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Chapter10
作品:《恰同学少年》 秦老师的话音刚落,林知时便率先发难,他的目光锐利地投向公诉席。
“公诉人,你方一再强调匿名发帖行为性质恶劣,但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包括‘捏造事实’、‘损害后果’及‘因果关系’。请问,你方如何证明涉案帖子内容完全属于‘捏造’,而非基于某种认知偏差或信息失真的表述?”
这是一个刁钻的角度,试图将“恶意诽谤”模糊为可能存在依据的“认知偏差”。
宋晓尘沉稳起身,语调清晰如冰面碎裂:“辩护人混淆了概念。法律意义上的‘捏造’,指故意虚构、伪造不存在的事实。涉案帖子指称李某‘盗窃财物’、‘行为不端’,这些均为可证伪的具体指控。我方已提交证据表明这些指控与事实严重不符。至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恶意’还是‘认知偏差’,不影响其行为客观上已构成捏造事实。正如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以为’自己可以飞行而跳楼,就否认其跳楼行为本身的性质和后果。”
她巧妙地将焦点拉回行为本身,并用一个类比强化了己方观点。
林知时并未退缩,立刻转向另一个攻击点:“即便存在捏造事实,你方所称的‘严重心理创伤’依据仅为一次心理咨询记录。该记录是否具备临床诊断效力?其结论是否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李某情绪低落的因素,例如学业压力或人际关系困扰?公诉方如何证明其心理问题与发帖行为之间存在《民法典》所要求的‘直接因果关系’?”
这正是宋晓尘预料到的,对损害后果和因果关系的质疑。她早有准备。
“审判长,各位评委,”宋晓尘面向审判席,语气坚定,“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并非要求排除世间万物的一切联系,而是指行为与后果之间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可预见性。我方提交的咨询记录明确显示,李某情绪问题的爆发时间点与诽谤帖子传播高峰期高度吻合,其内容直接涉及帖子带来的困扰和羞辱。这符合‘高度盖然性’标准。辩护人要求排除一切其他可能性,是将刑事诉讼中近乎苛刻的证明标准错误地套用于民事诉讼,于法无据。”
她引用了法理上的“高度盖然性”标准,直接反击了林知时试图抬高证明门槛的策略。
“至于辩护人提及的学业压力等因素,”宋晓尘继续道,目光扫过林知时,“这属于无根据的推测。案例材料中并无任何证据支持存在其他同等强度的刺激源。法律裁决应基于证据,而非臆测。如果按照辩护人的逻辑,任何侵权行为都可以用‘可能存在其他原因’来搪塞,法律保护将形同虚设。”
她的反驳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林知时眼神微动,显然意识到宋晓尘的准备极其充分。他迅速改变策略,再次祭出“情理”牌:“即便行为构成侵权,请合议庭注意,我的当事人张某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公诉方的诉求,是否过于严苛,忽略了对一个心智尚未成熟少年的挽救可能性?我们是否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而不是用一纸判决将其推向更深的深渊?”
他开始进行情感渲染。
宋晓尘知道,不能让对方完全主导“情理”的高地。她站起身,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
“辩护人反复强调‘挽救’,但似乎误解了法律挽救的方式。法律的挽救,并非意味着对错误行为的姑息和免责。恰恰相反,让行为人清晰地认识到其行为的错误性质,并依法承担相应的后果,才是真正有效的、负责任的挽救。这有助于他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和责任观念。”
她停顿了一下,让话语沉淀,然后继续说道:“反之,如果因为其未成年人的身份就轻易原谅其对他人的伤害,传递出的信号是什么?是违法行为可以因为年龄而得到宽宥?这非但不是挽救,反而可能是一种纵容,不利于其长远的人格发展。公正的裁判本身,就是对所有青少年最深刻、最现实的教育——告诉他们行为的边界在哪里,越过边界需要付出什么代价。这,才是法律对未成年人最深切的保护。”
她将“惩罚”重新定义为“教育”和“保护”的必要组成部分,完美地将情理融入法理之中,守住了己方的立场,也回应了合议庭可能存在的考量。
法庭内一片寂静。宋晓尘的论述,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情感渲染下的模糊地带,直指法律的核心价值。
林知时看着她,第一次在眼神中露出了明显的凝重。他发现自己预设的几个攻击点,都被对方以更扎实的法理基础和更清晰的逻辑一一化解。宋晓尘不仅背熟了法条,更理解了法条背后的精神,并能灵活运用于对抗之中。
秦老师与其他两位评委低声交流了几句,微微颔首。
“双方是否还有新的辩论意见?”秦老师问道。
宋晓尘与林知时几乎同时开口:“没有。”
“法庭辩论结束。请双方做最后陈述。”
最后的陈述,宋晓尘再次强调了法律秩序的重要性与对受害者权益的保护。而林知时则聚焦于个案的特殊性与教育的可能性。
法槌落下。
“现在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请双方等待判决。”
宋晓尘缓缓坐下,感觉后背有些微汗湿。这场逻辑之战,消耗的心神远超她的预期。她看向对面的林知时,他也正看过来,眼神复杂,不再是纯粹的挑战,更多了一丝审视与……认可。
楚月激动地差点跳起来,只能用眼神向宋晓尘传递着“太帅了!”的讯息。
无论判决结果如何,这一场在模拟法庭上展开的逻辑之战,已让她真切地触摸到了法律运用的难度与魅力。她知道,自己跨过了一道重要的门槛。而对手林知时,他的强大,也让她看到了自身未来需要继续攀登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