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Chapter12

作品:《恰同学少年

    当时针指向休庭第十一分钟时,审判席上的低声交谈停止了。秦老师轻轻整理了一下面前的纸张,另外两位评委也坐直了身体。整个模拟法庭内,连最后一丝窃窃私语也瞬间消失,所有人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聚焦在那张深褐色的审判台上。


    宋晓尘感到自己的心跳在胸腔里沉稳地搏动,一下,又一下。她将双手平放在膝上,指尖微凉。


    林知时也收敛了所有外露的情绪,面容平静,唯有眼神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现在复庭。”


    秦老师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一切的清晰度,在寂静的空间里回荡。他拿起法槌,却没有立刻敲下,目光扫过公诉席与辩护席,缓缓开口:


    “经过合议庭评议,现就张某网络诽谤李某一案,宣布判决结果。”


    短暂的停顿,却仿佛被无限拉长。空气凝固了。


    “本院认为,”秦老师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公诉方提交的证据,虽在个别环节上存在可进一步强化之处,但已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足以证明被告人张某实施了捏造事实、在网络公开平台诽谤李某的行为。该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李某社会评价的降低,并引发了其心理层面的痛苦与困扰,侵害了李某依法享有的名誉权。”


    宋晓尘的指尖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


    “辩护人提出的关于损害后果量化、因果关系认定等质疑,具有一定合理性,提醒我们在处理类似案件时需格外审慎。但基于民事诉讼‘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公诉方所构建的逻辑链条及证据支撑,已达到法律所要求的证明程度。”


    “关于行为人张某为未成年人的情节。合议庭充分注意到,并认同法律对未成年人应以教育、挽救为主的理念。然而,教育挽救并不等同于对违法行为的免责。让未成年人认识到其行为错误的性质,并依法承担相应后果,本身就是最重要、最深刻的教育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其规则意识与责任感,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立法精神。”


    秦老师的论述,几乎与宋晓尘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核心观点不谋而合。


    “因此,合议庭判决如下:”秦老师终于举起了手中的法槌,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最终落在宋晓尘身上,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深意。


    “支持公诉方的诉讼请求。”


    “咚!”


    法槌落下。声音低沉、短促,却像一道惊雷,炸响在每个人的耳畔。


    支持公诉方。


    宋晓尘赢了。


    一股极其复杂的感觉瞬间攫住了她。那并非单纯的喜悦,更像是一种高度紧绷后的骤然松弛,混合着努力得到认可的踏实感,以及……对那声法槌回响的敬畏。


    她赢了。在她的第一次模拟法庭对抗中,在她与林知时这样强劲对手的交锋中,她凭借更扎实的证据准备、更严谨的逻辑论证,赢得了合议庭的认可。


    台下,楚月几乎要欢呼出声,用力捂住了自己的嘴,眼睛兴奋得发亮。陈峻在角落的平板电脑上快速记录着什么,推了推眼镜。


    林知时在判决宣布的瞬间,闭了一下眼睛,随即睁开,脸上看不出太多的失落,反而是一种接受了结果的平静,甚至带着点“果然如此”的释然。他转过头,看向宋晓尘,目光复杂,最终化为一个轻微的、带着认可意味的点头。


    宋晓尘接收到了他的目光,也微微颔首回应。这一刻,对手之间的敬意,超越了胜负本身。


    秦老师的声音再次响起:“本判决为模拟法庭判决,旨在锻炼同学们的法律思维与实务能力。希望各位同学,尤其是公诉人与辩护人,能从本次比赛中汲取经验,无论未来是否走上法律道路,都能将这份对规则的尊重、对逻辑的追求、对公正的向往,融入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现在闭庭。”


    法槌再次敲响。这一次,声音里带着尘埃落定的意味。


    庭审结束了。


    学生们开始陆续退场。楚月第一个冲了上来,激动地拉住宋晓尘的胳膊:“晓尘!你太厉害了!我都听呆了!最后那段关于教育和挽救的话,简直帅炸了!”


    宋晓尘被她晃得有些头晕,但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极淡的、如释重负的笑意。她轻轻挣开楚月的手,开始仔细地收拾自己的东西,将每一份文件都归置得井井有条。


    林知时也走了过来,他脸上恢复了往常那种略带不羁的笑容,伸出手:“恭喜,宋公诉人。实至名归。”他的语气很真诚。


    宋晓尘看着他的手,犹豫了一瞬,还是伸手与他轻轻一握:“谢谢。你的辩护也很精彩。”这是她的真心话,林知时的确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下次有机会,再较量。”林知时挑眉,带着挑战的意味。


    “随时奉陪。”宋晓尘平静回应。


    抱着整理好的文件夹,宋晓尘独自走出模拟法庭。外面阳光正好,秋日的天空高远湛蓝。她站在台阶上,回望了一眼那扇厚重的大门。


    门内,残留着刚才激烈交锋的余温;门外,是广阔而真实的天地。


    那一声法槌的重量,不仅仅意味着一场比赛的胜利。它更像一个印记,烙在了她通往政法大学的道路上。它让她真切地触摸到了法律的力量——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文字,更是可以拨开迷雾、裁断是非、守护秩序的利器。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经过这一役,她的脚步,将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