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Chapter11
作品:《恰同学少年》 法槌落下的余音仿佛还在模拟法庭内回荡,宣告着激烈交锋的暂时中止。空气里弥漫的无形张力却并未立刻消散,只是从沸腾状态转为了暗流涌动。
宋晓尘缓缓坐下,指尖微微发凉。她下意识地挺直背脊,将面前散开的资料逐一归拢、对齐。这个机械性的动作帮助她平复着体内奔涌的肾上腺素。大脑仍在高速运转,复盘着刚才的每一轮攻防——有没有遗漏的论点?回应是否足够精准?林知时最后那个复杂的眼神又意味着什么?
她不允许自己沉浸在已结束的对抗中,而是开始冷静地评估自身表现。逻辑链条基本完整,对预设攻击点的防御也基本到位。唯一的变数,在于合议庭对“情理”与“法理”平衡点的把握,这超出了她所能完全控制的范围。
听众席上传来压抑着的嗡嗡议论声。楚月恨不得立刻冲上前,但还是按捺住了,只是用灼热的目光追随着宋晓尘,手里相机的录像指示灯依旧亮着,不肯错过任何细节。
林知时同样在整理文件,但他的动作显得更为松弛。他拿起桌上的矿泉水瓶,拧开,喝了一口,目光却不着痕迹地掠过审判席上正在低声交流的三位评委,最后落在对面那个沉静的身影上。
他承认,宋晓尘的表现超出了他的预期。他预想到了她对法条的熟悉,却没料到她临场的逻辑韧性如此之强,将他几个精心设计的角度都稳稳接住,甚至反将一军。尤其是她关于“法律挽救”本质的论述,几乎将他准备的情感牌消解于无形。这不是一个只会背诵条文的书呆子,这是一个拥有真正法律思维的对手。
有意思。林知时嘴角勾起一个极淡的、只有自己才懂的弧度。这场对决,比他想象的更加酣畅淋漓。
宋晓尘能感觉到来自不同方向的目光,探究的、佩服的、好奇的。她微微垂下眼睑,避开这些无形的注视,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试图让心跳恢复到一个更平稳的频率。这十分钟的休庭,不仅是合议庭评议的时间,也是对抗双方整理心绪、等待命运宣判的间歇。
她想起备赛期间那些挑灯夜读的夜晚,想起自己对着空气模拟辩论的专注,想起林知时在开水间那句带着试探的“款待”。所有的准备,所有的推演,都在刚才那几十分钟里倾泻而出。此刻,结果已不在她的掌控之中。
这是一种奇特的体验。习惯于将一切变量纳入计算和准备的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不确定性”的重量。但这重量并未让她焦虑,反而让她更加清醒。无论输赢,这个过程本身,已经让她收获良多。
她抬起头,目光无意间与侧后方的陈峻相遇。他不知何时也来到了听众席,坐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点划着,似乎在记录或分析着什么。见宋晓尘看过来,他推了推眼镜,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极轻微地点了一下头。
宋晓尘收回目光,心底那一丝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浮动,渐渐沉淀下来。
时间在寂静与低语中缓慢流淌。每一秒都被拉长。
林知时放下了水瓶,双手交叠放在桌上,目光平视前方,似乎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复盘。他脸上的轻松神色收敛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专注的思索。
审判席上,秦老师偶尔与旁边的律师评委低声交换意见,手指轻轻点着面前的卷宗。那位语文老师则凝神看着双方提交的书面材料,不时做着笔记。
这十分钟,仿佛一个被独立出来的时空泡。刚才的唇枪舌剑是过去时,即将宣布的判决是未来时,而此刻,是紧绷与松弛、期待与冷静并存的现在时。
宋晓尘深深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吐出。她将最后一份资料放入文件夹,合上。动作干脆利落。
无论接下来听到的是什么,她都已做好准备去面对。
休庭的十分钟,即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