难与算计。
而策马离开联军大营的燕青,回望那连绵的灯火,心中亦是感慨万千。他成功地为梁山,也为卢俊义,避免了一场血战。但这暂时的和平,又能维持多久?
夜色如墨,将他单骑的身影吞没。前路漫漫,危机四伏,但他眼神依旧坚定。
无论多么艰难,他都要在这命运的洪流中,为他在意的人,搏出一线生机。
---
第四十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