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坏了

作品:《悍穿极品老太,专治各种不服

    王家大宅门口可门前却没了往日的清净。


    徐四山带着伙计们,推着五辆大车,一路锣鼓喧天,把全镇人的目光都给引了过来。


    胡桃花走在队伍最前面,手里拿着块红绸子,“都让让,都让让啊!”


    她捏着嗓子喊,“我们徐家,给王二爷送回礼来了!这可是王二爷义捐的米,金贵着呢,可不能撒了!”


    围观的百姓们挤在路两边,对着王家大门指指点点。


    王家大门紧闭,跟死了一样。


    “倒!”


    徐四山一声令下。


    刘掌柜和伙计们得了令,把早已准备好的木板斜搭在车沿上。


    这还没完,伙计们又从车上搬下几个大水桶,舀起水就往米山上泼。


    有看热闹的不解地问,“哎哟,你们这是干啥?”


    胡桃花用红绸子掩着嘴,笑得花枝乱颤,


    “这硫磺米,干着的时候味儿还不大。我们老夫人心善,怕王二爷闻不见自家的米香,特地吩咐了,用水泼湿了,这味儿才地道!”


    一股浓烈刺鼻的酸臭味,混着硫磺的怪味,瞬间弥漫开来。


    前排的百姓被熏得连连后退,捂着鼻子直骂娘。


    这哪里是送礼,这分明是往人家门口泼粪!


    王家的大门,终于吱呀一声拉开了一条缝。


    王夫人穿着一身素净的衣裳,头发散乱,脸上没有半点血色。


    她看着门口那堆散发着恶臭的米山,身子晃了晃,几乎站立不住。


    “你们……欺人太甚!”


    胡桃花一叉腰,换了副嘴脸,“哎哟,王夫人这是说的哪里话?”


    “这米可是你们家二爷非要塞给我们的。我们徐家小门小户,福薄,消受不起。这不,原物奉还!”


    “还特地给您送到家门口,省得您再派人去拉。我们多体贴?”


    “你!”


    王夫人气得嘴唇发紫,指着胡桃花,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阮青云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既然米已经送到了,我们走。”


    徐家一行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只留下王夫人对着那堆臭米,和满街的嘲笑。


    到了丰年粮仓。


    胡桃花咽了咽唾沫,“这……这粮仓,比咱们镇南街那一片加起来都大吧?”


    徐大江也是两眼发直,喉结上下滚动。


    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能跟这么大一份家业扯上关系。


    粮仓门口,几个衙役正守在那里。


    见到徐家人来了,为首的衙役长笑着迎了上来,从怀里掏出一大串钥匙。


    “徐老夫人,张师爷吩咐了,这是丰年粮仓所有的钥匙,您点点。”


    阮青云点了点头,让徐大江去接。


    徐大江伸出手,那一大串沉甸甸的铁家伙落在他手里,他手一沉,差点没拿稳。


    衙役打开了粮仓那扇需要四个人才能推动的巨大木门。


    胡桃花两眼放光地就冲了进去,“发了!发了!”


    “香!太香了!这才是米啊!”


    周杏看着她那副没出息的样子,忍不住笑出了声。


    徐四山的声音都有些发飘,“娘,这……这得有多少粮食?”。


    阮青云没有回答。


    她走到一座米山前,让周杏解开一个麻袋,抓起一把米,细细看了看,又凑到鼻尖闻了闻。


    “是今年的新米,上等的粳米。”她又走到另一座米山前,同样检查了一遍。“这是糯米,颗粒饱满,是酿酒的好料子。”


    她一连看了七八个粮囤,脸上的神情,从平静,渐渐变得严肃。


    “娘,怎么了?”徐大江看出了不对劲,紧张地问,“这米……也有问题?”


    “米没问题。”阮青云摇了摇头,“是太多了。”


    胡桃花刚从米山上爬下来,闻言不解道:


    “娘,米多还不好?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你当钱秉文是开善堂的?”阮青云用木棍敲了敲地面,“他把王德海最大的家底给了我们,你以为是白给的?”


    院子里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他这是在告诉我们,米,管够。他要的东西,也必须是最好的,最多的。”


    阮青云环视了一圈,“他给了我们一座金山,酿不出让他满意的酒,这座粮仓,就是我们徐家的坟场。”


    徐大江的脸色又白了,手里的钥匙串叮当作响。


    阮青云看着他,“怕了?”


    徐大江嘴唇动了动,没敢说话。


    “没出息的东西。”阮青云哼了一声,“天大的富贵砸下来,也得有命去接。都给我把腰杆挺直了!”


    她转向刘掌柜,“刘掌柜。”


    “小的在!”刘成连忙应声。


    “从今天起,你除了管着福来街的铺子,这丰年粮仓,也一并交给你。人手不够,就去招。工钱,按县里最高的给。”


    刘成激动得满脸通红,躬身道:“谢老夫人信任!”


    “大江,三流。”


    “在,娘。”


    “你们两个,从明天起,就跟着刘掌柜,学着怎么管粮仓,怎么看账本,怎么跟人打交道。”


    “三个月之内,要是还跟个废物一样什么都不懂,就给我滚回乡下种地去。”


    徐大江和徐三流一个哆嗦,连忙点头称是。


    阮青云最后看向徐四山,“四山,你力气大,脑子也还算灵光。”


    “福来街的粮行,以后就是我们的酿酒坊。你带几个信得过的伙计,把里面重新规整出来。”


    徐四山拍着胸脯,“好嘞娘!您就瞧好吧!”


    胡桃花一听跟钱有关,眼睛都亮了,连忙凑过来,“娘,那我呢?我干啥?”


    阮青云看了她一眼,


    “你?管好钱袋子。以后家里的开销,作坊的用度,一笔一笔,都给我记清楚了。少一个铜板,我拿你是问。”


    “娘您放心!保证错不了!”胡桃花拍着胸脯,觉得这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差事。


    安排完了一切,阮青云才感觉有些乏了。


    周杏扶着她,走到粮仓门口的石阶上坐下。


    “杏儿。”


    “娘。”


    “这些天,辛苦你了。”


    周杏摇了摇头,眼圈有些红,


    “娘,您说的哪里话。能看着家里一天天好起来,我心里高兴。”


    阮青云拍了拍她的手,“高兴得太早了。”


    “这清河县,还不太平。咱们的酒,还没酿出来呢。”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寒意。


    “传话下去,酿酒坊今天就动工。挑最好的糯米,最清的井水。点火,烧灶。”


    “今晚,我要看到第一锅米,下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