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并肩前行
作品:《南站第三课梧桐树》 三月·惊蛰
开学第一周,胡教授把尤比叫到办公室,推给他一份加盖校章的函件——
“国家铁路总院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三年,北京,桥梁智能监测方向。名额下来得突然,今晚十二点前给答复。”
胡教授顿了顿,摘下眼镜,“去,就把课题彻底换血;留,就继续收拾裂缝的残局。你,自己选。”
尤比盯着函件,眼前却闪过中捻那件被雨水浇透的连帽衣。
“老师,我……再考虑几小时。”
他转身出门,走廊尽头的落地窗正对着 U&B 旧址。
卷帘门半掀,门口堆满装修垃圾,一块崭新的招牌被白布蒙着,只露出漆未干的“&”符号。
尤比心脏猛地收紧——那符号像未愈合的伤口,又像未写完的方程式。
傍晚,他踩着修复后的旧板,无意识滑向老桥。
桥面已恢复通车,路灯把检修通道照得惨白。
尤比蹲在返工段新浇的混凝土旁,指腹摩挲粗糙表面,那里嵌着一枚指甲盖大的传感器——
外壳被重新喷成哑光黑,Logo 被激光灼掉,只剩焦糊的“U”形凹坑。
他比谁都清楚,这是中捻的习惯:
“数据报废也要留下痕迹,像滑板磕过的台沿,证明曾经来过。”
身后突然传来车轮碾过伸缩缝的闷响。
尤比回头,一辆小货打着双闪停在应急带,车门推开——
中捻穿着灰色工装,胸口别着总包新的工牌,左臂夹一叠蓝图。
两人隔着 5 米、10 车道、0.3 mm 看不见的裂缝,同时愣住。
风把蓝图吹得哗啦作响,中捻先开口,声音被车流撕得七零八落:
“北京那边……我听说项目名额下来了。”
尤比握紧板沿,指节泛白,“你呢?新店准备重新开张?”
中捻垂眼,把被风吹散的蓝图卷成筒,像在组织一句不会出错的代码。
“总包把我调来做桥梁管养,以后……这条桥归我巡检。”
他抬手,用蓝图筒指了指脚下,“尤比,裂缝我每周都会量一次,长度没变,0.22 mm。”
顿了顿,哑声补一句,“我替你守着阈值,不会再让谁拿去当省钱筹码。”
尤比想说“谢谢”,喉咙却像被焊死。
中捻后退半步,笑得比哭还吃力,“去北京吧,把课题做大,把……误差函数写完整。”
说完转身,却被尤比突然喊住:
“中捻!”
他回头,尤比把滑板立起来,指着板面一道刚贴好的白色贴膜——
那是用夜光材料画的极小“&”,像裂缝,又像未完成的桥墩。
“我把它带过去,”尤比声音发颤,“当对照组,也是提醒组——”
提醒什么,他没说下去。
中捻点点头,把蓝图筒抱在胸前,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远处车流轰鸣,像无数次实验采样里无法滤掉的白噪声。
两人终究谁也没再迈步,中间 0.3 mm 的裂缝,在夜色里悄悄扩展成光年。
——
夜里 23:47,研究生院一楼自助机前。
尤比插入校园卡,屏幕跳出对话框:
“确认放弃联合培养名额?是 / 否”
拇指悬在“是”上,却迟迟按不下去。
玻璃门反射出身后的人影——中捻气喘吁吁追来,工装外套被夜风吹得鼓起。
“尤比!”
他声音沙哑,却带着破釜沉舟的亮,“我改主意了——”
尤比回头,中捻几步冲到他面前,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被雨水浸皱的车票:
明早 7:00,京州→北京,二等座,终点站空白。
“我把它让给总包项目经理了,”中捻喘着气,“我辞职,店也盘干净了。你……带我去做实验吧。”
“做什么?”
“做一辈子的‘伙伴协变量’,”中捻伸手覆在他握鼠标的手背,掌心滚烫,“这次换我当你的移动样本,你去哪,我跟哪,把裂缝一起写进误差函数,再慢慢修。”
23:50,屏幕进入倒计时 30 秒未操作将自动退出。
尤比望着那张被雨水泡软的车票,忽然想起去年跨年夜,中捻同样湿透的睫毛。
他深吸一口气,点击“否”,拔出校园卡,转身把卡塞进中捻手心。
“票别浪费,”他声音低却稳,“明天七点,一起上车。”
中捻愣住,眼底亮起一簇极小的光,像雪夜 LED 灯带被重新接通的瞬间。
23:55,两人并肩站在自助机前,屏幕映出他们交叠的影子,裂缝仍在,却不再孤单。
00:00,整栋楼的灯同时熄灭——
学校为了节能设置的熄灯制度,却像特意为两人按下新的采样键。
黑暗里,尤比听见中捻极轻地笑了一声:
“尤比,这次数据……咱们共同一作。”
无人回答,只有两双手在漆黑中十指相扣,像把彼此写进终身结构健康监测的立项书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