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将计就计定良策
作品:《[水浒]梁山非我梦中乡》 章节引语:外患临门内忧藏,巧献良策稳四方。明修栈道惑敌目,暗度陈仓蓄力忙。
---
聚义厅内的喧嚣渐渐平息,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紧张与不安。卢俊义与官军联军压境,如同一块巨石压在每位头领心头。如何应对,成了摆在梁山面前最紧迫的难题。
“公明哥哥,军师!” “霹雳火”秦明性子最急,率先抱拳出列,声如洪钟,“那卢俊义和狗官军既然敢来,咱们便点起人马,杀将出去,与他决一死战!叫他尝尝俺狼牙棒的厉害!”
“对!秦明哥哥说得是!” “黑旋风”李逵立刻挥舞着板斧附和,“杀他个人仰马翻,正好夺了那卢俊义的家当,充作山寨钱粮!”
主战之声一时甚嚣尘上,以秦明、李逵、索超等勇猛善战之辈为首,纷纷请战,厅内弥漫着一股躁动的杀伐之气。
宋江眉头紧锁,看向吴用。吴用羽扇轻摇,沉吟道:“秦明兄弟勇气可嘉。然卢俊义非比寻常,其麾下庄客精锐,更兼联合了董平、程万里,兵锋正盛。我军新挫于凌州,士气受挫,若贸然倾巢而出,与之硬拼,即便能胜,也必是惨胜,损我梁山根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况且,我军若主力尽出,后方空虚,难保其他方向的官军,或是曾头市、凌州孙安等势力不会趁虚而入。届时腹背受敌,危矣。”
吴用此言,老成持重,点出了贸然决战的风险。厅内主战的声音顿时小了不少,一些较为谨慎的头领如林冲、花荣等,也微微颔首。
“那依军师之见,该当如何?难道紧闭寨门,做那缩头乌龟不成?”秦明不满地嘟囔道。
吴用微微一笑,成竹在胸:“自然不是。我军可派一员上将,率领一支精兵,前出扎营,凭借水泊地利,层层设防,挫其锐气。卢俊义远道而来,粮草补给不易,久攻不下,其势自沮。届时,或可寻机破敌,或可迫其退兵,主动权便在我手。”
此乃稳扎稳打之策,亦是兵家正道。宋江闻言,脸色稍霁,点头道:“军师所言,甚合我意。却不知,该派哪位兄弟担此重任?”
众将闻言,不少人都挺起了胸膛。前出扎营,虽风险不小,却也是独当一面、立下大功的良机。
就在此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忽然响起,带着几分审慎:“公明哥哥,军师,诸位兄弟。燕青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众人目光再次聚焦到燕青身上。刚刚经历了一场风波,他此刻竟还敢主动发言?
宋江目光微闪,道:“燕青兄弟但说无妨。”
燕青出列,拱手道:“军师步步为营之策,自是稳妥。只是,燕青以为,卢员外此番兴兵,其意并非真要与我梁山拼个你死我活。”
“哦?此言何意?”吴用眯起眼睛。
“正如燕青方才所言,卢员外新脱大难,根基未稳,此时与我梁山全面开战,于他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他之所以陈兵边境,更大可能,是得知我军欲北进的消息后,采取的威慑与自救之策。其目的,在于逼使我军放弃北进,承认其在大名府乃至河北的地位。”燕青分析得条理清晰,“既然如此,我军若摆出决一死战的姿态,反而可能激化矛盾,将卢员外彻底推向官府,甚至引发一场谁都不愿看到的大战。”
他这番话,是从战略和政治层面剖析,角度新颖,让不少头领陷入了沉思。就连关胜,也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宋江追问道,语气中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探究。
燕青从容道:“燕青以为,我军可‘将计就计’。”
“如何将计就计?”
“卢员外欲威慑,我军便示之以弱,满足其威慑之心。”燕青目光扫过众人,“可派一能言善辩之士,携重礼前往卢员外军中,陈说利害。言明梁山绝无北犯之意,此前种种,皆为误会。并可暗示,若卢员外能保持现状,梁山愿与其井水不犯河水,甚至……在某些时候,或可互为奥援。”
他此言一出,厅内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互为奥援?这岂不是要与那卢俊义勾结?”
“示弱?我梁山何时怕过他卢俊义!”
李逵、秦明等人更是大声反对。
吴用眼中精光一闪,盯着燕青:“燕青兄弟,你这是在为旧主做说客吗?”
燕青坦然面对吴用的目光:“军师明鉴,燕青此策,非为旧主,实为梁山。与卢员外缓和关系,至少有三大好处。其一,可化解眼前兵锋之危,使我军免于两线作战。其二,可稳住北境,使我军能专心应对朝廷或其他方向的威胁。其三,卢员外经此一事,在河北声望更隆,若能与其保持一种‘默契’,对未来梁山的发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策。”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示弱并非真弱。前出扎营,严阵以待之策,仍需并行。如此,方是‘以战促和’,让我军在谈判中占据主动。”
先示好缓和,同时陈兵威慑,软硬兼施。这套组合拳,既避免了硬拼的损失,又最大程度维护了梁山的利益和颜面。
厅内安静下来,众人都在消化燕青的提议。即便是最主战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若能不打仗就解决问题,自然是最好。况且,燕青的分析确实切中了卢俊义出兵的要害——威慑而非死战。
关胜抚掌赞道:“燕青兄弟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见识!此策深合兵法‘伐交’之要义,若能成功,可省却无数刀兵,善莫大焉!”
林冲也点头道:“若能不战而退敌,确是上策。”
宋江见关胜、林冲这两位重量级人物都表示支持,心中天平已然倾斜。他看向吴用:“军师以为如何?”
吴用心中虽对燕青再次出风头极为不满,但也不得不承认,燕青此策在当前形势下,确实是老成谋国之道,比他自己那个单纯的防御策略更为高明。他阴沉着脸,勉强点了点头:“此策……或可一试。”
“好!”宋江拍板定论,“便依燕青兄弟之策!遣使之事,关乎重大,需得一能言善辩、且身份足够之人前往……”
他的目光在厅中扫视,最终,落在了燕青身上,意味深长地说道:“燕青兄弟,你与卢员外有旧,又深明此中利害。这遣使之责,非你莫属,你可愿往?”
这一下,又将燕青推到了风口浪尖。出使旧主军营,成功了,固然是大功一件;但若失败了,或者被卢俊义扣下,甚至……被吴用暗中做些手脚,那便是九死一生!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燕青身上,看他如何抉择。
燕青心中冷笑,知道这是宋江和吴用又一次的试探,甚至可能是一个陷阱。但他面上却毫无惧色,反而露出一种“舍我其谁”的坦然,躬身抱拳,声音清晰而坚定:
“燕青,领命!”
---
第四十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