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chapter 13
作品:《永恒》 第二次接触带来的紧迫感,如同一块冰冷的巨石投入林晏的心湖,虽未激起惊涛骇浪,却让湖面下的暗流变得愈发汹涌。那把非金非木的钥匙贴身藏着,冰凉的温度时刻提醒着他即将到来的抉择。而“血契”的警示,更让前路蒙上了一层不容退缩的决绝色彩。
在这种压力下,林晏对周遭环境的感知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敏锐度。他很快便察觉到,空气似乎变得粘稠了一些——一种无形的、带着审视意味的压力,开始如影随形。
最先出现的是视线的重量。无论是在图书馆修复古籍,还是在回家途中路过街心花园,林晏总能感觉到一道沉稳而锐利的目光,从某个不易察觉的角度落在他身上。那目光并非持续不断的盯梢,而是间歇性的、精准的扫视,如同经验丰富的猎手在评估猎物的状态与行进路线。
几次不经意的回头或借助光滑表面反射的观察,他都捕捉到了那个熟悉的高大身影——守卫队长雷恩。
有时,雷恩是在进行例行的街道巡逻,与林晏迎面相遇时,会停下脚步,例行公事地询问两句“工作是否顺利”、“生活有无不便”,语气一如既往的温和,但那双眼睛深处的审视,却比以往更加直接,少了些许掩饰。
有时,雷恩则出现在更远的街角,或某栋建筑的阴影里,仿佛只是巧合,但出现的频率之高,已远超偶然。
林晏开始有意识地改变一些微不足道的习惯。他会突然在某条街道中途拐进一家平时不太光顾的杂货店,或是刻意绕远路从城市的另一侧返回住所。每一次,他都能通过橱窗反射或眼角余光,确认那个如磐石般的身影,总会在不远不处重新出现,调整着跟踪的距离与角度,如同一个耐心的影子。
这种监控并非充满敌意的紧逼,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宣告性的存在。雷恩在明确地告诉林晏:你在我视野之内。
压力在一天傍晚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林晏结束工作回到家中,在关门落锁前,他习惯性地检查门框边缘和锁孔。他的手指在锁孔外围触摸到一丝极其细微的、不同于日常使用形成的磨损痕迹。痕迹很新,是某种坚硬而纤细的工具在尝试探入或测试锁芯时留下的。手法极其专业,若非他拥有法医对痕迹的敏感,几乎无法察觉。
雷恩的人来过了。或许就是雷恩本人。
这不是入室搜查,更像是一种警告,或者说,一种能力的展示:我知道你的据点,我可以随时进来,只是暂时还没有。
林晏面无表情地关好门,插上插销。他没有立刻开灯,而是在黑暗中静立了片刻,听着自己平稳的心跳声。恐惧是存在的,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挑衅后升起的、冰冷的斗志。雷恩的阴影,意味着“编织者”或其代理者已经将他列为需要重点观察的目标。阿尔文的试探是言语和暗示,雷恩的行动则是实质性的施压。
他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那永恒的暮色中,街道对面一棵树的阴影下,一点微弱的反光一闪而逝,像是金属纽扣或是佩剑的护手。影子还在。
林晏松开窗帘,让房间重新陷入黑暗。他不需要光亮。他坐在桌前,打开笔记本,就着窗外透入的微弱天光,用依然稳定的笔迹记录:
观察日志雷恩
持续性、高频率监视,跟踪;试探性接触门锁。
未立即采取实际措施,为警告性与能力展示。意图在于施加心理压力,限制行动自由,迫使我暴露更多破绽。
保持常规作息;避免非日常夜间活动;下一步行动需包含针对监视的反制措施。
这也许也应证了第二次……的到来
合上笔记本,黑暗笼罩着他。雷恩的阴影如同实质般压在窗外,而档案密库中的低语和“无声之书”的诱惑则深埋地下。他被夹在中间,进退维谷。
但困境并未让他慌乱,反而澄清了思绪。逃避已无可能,唯一的生路,或许就在那最危险的地方——档案密库,在那本需要“真实之血”才能开启的“无声之书”之中。
他需要等待那个“蜉蝣朝生暮死”的“静谧”间隙。并且,必须在雷恩的注视下和永恒的光线下,找到一条通往图书馆地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