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 13 章

作品:《误惹冷郁权臣后

    许是第一次主动牵旁人,他动作僵硬,掌心悬空着并不与她肌肤相贴。


    薛兰漪缩了缩手,可看着那只修长如玉的手覆在她衣袖上,还是不争气地犹豫了。


    她的手掌耷拉着,没再主动回握他,却也没狠心甩开。


    两个人就这么半拉半就着回到了崇安堂。


    一郎君抱剑倚靠在门口。


    见两人牵手同行,他立刻直起身来,神色沉肃望向魏璋。


    “你先进去。”魏璋吩咐薛兰漪。


    气氛怪异又沉闷,薛兰漪心慌,颔首以礼,先进了屋。


    魏璋和那郎君去了后院的小山坡。


    “我已令锦衣卫暗中围住了那群乱臣贼子,只等你下令,随时可以肃清变法余孽。”


    此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沈惊澜。


    魏璋沉吟了片刻,“时机未到,按兵不动。”


    “时机未到?”沈惊澜不解,“是时机未到,还是你魏大人忘了初衷?”


    “忘记最初把昭阳郡主留在身边是为了什么?”沈惊澜从高处眺望着院落里忙碌的黄衫少女。


    冰冷冷的院落里因着有她,升了炊烟,摆了鲜花,好一幅烟火人间的美景。


    “不过你别忘了,若是郡主记起过往,只怕杀了你都不解恨,可不会再对你有一丝一毫的温情。”


    “一颗棋子而已,随她。”


    魏璋不紧不慢地掸掉了手上的胭脂粉末,不留分毫。


    再抬眸望沈惊澜,眼如冰封,未有一丝多余的情愫。


    “让你按兵不动,是为了等一条更大鱼落网。”


    “大鱼?”沈惊澜不懂,“追随先太子的世家子弟都已尽在掌控,先太子也早就被处置了,还有什么大鱼?”


    “真的都处置了吗?”魏璋反问。


    方才老太君怒急攻心说老大为昭阳郡主苦撑了三年的烂摊子。


    “昭阳郡主的烂摊子”到底指什么?


    算起来,当年变法乱党里与昭阳郡主关系最密切的,除了魏宣,就只有那一位了……


    沈惊澜闻之色变,“你是说……先太子还活着,在魏宣手上?”


    当年东宫付之一炬,焦尸遍地,确实难以分清哪具尸体是太子。


    按魏璋的推测,太子难道纵火逃遁了?


    “此事不容小觑!”沈惊澜扶刀,意欲回禀圣上。


    “急什么?”


    魏璋魏然立于原地,把玩着手心里的白玉菩提。


    拇指大小的珠子上精巧雕刻着百合纹饰,阳面刻魏宣之名,阴面刻着“李昭阳”之名。


    阴阳同为一体,分不开。


    “有饵在手,何怕鱼儿不来?”魏璋摊开手,“李昭阳”三字正牢牢困于他掌心。


    李昭阳,先朝首辅嫡女,先太子的表姐。


    从小在先皇膝下长大,先皇甚喜,亲封了郡主,更亲赐乳名“漪漪”,寓意她如流水柔而韧,生生不息。


    五年前,她是真正的天之骄女。


    而如今……


    崇安堂外,魏宣藏在门口看着小院里戴着襻膊揉面的少女。


    她和面的动作很熟练很有力道,只是太瘦弱了,累得额头上时不时渗出汗珠,她只是利落地用手臂拂去。


    明明从前的她连出门踏青都怕累,定要让他背着。


    一边背,一边还要捏着鼻子嫌弃他身上的汗味。


    魏宣的心口如被紧紧攥住了一般出不来气,扣在身后的指骨泛白,才能勉强忍住上前的冲动。


    “周钰,漪漪怎会如此?”


    “应该是变法失败后,郡主府被血洗,挚友亲人相继入狱正法,昭阳受了刺激,将从前不愉快的事忘干净了。”


    魏宣身后的紫衣郎君就是方才在人群中,远远观望薛兰漪的公子周钰。


    他出生行医世家,虽断了指,但凭察言观色也能看个七七八八。


    他们都是追随先太子变法之人,与昭阳郡主算是旧友。


    眼睁睁看着盛京城千娇百宠的明珠如今如此谨小慎微仰人鼻息,他亦感慨万千:


    “现在的昭阳就是一张白纸,在魏璋这种阴毒之人身边待了三年,还不任凭他怎么画?


    这些年,她的所见所闻所感都来源于魏璋的精心谋算,自然全身心地信任于他。”


    魏宣脸上露出愧色。


    说起来,是他太过信任老二,从未怀疑过老二,才害了漪漪。


    呼吸像刀片剐蹭一样疼。


    “可有办法医治?”


    “那就要看你了,你是想看到一个疯了的李昭阳,还是一个失忆的薛兰漪。”


    李昭阳已经被魏璋重塑了。


    现在去告诉她真相,相当于将她认知的穹宇全盘打破。


    她本就受过伤害,能接受穹宇坍塌吗?


    何况真相本身是血淋淋的。


    她因亲人挚友之死,失去了不好的记忆,要再将那些记忆唤回,是否太过残忍?


    她的身心能否承受?


