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来自地狱的难题

作品:《SSSSSS神医

    他先是把调子定得极高,让人无法反驳。


    然后,话锋一转:“不过嘛,支持归支持,一些具体执行层面的细节,我们作为管理者,还是要考虑周全的。比如说,这个中心的编制问题怎么解决?是挂在医务处下面,还是算作一个独立的临床科室?它的预算从哪里出?是单独列支,还是从各科室抽调?还有,中心的权责界定,如果中心的诊断意见和主治科室的治疗方案有冲突,以谁为准?会不会造成新的管理混乱和医疗纠纷?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他每一句话都说得在情在理,滴水不漏。他没有反对林舟,甚至还在夸他,但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足以让这个宏大的构想陷入无休止的行政扯皮之中。


    高世军是个直性子,当即就要反驳。宋致远拉住了他,示意他稍安勿躁。


    刘伟也陷入了沉思,赵副院长提出的,确实是绕不开的行政难题。


    就在办公室的气氛变得有些凝滞时,林舟开口了。


    “赵副院长的顾虑很有道理。”


    他一开口,所有人都望向他。赵副院长甚至有些意外,他以为林舟会据理力争。


    “所以,我不认为应该成立一个以我个人名字命名的中心。”林舟平静地说,“我更不认为它应该是一个凌驾于所有科室之上的权力机构。”


    高世军急了:“林舟,这……”


    林舟抬手,示意他听自己说完:“我建议,这个中心,可以叫做‘第一医院联合诊断中心’。它不应该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平台。一个开放的、所有科室的医生都可以申请参与、学习和讨论的平台。”


    他转向宋致远和高世军:“两位主任刚才提议让我做主任,我愧不敢当。我提议,由宋主任、高主任、王德明主任、赵立清主任这些院内的前辈们,共同组成一个专家顾问团。我只作为这个平台的执行人。”


    最后,他看向刘伟和赵副院长:“至于权责问题,平台只提供诊断建议,最终的治疗方案决策权,仍然归属主治科室。平台不争权,不夺利,它只输出诊断能力和治疗思路。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塑造一个‘神’,而是为了让我们的每一位医生,在面对疑难杂症时,都多一个选择,多一个思路,最终,让我们医院的整体诊断水平得到提升。”


    一番话说完,满室寂静。


    高世军张着嘴,半天没合上。


    宋致远则是满眼的欣赏与赞叹。他原以为林舟是技术上的天才,没想到,他在格局和胸襟上,更是远超常人。


    赵副院长那张堆笑的脸,此刻有些僵硬。林舟把他所有用来阻挠的“程序问题”,都用一个“开放平台”和“只给建议,不决策”的定位,给化解于无形。他把权力分散出去,主动邀请所有专科大佬入局,这一下,谁还会反对?反对这个平台,就是反对全院的共同进步。


    刘伟一拍大腿,站了起来,激动地在办公室内走了两步。


    “说得好!说得太好了!”他走到林舟身边,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有能力,不居功,不专权,还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带动整个团队。林舟,你让我看到了我们第一医院未来的希望!”


    他转身对赵副院长说:“老赵,你听到了?这就是格局!预算问题,我特批!编制问题,就挂在院办直属!权责问题,就按林舟说的办!这个中心,不是为了制造一个权威,而是为了制造更多的权威!”


    刘伟最后做出决定:“这个中心,就叫‘第一医院疑难病症诊断中心’!林舟,你来担任中心的第一任执行主任。宋主任、高主任,你们去联合其他几个科室主任,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三天之内,我要看到文件!”


    赵副院长的面部肌肉抽动了一下,他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是,院长。我一定全力配合。”


    只是那配合二字,说得毫无气力。


    【恭喜宿主,成功将个人能力转化为平台影响力,从单兵作战升级为集团军统帅。你用高超的沟通技巧与无私的格局,将潜在的阻力化为助力。】


    【组织领导能力经验值+100。】


    【新的合作盟友关系已确立。赵副院长的嫉恨值已突破临界点,请宿主留意来自行政层面的非正常阻力。】


    【“第一医院疑难病症诊断中心”已进入筹备阶段。新的时代,即将开启。你准备好迎接第一例,由这个全新平台来解决的,来自地狱的难题了吗?】


    第一医院疑难病症诊断中心的牌子还没挂上,甚至连筹备办公室的门牌都还是临时打印的,来自地狱的难题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敲响了林舟的门。


    电话不是从院内打来的,而是通过一个意想不到的渠道,跨越了城市的界限。


    “林医生,我是李振国他儿子,李东。”电话那头的声音急切,带着一种毋庸置疑的信任,“我有个老战友,在东海市,他女儿快不行了!东海市中心医院下了病危通知,说是没救了。我想……我想请您过去看看,行吗?费用我们全包!”


    东海市,是省内另一个地级市,距离这里有两百多公里。


    林舟几乎没有犹豫:“把医院和病人的基本信息发给我。我协调一下时间,尽快过去。”


    这份果断让电话那头的李东都愣了一下,随即是巨大的感激。他很快补充道:“东海中心医院的陈院长会亲自跟您联系,我战友已经把您的情况跟他说过了。”


    挂断电话不到五分钟,一个陌生的号码打了进来。


    “是第一医院的林舟主任吗?我是东海市中心医院的陈启明。”对方的开场白很客气,但这份客气里透着一股公事公办的疏离,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林舟能理解。一个外市的、声名鹊起的年轻医生,对于一个成熟的医疗体系来说,更像是一个闯入者。


    “陈院长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