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论文发表,国际医学界的初步关
作品:《SSSSSS神医》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那边回邮件了。”院长刘伟把一份打印出来的文件推到林舟面前,“他们同意发表,而且是加急。林舟,你创造了第一医院的历史。”
办公室里,刘伟的表情很复杂。他既为医院的声誉感到高兴,又对文件的内容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担忧。
“邮件里还附带了几位匿名审稿人的意见。”刘伟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击,“他们对病例的治疗结果表示震惊,但对你的诊疗过程提出了疑问。”
“什么疑问?”林舟平静地问。
“‘基于高度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生命科学深刻理解的直觉判断’。”刘伟念出林舟论文里的一句话,“他们问,这个‘直觉判断’,究竟是什么?它的科学依据在哪里?是否可以被复制?如果不能,这究竟是医学,还是艺术?”
林舟拿起那份文件。他早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质疑。他不可能在论文里写自己能听见细胞的声音,只能用现有医学体系能够理解的语言去包装。
“刘院长,一个世纪前,医生听诊病人心跳,或许在某些人看来也是一种‘艺术’。”林舟回应,“所有无法被当前科技完全量化的科学,在初期都会被误解。我的依据就是患者的康复数据,这是最硬的证据。”
“我明白你的意思。”刘伟叹了口气,“但这篇论文出去,你会被放在聚光灯下。国内外的同行都会盯着你。你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更小心。”
“我明白。”
论文发表的速度比预想的快。
一周后,急诊科的日常工作被一阵骚动打断。几个年轻医生围着一台电脑,屏幕上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官网,林舟的名字和第一医院的标识赫然出现在最新一期文章的首页。
“林主任上NEJM了!天啊!”高源的叫喊引来了更多人。
王建从自己的办公室走出来,他扫了一眼屏幕,然后转向林舟,脸上是一种混合了嫉妒和嘲讽的表情。
“恭喜啊,林主任。现在是国际知名的专家了。”王建开口,“以后我们急诊科看病,是不是就不用看化验单了?直接靠林主任的‘直觉判断’就行?”
高源立刻反驳:“王副主任,论文里写得很清楚,所有治疗都基于严谨的监测和数据反馈。林主任只是在标准化方案上,做出了更精准的个体化调整。”
“个体化调整?”王建的声音提高了几分,“调整的依据是什么?是病人的‘身体在告诉他’?高源,你是医生,你觉得这句话科学吗?如果每个医生都这么干,医学标准何在?医疗规范何在?”
科室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支持林舟的年轻医生们面露不忿,而王建派系的人则露出看好戏的表情。
就在这时,一个戴着记者证的女人在护士长张岚的阻拦下,还是挤进了医生办公室。
“请问哪位是林舟医生?”女记者很敏锐,她直接走向被众人围在中心的林舟。
张岚快步跟上:“对不起,这里是工作区域,病人很多,不方便接受采访。”
“我就问几个问题,很快!”女记者举起录音笔,“林医生,您的论文我们已经拜读了。外界现在称您为‘诊断之神’,说您能起死回生。请问您对这个称号怎么看?”
这个问题像一颗炸弹,让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王建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得意的笑意。他就是要看林舟怎么应对这种捧杀。
林舟没有理会王建,他看着女记者,表情没有变化。
“我不是神,只是一名急诊科医生。”
“可是您治愈了连专家都束手无策的病人,唤醒了深度昏迷的教授,还为庞贝病患儿找到了最优治疗方案。这些难道不是奇迹吗?”女记者追问。
“这些不是奇迹,是医学。”林舟纠正她,“每一次成功的救治,背后都是我们整个急诊科团队的努力,是护士们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护,是检验科精准快速的报告,是现代医学仪器和药物发展的成果。我个人,只是在正确的时间,把这些正确的环节组合在了一起。”
女记者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但您的论文中提到了非常规的诊疗思路,那种超越数据的判断力,您能为我们解释一下吗?”
“那不是超越数据,而是解读更多维度的数据。”林舟的思路很清晰,“一个病人的病历,不应该只有化验单和影像报告。他的情绪,他的生活压力,他身体最细微的反应,都是数据。医生要做的,是倾听和观察,然后用现代医学的手段去验证。在庞贝病的治疗中,我观察到患儿对标准剂量的药物产生了强烈的应激反应,所以我降低了输注速度。这并非凭空猜测,而是基于监护仪上心率和体温的真实反馈。”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记者女士,如果你真的想报道一些有价值的新闻,我建议你关注一下‘林舟医疗基金’。”
“林舟医疗基金?”女记者愣了一下。
“是的。”林舟看向旁边的张岚,“张岚,把基金会救助的第一个病例,也就是那位庞出贝病患儿的全部医疗费用清单,复印一份给这位记者。清单上写得很清楚,总计两百多万的特效药费用,全部由基金会承担。”
他再次转向记者。
“我希望你的报道,能让更多人知道,当他们面对天价药费而绝望时,还有一线希望。这比给我个人一个虚无的‘神医’称号,有意义得多。”
女记者拿着那份费用清单,一时说不出话。她原本准备好的各种刁钻问题,在这一刻都失去了意义。
王建的脸色变得难看。他没想到林舟能如此轻易地化解危机,还将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对他个人形象更有利的公益项目上。
送走记者后,林舟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宿主,你成功地将一次潜在的个人崇拜危机,转化为了基金会的公关机会。危机公关能力,评级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