    魏宣难为地望向她。


    “嘶!”此时,井边突然传来少女的轻呼。


    提着水桶的薛兰漪脚下一滑。


    魏宣不由思索跨步上前,扶住她的手臂。


    “大公子?”薛兰漪赶紧抽开手,后退半步屈膝以礼,“敢问……大公子有什么事吗?”


    魏宣迟疑了片刻,摇了摇头。


    “路过,我帮你吧。”他接过了她手里的水桶。


    真的很重。


    他一个男子提着都费力,也不知这些年她提过多少次这样笨重的水桶。


    他望着她被硌得红肿的手指和虎口的茧子,眉心拧起。


    薛兰漪无所适从,双手接回了水桶,纤细的手臂颤巍巍的,“不必了,妾自己可以。”


    她客气地颔首示意,步伐却匆匆往小厨房去了。


    三年的经验告诉薛兰漪,无故的讨好者必有所图。


    何况,魏宣根本就不是无意路过。


    薛兰漪很早就察觉到魏宣不远不近跟着她和魏璋,之后更一直站在门外看她。


    他为何会突如其来地关注她?


    思来想去,薛兰漪担心是昨晚那封对他坦白身份的信引起了他的注意。


    她毕竟是罪奴,魏宣是不是怕她待在国公府有损公府名声,才如此决绝撕了妾书,对她严防死守?


    薛兰漪不确定,但避着些总归没错。


    她将一箩筐菜搁在厨房的窗口,阻隔了魏宣追随而来的视线。


    透过缝隙,魏宣看到她眼里的不安和警觉,如同受过伤害的幼兽。


    “先出去,莫吓着她。”魏宣对周钰道,声音轻得如鸿毛。


    但见井边还有一只空桶,他又帮她打了一桶水放在厨房门口。


    全程静悄悄的,一个习武之人脚步竟无半分声响。


    两人悄然走出崇安堂,隐匿进了小树林。


    薛兰漪确实还缺水,从门口探出个脑袋打量四下无人,把水桶提进了屋。


    魏宣远远看着不觉失笑,心里松快了些,“周钰,吩咐我们的人就当没认出漪漪,不要意图接近她。”


    “你什么意思?”


    “老二要拿漪漪作饵,将先太子党斩尽杀绝。”魏宣负手而立,话音果决。


    周钰似乎有很多年没有见过他挺直脊背,顶天而立的模样了。


    都快忘了,他也曾是文韬武略的渡辽将军呐。


    那个已逝的魏小将军好像一夕之间回来了。


    周钰是高兴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与他并肩而立,“你是说今天的宴会是个局?”


    “从把漪漪留在身边起,老二就一直在布局。”


    当年变法虽然失败,但仍有部分追随先太子的有志之士散落在民间。


    他们没有放弃过,一直在学堂授课、茶馆说书悄然散播天下大同之言论。


    魏璋敏锐,必然察觉先太子党星星之火未灭,所以他留着漪漪。


    等到时机成熟时,带着漪漪出现在众人眼前。


    漪漪作为当年支持先太子变法的先驱,如今却成了魏璋的妾室,岂不讽刺?


    先太子党不可能毫无波澜。


    一旦他们擅动,或是尝试接触漪漪,或是把漪漪还活着的事散播出去。


    魏璋轻易就可顺藤摸瓜把先太子残党全部揪出,彻底铲除。


    漪漪现在就是他手上收放自如的饵。


    “老二已经撒网了,做的越多越容易暴露。”


    周钰听懂了,后怕不已:“幸而,魏璋今日未有动作。”


    “是福是祸还未可知。”魏宣摇头轻叹。


    魏璋今日大张旗鼓宴客、纳妾,根本就是打算收网。


    可最后关头为什么又收手了呢?


    “只怕……”魏宣紧攥着手上的白玉菩提,“他猜到太子的下落了。”


    当初变法失败时,魏宣正在边境御敌。


    众人协助太子纵火死遁。


    而漪漪在京断后,她知道自己必然大难临头,将亲手雕刻的白玉菩提捎到了边境。


    这菩提原本是她给他求平安的,却成了她最后的嘱托。


    她让他好生活着,照顾太子表弟。


    这就是魏宣三年前未选择一死了之的原因。


    他有在竭力照顾她的弟弟,却没想到反把她留在京城受尽苦楚。


    他要如何救她脱离苦海呢?


    魏宣的心被拉扯着,两难抉择。


    另一边,薛兰漪刚将面捞出锅,忽闻一串沉重的脚步声。


    瞳孔一缩,警觉地抬起头来,却是魏璋站在厨房门口。


    “怎么?”


    他逆着光,阻隔了天光。


    薛兰漪摇了摇头。


    魏璋侧目看到了水井旁的泥巴脚印。


    其实不用看,他也知道魏宣来过。


    魏宣也没刻意抹去痕迹,他来找漪漪是必然的事,遮掩没有任何意义。


    可魏璋很不喜欢这种公然的挑衅。


    他的目光略瞟了眼外面的小树林,而后往案桌前去。


    “面好了?”


    沉稳的吐息落在薛兰漪头顶上。


    很近。


    薛兰漪耳垂一烫,慌忙转身。


    魏璋站得比她想象中更近,她毫无防备一头扎进了他怀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 13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