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 17 章

作品:《王负剑

    太兴三十六年二月,即长宁二年。


    奉天殿的早朝上,看着群臣议事,郁琮满是对政务毫无兴趣全无主见的神态,逢纪桓向她询问意见时,她便随口附和几句。


    何、李、石三族官员对其观察已约半年有余,见郁琮与身为太子期间的反差甚大,一时拿不准她究竟是真的对纪桓言听计从,还是在假意伪装。


    要事议毕,一官员走到殿中,道:“陛下年近二十有二,但仍未婚娶。昔孝明帝十八岁便立端真皇后,大燕国祚方能延续至今。”


    心中一震,郁琮抬眼看去。说话的是吏部尚书陈景,祖上乃八柱国之内的侯莫陈氏,纪桓的党羽。


    “陈公有心了。”她正了正身子,缓缓开口。


    另一位官员也出声附和:“还望陛下择世家中的适婚女子,为大燕延续国祚。”


    面上神色如常,内心却迅速思考起应对之策,郁琮扫视群臣,这一天到底是避不过去了。


    她望向殿中,猜测今日大臣谏言多半出自纪桓的授意。为在其党羽面前表示对纪桓的看重,她问道:“纪相如何看?”


    纪桓向上首躬身,“全凭陛下决断。”


    眼帘低垂,郁琮沉思良久,蓦地,脑海中闪过一张冰冷的面容。


    她徐徐道:“众卿之言,朕会好生考虑。若无旁事要议,便退朝罢。”


    群臣纷纷退去,郁琮叫住纪桓。


    “纪相留步。”


    闻言,纪桓转过身来。


    “朕近期批阅奏疏时有几处不明,望纪相能移步崇云殿解惑。”


    纪桓何等老谋深算,当下便猜到她要说纳娶之事,便道:“好。”


    二人先后进入书房,郁琮落座后抬手道:“纪相请坐。”


    后者撩起衣摆跪坐在侧,待宫人奉茶告退,郁琮缓缓开口。


    “据朕所知,纪相家中尚有一女,并未婚配,可对?”


    “确是。”


    “近些日子,朕确也考虑过皇后人选。纪相出身军伍,家风端正,且您多年不曾放弃寻找朕的下落,又对朕悉心教导,一片忠贞天地可鉴。


    而其他世家未必有纪相这般为国为民的胸怀和忠心,是以,朕欲求娶纪相爱女。不知您意下如何?”


    立别家女为皇后多有风险,郁琮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之身暴露。如若拖延下去,最终仍是躲不过成婚一事。方才早朝时纪青鸾的面孔从脑中闪过,她立即有了对策。


    她与纪青鸾年少相识,短暂相处过几月,对纪青鸾的脾性尚算了解。且对方知晓自己的女子身份,情意之下,定会为自己掩饰。相较于其他世家女,纪青鸾是最佳的人选。


    再者,若纳其为后,更加会令纪桓放下对自己的戒备之心,如此便利于自己暗中筹谋。


    谁知,纪桓却开口推托。


    “微臣感激陛下抬爱。不过,臣之爱女性情冷清,不喜多言。只怕将来会惹恼陛下,以致相处不睦,帝后离心。”


    郁琮别无他选,她必须要娶纪青鸾,也只能娶纪青鸾。


    其实,若论制衡纪家,她本应选择旁人。但偏偏自己是个女子身,一旦暴露,恐怕须臾间便给了纪桓篡位的理由,再难苟活。


    “纪相莫要推辞,满朝文武之中无人可与您相比。朕也无意另娶他人,如若纪相此刻主意未定,不妨再考虑几日。”


    纪桓默然沉思,点头道:“那臣便先行告退。”


    微笑颔首,郁琮目送对方离去。


    一个月后的早朝,她当众出言决定立纪青鸾为后。此事对她来说没有第二个选择,她务必要向纪桓施压,哪怕会迎来对方再一次的敲打。


    群臣对此并无异议,而何、李、石三族也内心清楚,在皇后的人选上,九成会定为纪家女。


    纵使皇帝要娶别家女子,纪桓也必将出手干涉,以他的城府,又怎能允许别家成为外戚与他分庭抗礼。


    *


    郁琮并没有想到,她的选择正中纪桓下怀。


    这日回府后,纪桓命人召女儿来书房。


    “阿耶。”纪青鸾淡然行礼。


    “坐下罢。”


    临近花信年华的纪青鸾气质更加脱俗不凡,只是自得知刘天宝死后,她的性情变得愈发凉薄。


    “为父有一事要与你交代。”大婚之事已定,纪桓不欲与女儿商量。


    “阿耶请说。”


    “皇帝有意立你为后,此事已然定下。”他喝了口茶,“礼部正着手准备,皇帝已择期祭告天地。使臣不日便会前来,行纳采之礼。”


    内心惊起一丝波澜,纪青鸾眉目间挂上一层冰霜。


    “女儿若不嫁呢。”


    三年多来,她未曾去寻旁人作为备选夫君,似乎刘天宝一死,便再无人能够入她的眼。


    “还在想那刘天宝?”


