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Chapter9
作品:《恰同学少年》 秋日的晨光带着清冽的质感,穿透政法大学模拟法庭高大的窗户,在深褐色的木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旧书籍、抛光剂和一种名为“庄严”的气息。今天是全国中学生模拟法庭大赛清河一中校内选拔赛第一场案例比赛的日子。
宋晓尘站在公诉席后,指尖轻轻拂过光滑的木质桌面。她比规定时间早到了半小时,偌大的法庭内只有零星几个工作人员在做最后的设备调试。她需要时间熟悉这个环境,将这片陌生的空间,内化为自己思维战场的一部分。
她环顾四周:高高在上的审判席,左右分列的公诉席与辩护席,以及后方稀疏的听众席。国徽高悬,肃穆无声。这里不再是教室,也不是学生会办公室,而是规则与言辞交锋的角斗场。
陆陆续续,其他参赛同学、担任评委的老师以及少量被允许观摩的学生代表走了进来。低语声在空旷的空间里产生轻微的回响,更衬得这片领域的肃穆。
楚月背着相机,猫着腰溜到听众席前排,对着宋晓尘比了个加油的手势,然后迅速调整镜头,寻找最佳拍摄角度。林知时几乎是踩着点进来的,他穿着合身的校服,步履从容,脸上带着惯有的、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微笑。他与宋晓尘的目光在空中短暂相接,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毫无保留的锐意。
三位评委老师入场,在审判席就座。居中的是政治教研组组长秦老师,他左侧是一位资深语文老师,以逻辑严谨著称,右侧则是一位校外聘请的、拥有多年实务经验的律师。
秦老师敲响法槌,低沉的声音在法庭内回荡。
“现在开庭。清河一中模拟法庭校内选拔赛,第一案例,‘张某网络诽谤李某案’,现在开始。请公诉人宣读起诉书。”
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宋晓尘身上。
她深吸一口气,那气息冰凉而沉静,直抵肺腑。站起身,拿起早已烂熟于心的文稿,她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法庭,没有激昂,没有顿挫,只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清晰与稳定。
“审判长、各位评委:现就张某网络诽谤李某一案,代表公诉方发表如下意见……”
她的陈述从《民法典》关于名誉权保护的规定切入,迅速勾勒出案件的基本事实脉络:张某的匿名发帖行为,帖子内容明显的诽谤性质,以及给李某带来的心理创伤与社会评价降低的后果。她引用了心理咨询室的记录、班级同学证言(基于案例材料的合理推演),并着重强调了在网络实名制背景下,匿名并非法外之地。
“……综上所述,被告人张某的行为,已严重侵害了李某的名誉权,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为维护法律尊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请合议庭依法支持我方诉讼请求,判令被告人张某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她的立论扎实,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如同一堵用法律条文和事实砖石砌成的墙。
“公诉人陈述完毕。”宋晓尘平静落座。
秦老师点头:“现在请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
林知时应声而起。他的姿态放松,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随意,但眼神却锐利如鹰。
“审判长、各位评委:我方对公诉方提出的事实基础部分持有异议。”他开门见山,没有丝毫寒暄,“首先,关于损害后果。公诉方所依赖的‘心理创伤’诊断,仅来源于一次非正式的心理访谈,其客观性与专业性存疑。所谓‘社会评价降低’,更是缺乏具体、可量化的证据支持。在证据如此薄弱的情况下,如何能认定构成了‘严重’侵害?”
他语速不快,每个字却都带着分量,直指宋晓尘证据链的核心。
“其次,关于行为人的主观状态。我的当事人张某,是一名年仅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其心智尚不成熟,情绪控制能力有限。公诉方忽略了对行为人主观恶意的具体考察,简单地以行为结果倒推主观意图,这不符合法律审慎的原则。我们是否有理由相信,这或许只是一次青春期不成熟的情绪宣泄,而非蓄谋已久的恶意诽谤?”
他开始引入“情理”因素,试图将案件从冰冷的法条拉入充满复杂性的现实情境。
“最后,关于法律的价值导向。”林知时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辩论场上特有的感染力,“法律,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其目的不仅是惩罚,更重要的是教育、引导和挽救。如果我们仅仅因为几句未经证实的网络言论,就对一个未成年人的未来贴上沉重的标签,这是否背离了法律保护的初衷?我们是否应该给予迷途的少年一个改过自新、回归正途的机会?”
他巧妙地将焦点从“行为责任”部分转移到了“行为人挽救”上,这是宋晓尘预判到的情感陷阱。
宋晓尘静静听着,手指在桌面下微微收拢。林知时的攻击路径与她预想的几乎完全一致,这让她心中稍定。她快速在笔记上标记出几个关键点,准备在下一轮交锋中逐一反击。
公诉人与辩护人第一轮的立场展示,已然划清了楚河汉界。一方是规则与秩序的坚守,另一方是情理与个体境遇的叩问。法庭内的空气仿佛被压缩,充满了无形的张力。
楚月在听众席上,屏住呼吸,镜头牢牢锁定着场上两位主角。她感觉手心有些出汗,这场对抗,远比她想象的更加直接,更加激烈。
秦老师与其他两位评委低声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宣布:“现在进入法庭调查与辩论阶段。请双方就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进行交锋。”
真正的较量,此刻才正式开始。宋晓尘抬起眼,迎向林知时看过来的、充满挑战意味的目光。法律思维与辩论技巧的碰撞,在这间庄严的模拟法庭内,迸发出第一簇耀眼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