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打赌?

作品:《SSSSSS神医

    “不,我正是为了更快地重建平衡。”林舟转向赵立清,“赵主任,我们打个赌怎么样?”


    “打赌?”赵立清有些意外。


    “就按我的方案,首次静脉推注十五毫克氢化可的松。我预估,在用药后十五到二十分钟内,患者的收缩压会有一个大约15mmHg的上升,并且她会主诉轻微的眩晕和耳鸣。这证明药物已经起效,并且身体正在积极调整。如果这个现象出现,就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她的身体只需要一个更温柔的启动方式。如果没出现,后续的治疗,我绝不多说一个字。”


    这番话让整个内分泌科的医生都安静了下来。


    这已经不是医学探讨了,这是预言。精确到分钟、症状和具体数值的预言。赵立清盯着林舟看了足足十秒钟,她想从这个年轻人的脸上看出一点虚张声势的痕迹,但只看到了绝对的平静和自信。


    “好。”赵立清最终做出了决定,“我跟你赌一次。小王,去准备,十五毫克氢化可的松,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静推。”


    那位姓王的副主任虽然满腹疑虑,但还是去执行了医嘱。护士长亲自进行推药操作,整个病房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监护仪和病床上的刘芳身上。


    林舟站在原地,再次闭上了眼睛。他“听”着那些药物分子进入血液,流向全身。他“听”到那些饥渴的细胞受体在接触到激素分子时,发出一阵欣喜若狂的“欢呼”,然后开始工作。但他也“听”到,大脑的血管和前庭系统,对这突如其来的信号,产生了一丝不适应的“嗡鸣”。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十五分钟,监护仪上的数字平稳。那位王副主任的嘴角,几乎要撇出一丝“果然如此”的弧度。


    十九分钟时,病床上的刘芳忽然动了一下,她伸手揉了揉太阳穴。


    “怎么了?”守在床边的母亲立刻问道。


    “没什么……就是头有点晕,耳朵里嗡嗡的。”刘芳小声说。


    几乎在同一时间,监护仪发出一声轻响。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屏幕上的血压数值,从刚才的105/65mmHg,跳到了122/75mmHg。


    收缩压,不多不少,正好上升了17mmHg。


    整个病房,死一般的寂静。


    赵立清扶着床尾的栏杆,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紧。她看着林舟,眼神里已经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近乎敬畏的东西。这不是医学,这是魔法吗?


    “看到了吗?”林舟睁开眼,平静地问,“这就是她身体的回应。她告诉我们,她需要更温柔的对待。”


    王副主任张着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行医十几年,第一次见到有人能把药物的副作用,精确预告到这种程度。


    【系统提示:恭喜宿主,成功将‘微观感知’应用于药物反应动力学预测。你正在从一名治疗者,向一名与生命系统调谐的工程师转变。罕见病‘艾迪生病’的优化治疗方案已初步确立,任务完成度80%。】


    接下来的治疗,完全进入了“林舟节奏”。


    “下午的剂量分成两次给,间隔九十分钟。她右侧肾上腺的残存功能比左侧稍好,我们需要给它一点适应和自我恢复的空间。”


    “明天早上查电解质,我估计血钠会恢复正常,但血钾可能会有轻微的降低,这是氟氢可的松起效的标志。可以提前准备一点口服补钾液。”


    “她的皮肤色素开始消退了,但首先变淡的会是手掌和口腔黏膜的色素,面部会慢一些。告诉她不要着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林舟的每一句“建议”,都像是一份来自未来的病程报告。内分泌科的医生们从最初的震惊,到中途的麻木,最后变成了彻底的信服。他们不再质疑,只是默默地记录、学习,甚至开始用“林氏微调法”来称呼这种精准到不可思议的治疗方式。


    三天后,刘芳已经可以下地活动,精神焕发。她脸上那种病态的灰黑色泽褪去了大半,透出了健康的红润。她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一点点变回来的模样,泪流满面。


    赵立清拿着最新的化验单,找到了正在急诊科巡视的林舟。“林主任,我得正式地,代表我们整个内分泌科,向你表示感谢,和歉意。”


    “赵主任言重了。”


    “不,一点也不重。”赵立清的感慨发自肺腑,“你不仅治好了一个病人,还给我们所有人都上了一课。我们过去太迷信指南和数据了,却忘了数据背后,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是你提醒了我们,医生最高的境界,是倾听。”


    林舟笑了笑,正准备说话,他的手机响了。是院长刘伟的号码。


    “林舟,立刻来我办公室一趟。”刘伟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异样,夹杂着兴奋和一丝紧张,“别问为什么,快点过来。省卫生委的领导点名要见你。”


    第一医院,外科大楼顶层的VIP休息室。


    心胸外科主任高世军将一杯刚冲好的蓝山咖啡放在大理石桌上,咖啡的香气与他身上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在一起。他对面坐着的是肿瘤科主任,宋致远。


    “老宋,你听说了吗?现在院里都快把急诊科那个林舟传成活神仙了。”高世军自己端起一杯,抿了一口,话语里带着一丝不以为然。


    宋致远正在用平板电脑看一份文献,他头也没抬:“听说了。上了《新英格兰》,治好了庞贝病,还预言了艾迪生病患者的用药反应。我们这些搞了一辈子专科的老家伙,好像一夜之间都成了陪衬。”


    “陪衬?我看是快成了反面教材了。”高世军把咖啡杯重重放下,“皮肤科的老贺,内分泌科的赵立清,现在见了他都客客气气的。一个急诊科的代理主任,到处插手我们专科的事情,这叫什么?这不合规矩!”


    宋致远终于抬起头,他关掉平板:“规矩是人定的。刘院长现在把他当宝贝,省里的领导也点名见他,风头正盛。我们能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