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朝廷挑拨
作品:《让你参军,你举兵造反什么情况?》 不止清县,沧州的李士族、幽城的王士族也收到了文书,都很不满,纷纷准备去幽城找年七讨说法。
朝廷的探子躲在暗处,看到这一幕,偷偷给京城送信,说“挑拨计成,士族即将反年七”。
这天上午,赵族长带着几个族老,还有几十名家丁,拿着文书,气势汹汹地来到将军府门口,喊着要见年七。
守门的士兵不敢拦,赶紧通报。
年七正在和张景、周伯安商量春耕的事,听说赵族长来了,还带着人,心里有点疑惑——赵族长之前一直支持北川军,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大的火气?
等赵族长进了大堂,把文书往桌上一拍,大声说:
“年将军!你看看这是什么!你要没收咱们士族的地,分给流民?你这是卸磨杀驴!”
年七拿起文书,仔细看了看——字迹模仿得很像,但印章的纹路有点歪;
而且他从来没说过要没收士族土地,只是让士族拿出多余的荒地,分给流民,还会给补偿。
他心里一下子明白了——是朝廷的探子在挑拨!
年七拿着文书,平静地说:“赵族长,这文书是假的。我从来没说过要没收士族土地,只是让大家拿出多余的荒地,分给流民,而且会给每亩地五两银子的补偿。这事周伯安和陈老爷子都知道。”
周伯安赶紧点头:“是啊!赵族长,我上个月还跟您说过这事,您当时还答应拿出两百亩荒地呢,怎么现在忘了?”
赵族长愣了一下,有点尴尬:“我……我最近忙春耕,忘了。可这文书上有你的印章,怎么会是假的?”
年七让人拿来自己的真印章,放在文书上对比:“你看,真印章的纹路是顺时针转的,假印章是逆时针的;而且字迹虽然像,但我写‘地’字的时候,最后一笔会带个勾,假文书上没有。”
赵族长仔细一看,还真是——假印章的纹路确实反了,字迹也有差别。他的脸一下子红了:“将军,是老朽糊涂,被人骗了,差点误会了您!”
年七笑着说:“没事,换做是我,收到这样的文书,也会生气。这肯定是朝廷的探子伪造的,想挑拨咱们北境士族和北川军的关系,咱们可不能上当。”
这时,张猛带着几个亲兵进来,手里押着一个穿黑衣的人:
“将军,抓到了!这小子在士族家门口鬼鬼祟祟,身上还藏着好几份假文书,肯定是朝廷的探子!”
黑衣人身子发抖,却还嘴硬:
“我……我不是探子,我就是个送信的!”
年七看着他,冷笑道:
“你是不是探子,一审就知道。小五,把他带下去,好好审审,看看还有多少同党。”
小五领命,押着黑衣人下去了。
赵族长看着黑衣人,又气又怕:
“这些朝廷的狗东西,真是坏透了!将军,您放心,咱们士族肯定支持您,谁要是敢跟朝廷勾结,我第一个不饶他!”
其他赶来的士族,看到这一幕,也都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纷纷表示支持年七。
陈敬之笑着说:“将军英明,识破了朝廷的奸计,不然咱们北境就乱了。”
年七站起来,对着大家拱手:“多谢各位士族的信任!咱们北境要团结一心,才能对抗朝廷和蛮族,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以后要是再收到奇怪的文书,大家先跟我或者周伯安确认,别再上当了。”
士族们纷纷点头,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周伯安看着他们的背影,笑着说:“将军,这次不仅没让士族反了,反而让大家更团结了,真是意外之喜。”
年七点点头:“朝廷越是挑拨,咱们越要团结。只要士族和百姓都站在咱们这边,就算朝廷和苏家一起来,咱们也不怕!”
第九十二章月娥理政,初显才能(支线:解决土地纠纷,百姓称赞)
**
经过假文书的事,陈月娥更明白了年七的不易,也更用心地帮着处理民政。这天,她正在民政厅整理土地登记册,突然听到外面吵吵嚷嚷的,好像有人在吵架。
她走出去一看,只见两个农民正揪着对方的衣领,互相指责。一个叫王二的农民说:“这地是我的!当年柳相的人抢了我的地,现在年将军让还地,怎么就成你的了?”
另一个叫李四的农民说:“你胡说!这地是我爹当年卖给你的,有文书为证,怎么会是你的?”
两人吵得面红耳赤,周围围了不少百姓,都在议论纷纷。陈月娥赶紧走过去,拦住他们:“两位大哥别吵了,有话慢慢说。地的事,咱们按规矩来,肯定能说清楚。”
王二和李四停下来,都看着陈月娥。王二说:“陈姑娘,你评评理!这地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二十年前,柳相的人说我爹通敌,把地抢了,还把我爹杀了。现在年将军让还地,李四却说这地是他的,你说这合理吗?”
李四赶紧拿出一张泛黄的文书:“陈姑娘,你看,这是当年我爹买地的文书,上面有王二他爹的签字和手印,怎么会是假的?”
陈月娥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又问王二:“王大哥,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地是你的?”
王二低下头,有点难过:“我爹死得早,文书都被柳相的人烧了,只有村里的老人们能作证。”
陈月娥想了想,说:“这样吧,咱们去村里找老人们问问,再看看地的边界——当年每家的地都有界碑,找到界碑,就知道地是谁的了。”
两人都同意了。陈月娥带着他们去了村里,找了几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老人们都说,这地确实是王二家的,当年李四的爹是趁柳相抢地,低价买的,王二的爹是被逼着签的字。
后来,陈月娥又带着他们去地里,找到了当年的界碑,上面刻着王二家的姓。
李四看着界碑,又听老人们说的,知道自己理亏,赶紧道歉:“王二哥,是我不对,我不知道这地是你家的,我这就把地还给你。”
王二很感动,对着陈月娥拱手:“多谢陈姑娘!要是没有你,我这地就拿不回来了!”
周围的百姓也纷纷称赞:“陈姑娘真是公正!比以前的官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