    纪青鸾没有否认,只平静看着父亲。


    “她人已死,你若不愿与皇帝亲近,那相敬如宾便好。为父知道,你如今不在乎情爱之事,可权力呢?”说到这里,纪桓停下来。


    权力二字一出,纪青鸾眸中微微动了动。


    “你自幼通读史书,也常在为父身边学习国事军政。成为皇后,不仅能够统领后宫,若皇帝驾崩,你便可效仿前朝卫太后,临朝称制。”纪桓缓声说道。


    短短几句话,在平静中点燃了纪青鸾内心对于权力的渴望。


    身处权臣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她的强势、冷酷,以及本能中的掌控欲,皆来自于纪家的威权。


    “待你与皇帝诞下皇子,为父自有办法将她废黜。”


    纪桓心里做了两手打算。


    一,女儿生下皇子后,他便可废黜皇帝,立皇子为帝,日后由纪承再行夺位。二,倘若纪承未能活到成就大业之日,便由女儿临朝称制,为纪承之子铺路。


    至于纪氏旁支子嗣,他不做考虑。


    纪青鸾沉默着,清冷的凤眸中全无一丝波动。


    事已至此,并无转圜余地,成为皇后已成定局。曾经为了对抗父兄为她择婚,她决意自行寻找夫君,她寻到了,也失去了。


    三年多的时间里,她几乎都在麻木中度过,此刻心中亮起期待,黯淡的人生又出现了新的方向。


    “使臣何时前来。”纪青鸾的神情依然冷漠。


    纪桓微微一笑,“半月之后。”


    *


    长宁二年四月初,太尉朱贞为正使,宗正卿石璜为副使,携使臣队伍来到丞相府外已搭建好的帷帐中。


    纪家父子进入帷帐上前行礼道:“恭迎使臣。”


    “纪相,大好的日子,恭喜恭喜。”朱贞笑着回礼。他祖上为尔朱氏,按辈分是纪青鸾的舅舅,今日也是高兴得紧。


    纪桓开怀一笑,“同喜,同喜。”


    两人寒暄片刻,朱贞朝纪青鸾招招手,“快过来。”而后向其他使臣道:“开始罢。”


    使臣随之上前,高声宣读制书,完毕后,纪青鸾神情漠然着双手接过。使官再行询问她的姓名生辰并记录在册,纪青鸾一一答复,而后接过皇帝赠礼。


    “婚期定在四月十七。”朱贞对其说道。


    她微微颔首,随后走到纪桓身旁站定,仍是寒霜一般的冰冷。


    “你这性子,皇帝可有得受了。”朱贞大笑道。


    “请诸位移步府内,家父已备好宴席。”纪承在旁说。


    众人一路笑着向内走去。


    四月初八,皇帝郁琮祭祀宗庙,行告庙仪。


    四月十六,工部着人前来丞相府门外搭建休息之所,又于纪青鸾房门前搭建帷帐。


    翌日清早,册封命使来到丞相府外休息,女官则进入竹晖园的帷帐之中等候。


    纪桓身着朝服出门迎接,向北方行拜礼后迎命使入内。


    房内,女官将皇后朝服为纪青鸾逐件穿上,依次为其戴好首饰。梳妆更衣完成,对方引导她走出房门来到正厅庭院之中,纪青鸾缓缓跪地,朝北方跪拜。


    使臣站在一旁,待她起身,便走到正中向纪青鸾宣读册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天命,继先祖之弘业,夙夜兢兢,常思万方。皇后之位,实为天下母仪,内助之重,当择贤德。


    咨尔昭荣王、楚国公、太傅、丞相、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纪桓之女纪氏,毓秀名门,娴雅贞静,仁孝端方,蕙心纨质。父树德于前,建勋于后,辅弼社稷,功在千秋。


    今诏太尉持节,宗正卿奉金册,授尔皇后玺绶,正位中宫。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接旨后,纪青鸾缓步于正厅入座,接受跪拜之礼。


    当日黄昏时分,郁琮身着玄色衮服,头戴冠冕,端坐于朝堂之上。百官连同侍卫及宫人,皆以朝会之礼立于大殿内外两侧。


    此时的丞相府门前,一众官员分列开来,前方仪仗铺陈,静立在以两层翟鸟羽毛遮蔽装饰的重翟车后。


    随着纪青鸾登上重翟车入内,队伍浩浩荡荡地前往皇宫。


    奉天殿外,有一座临时为皇后搭建的寝宫,在大殿的外的西南角,则是朝东的喜帐处。喜帐内陈设屏风、长桌与礼器,以及帝后大婚所需的一应物什。


    重翟车徐徐进入宫门,此刻钟鼓齐鸣,响彻内外。郁琮心中一动,她知道,纪青鸾已经抵达皇宫了。


    她的手心有些汗湿,当年自己是那么抗拒娶纪青鸾为妻,如今却在情势逼迫下不得不娶。


    于临时寝宫休整片刻,女官服侍皇后整理好衣容,为她引路至奉天殿外。


    纪青鸾身着玄金二色的深衣朝服,双臂平举以团扇遮面。长裾曳地如墨,宽袖上以金线刺绣的凤纹熠熠夺目。腰间配以玉饰金带,步履间,琅环轻叩,仿若清泉击石。


    头顶珠玉凤冠以金丝为骨,呈连绵山峦之形,镶嵌赤白两颗玉石,如日月生辉。中央立有展翅金凤,珍珠长旒垂落于眉间,当中一朵朱砂,衬映着冷玉般的肌肤。


    百官立于御道的左右两旁,静待皇帝迎接皇后。


    郁琮慢慢起身,整整衣冠而后踏出大殿,步履沉着,神情庄重地一步一步向纪青鸾走去。


    她比当年长高许多,容貌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只是眼神已经与当年不同了。


    视线透过薄纱团扇,望着不远处渐渐靠近的身影,待看清皇帝相貌的一瞬间,纪青鸾瞳孔震颤,冰霜般的面庞霎时失控,内心翻起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