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癌细胞

作品:《SSSSSS神医

    “我不是嫉妒他年轻有为。”高世军身体前倾,压低了嗓门,“我是担心。老宋,医学是科学,不是玄学。靠的是数据,是双盲实验,是临床指南。他那套‘我感觉’‘我听到’的东西,今天可能碰巧对了,明天呢?要是错了,出了事,谁来负责?把一个人的‘直觉’凌驾于整个医学体系之上,这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宋致远沉默了。他比谁都清楚循证医学的重要性。在肿瘤科,每一个化疗方案,每一次剂量调整,都必须有据可依,否则就是对患者生命的不负责任。


    “他越界了。”宋致远缓缓吐出四个字,“急诊科就该做好急诊的事。诊断不明确的,分流给我们专科。现在他倒好,直接从急诊看到了治疗,从诊断看到了预后。我们这些专科主任,难道是给他打下手的?”


    高世军冷笑一声:“打下手?我看他恨不得一个人把整个医院的活都干了。等着瞧吧,年轻人太顺了,早晚要栽跟头。”


    下午,全院疑难病例MDT讨论会。


    投影屏幕上显示着一名45岁男性患者的肺部CT影像。影像科主任指着屏幕上的一个模糊阴影:“右肺上叶,直径约1.2厘米的磨玻璃结节,边缘清晰,密度尚均匀。从影像学上看,倾向于早期肺腺癌,也就是原位癌或微浸润癌。”


    宋致远接过话头:“如果是原位癌,恶性程度很低,发展极慢。理论上讲,甚至可以定期观察。如果手术,做一个简单的楔形切除就足够了。”


    高世军作为主刀医生的首选,也发表了意见:“楔形切除创伤最小,恢复最快。但如果术后病理发现是浸润癌,可能就需要二次手术进行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对病人是二次打击。我的意见是,要么不做,要么就做根治性的肺叶切除,一步到位。”


    一个主张保守,一个主张激进。会议室里,呼吸科、病理科的专家也纷纷发言,但争议很大,无法形成统一意见。


    “林舟主任,你有什么看法?”院长刘伟突然点名。


    林舟一直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翻看病历,此刻被点名,全场的视线都集中了过来。高世军和宋致远的视线尤其锐利。


    林舟站起身,没有看CT片,而是将病历合上。


    “我认为,这个肿瘤的恶性程度,比影像学上看到的要高得多。而且,很可能已经存在我们看不见的微转移。”


    这句话一出口,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胡闹!”宋致远第一个拍了桌子,他霍然站起,怒视着林舟,“林舟主任,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影像学表现是早期癌的典型特征,你凭什么说它恶性程度高?你的依据是什么?难道又是你的‘直觉’?”


    高世军也沉着脸开口:“林主任,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手术方案,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每一个判断都必须有证据。你说有微转移,证据呢?”


    “我没有可量化的证据。”林舟平静地回应,他的镇定与宋致远的愤怒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我‘听’到了。我翻阅病历时,能感知到这个患者的生命体征有一种不协调的衰败感。当我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肺部时,我能‘听’到那个结节里的细胞,在发出一种非常微弱,但异常活跃的‘增殖’信号。它们很亢奋。同时,它周围的淋巴结,虽然影像学上没有任何肿大,但我能感知到它们的‘心声’,略显‘躁动’。”


    会议室里死一般寂静。


    “增殖信号?”


    “淋巴结的心声?”


    一个年轻医生忍不住小声嘀咕:“这是医学讨论会,还是科幻小说发布会?”


    “荒唐!简直是危言耸听!”宋致远气得手都抖了,“林舟,我敬你是个人才,但你不能把你的臆想拿到MDT会议上来说!这是对科学的侮辱!对我们所有专科医生的不尊重!”


    “宋主任,我没有不尊重任何人。”林舟迎着他的怒火,“我只是在陈述我观察到的事实,尽管这个事实目前无法用仪器测量。我建议,在决定手术方案之前,为患者做一个更深度的基因检测,并且,在术中对纵膈2、4、7组淋巴结,无论是否肿大,都进行快速冰冻活检。”


    “没有必要!”高世军断然拒绝,“为了你一个毫无根据的猜测,增加手术创伤和时间,延长麻醉风险,这是违反操作常规的!”


    “如果我错了,所有责任我来承担。”林舟一字一句地说,“但如果我是对的,你们的‘常规’方案,会让一个本可以根治的病人,在半年后带着全身转移回来。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空气凝固了。


    “够了。”刘伟站了起来,打破了僵局,“林舟的建议,我批准了。多做一项检查,多一分保障。我们医院的宗旨是为患者负责到底。就这么定了,先做基因检测和术中活检。散会!”


    宋致远和高世军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他们盯着林舟,拂袖而去。


    两天后,手术正在进行中。


    高世军主刀,他以极其精湛的技术,完成了肺部结节的楔形切除。切下的组织立刻送往病理科进行快速冰冻。


    手术室里的气氛很压抑。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手术的焦点,已经不在这个小小的结节上。


    十五分钟后,病理科的电话打了进来。高世军的副手接了电话,他听了几句,整个人都僵住了。


    “高主任……”他结结巴巴地说,“快速病理回报……是浸润性腺癌。而且……而且分化程度很差。”


    高世军的手术刀停在半空。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对讲机里传来了病理科主任急促的呼叫:“老高!老高!你送来的那几组淋巴结,我们发现了癌细胞!第七组,纵膈隆突下淋巴结,找到了明确的癌巢!是微转移!重复一遍,是微转移!”


    “嗡”的一声,高世军感觉自己的脑子炸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