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Chapter6
作品:《恰同学少年》 秋意渐深,梧桐叶开始染上灿金,在校园的小径上铺了薄薄一层。模拟法庭校内选拔赛的消息,如同掠过树梢的凉风,悄无声息地渗透进高三生活的每一个缝隙,在那些怀揣着法学梦想或渴望挑战的学子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正式报名的截止日到了。放学后,宋晓尘带着填好的报名表,走向政治教研组办公室。夕阳的余晖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的步伐稳定而专注,仿佛不是去提交一份参赛申请,而是去叩响一扇通往真实战场的门。
办公室门口,她遇到了同样拿着文件夹的林知时。他斜倚在门框上,似乎等了一会儿,见到她,嘴角自然地扬起一个弧度。
“看来我们都很准时。”林知时直起身,为她推开办公室的门。
办公室里,秦老师正在整理一叠报名表,看到他们一起进来,笑了笑:“正好,宋晓尘同学,林知时同学,把报名表放这里吧。”他指了指桌上那个已经铺了薄薄一层的文件盒。
两人依次将表格放下。宋晓尘的目光扫过那叠表格,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有辩论队的成员,也有其他班级知名的文科尖子。
“报名情况比往年热烈,”秦老师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鼓励,“看来你们这批同学,很有冲劲。第一个案例的角色分配,我们会采用抽签和指导老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公平,也希望能让每个同学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挥。”
他拿起刚刚收上来的两张表格,看了看:“你们二位在第一次讨论会上的表现很突出。宋晓尘同学对法条和案件构成要件的理解非常深入,林知时同学的逻辑思辨和攻击性也很强。很好,继续保持这种钻研和对抗的精神。”
离开办公室,两人并肩走在被夕阳浸染的走廊里。
“抽签……”林知时若有所思地摩挲着下巴,“有点意思。不知道命运会把我们安排在什么位置。”
宋晓尘目视前方,声音平静:“无论什么位置,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唯一的选择。”
“说得对。”林知时侧头看她,夕阳在他眼中投下跳跃的光点,“不过,我内心倒是有点期待,能和你正面交锋。那种感觉,一定比一般的比赛更刺激。”
宋晓尘没有回应这句带着挑战意味的话,但内心深处,某种微妙的期待感同样在悄然滋生。那是一种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时,本能涌现的竞争意识。
两天后,角色分配结果张贴在了高三教学楼下的公告栏前。不大的公告栏被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议论声、惊叹声、懊恼声交织在一起。
宋晓尘站在人群外围,等前面的人稍微散开些,才走上前。她的目光直接投向“案例一:青少年网络诽谤侵权纠纷”的名单。
公诉人:高三(一)班宋晓尘
辩护人:高三(三)班林知时
白纸黑字,清晰地印在那里。
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似乎“咚”地一声落了地,砸出的不是涟漪,而是一种沉甸甸的、名为“确定”的实感。她果然被分配到了公诉人的席位。而她的对手,也果然是林知时。
抽签和评议,将这个他们彼此都隐约预感到的对决,变成了官方确认的现实。
“哇!晓尘!真的是你对阵林知时!”楚月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激动地抓住她的胳膊,相机在胸前晃荡,“宿命对决啊!这绝对是本届选拔赛最大的看点!”
旁边也有其他同学在讨论:
“宋晓尘对林知时,这下有看头了。”
“一个法条精通,一个辩论犀利,不知道谁能赢。”
“感觉宋晓尘更专业,但林知时临场反应太快了……”
宋晓尘仿佛没有听到这些议论,她只是静静地看着那张名单,眼神专注,像是在审视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书。过了几秒,她转身,准备离开。
“哎,晓尘,你就没什么感想吗?”楚月跟上她,不甘心地问。
“结果已经确定,”宋晓尘脚步不停,“接下来的任务是赢得比赛。”
她的语气没有任何波澜,但熟悉她的人或许能察觉,那平静之下,有一股更加凝聚的力量在涌动。
就在她快要走出教学楼时,林知时从另一边楼梯走了下来,显然也是刚刚看过名单。他脸上带着一种混合了果然如此和跃跃欲试的神情,径直朝宋晓尘走来。
“公告栏看过了?”他在她面前站定,笑容比阳光更耀眼几分,“看来,我们如愿以偿了,宋公诉人。”他特意加重了最后三个字。
宋晓尘停下脚步,抬眼看他:“林辩护人。希望这是一场有价值的对抗。”
“当然。”林知时收敛了些许笑容,眼神变得认真起来,“我会全力以赴,寻找你证据链上的每一个缝隙。希望你准备得足够充分。”
“我的准备,从来都是以充分为前提。”宋晓尘回答,语气里是不容置疑的自信,“我会在法庭上,完整地呈现我的指控逻辑。”
“很好。”林知时点头,“那我也会让你看到,逻辑的另一种可能性。赛场上见。”
没有多余的寒暄,两人简短的交锋后,便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走向不同的方向。楚月站在原地,看着两人截然不同却同样挺拔自信的背影,兴奋地举起相机,飞快地按下了快门。
“太棒了!这种氛围感!”她看着相机屏幕上的定格画面,满足地叹息。
对于宋晓尘而言,对手席的确定,如同诉讼程序中的管辖权落定,一切变得清晰明了。她不再需要分心考虑其他可能性,所有的精力都可以聚焦于一点:如何战胜抽签决定的这个对手——林知时。
晚自习的铃声响起后,宋晓尘没有立刻开始日常复习。她翻开了全新的笔记本,在扉页上郑重地写下:
案件:张某网络诽谤李某案
角色:公诉人
对手:林知时(辩护人)
核心任务:构建无可辩驳的证据链条与法律论证
她开始以更高的强度投入备赛。这一次,她的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她反复推敲林知时在第一次讨论会上提出的每一个质疑点,预设他可能采取的所有辩护策略:
·质疑损害后果的真实性与因果关系:他一定会攻击心理咨询记录的主观性和社会评价降低的间接性。
·强调行为人主观恶意程度低:他会抓住张某的未成年人身份,以及可能存在的“一时冲动”等因素。
·程序性质疑:他可能会追问匿名信息追溯的技术细节和证据合法性。
·引入情理与教育挽救原则:这是他最可能用来打动“合议庭”的武器。
针对每一点,宋晓尘都列出了详细的应对方案。她查找了更多关于青少年心理评估权威性的资料,搜集了网络诽谤案件中损害后果认定的司法判例,甚至请教了计算机老师关于IP追溯的基本原理,以应对可能的技术性质疑。
她知道,面对林知时这样的对手,仅仅依靠法条的堆砌是远远不够的。她必须让自己的论证更立体,更富有韧性,既能经受住逻辑的拷打,也能承载起法律应有的温度。
夜色渐深,教学楼灯火通明。宋晓尘窗前的灯光,始终亮着。笔尖在纸页上沙沙作响,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交锋,默默擦拭着法律的剑锋,检查着证据的甲胄。
抽签决定的对手席,已然落定。接下来,便是法庭上的真章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