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你被分割的知识困住了
作品:《SSSSSS神医》 “这就是问题所在。”林舟站了起来,走到高源身边。“你被分割的知识困住了。心内科的你看心脏,神经内科的你看大脑。但病人是一个整体,不是一堆零件的组合。”
他转向所有人。
“头晕,胸闷,低热,腹痛。它们之间真的没有联系吗?还是你们根本没有去找过那个联系?”
林舟看着高源,继续提问。
“你问过他,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高源愣了一下,赶紧翻看手里的病历本。“问……问了。他是个装修工人。”
“具体做什么?”
“他说……主要是接一些旧房子翻新的活。最近刚忙完一单,给一栋老洋房做整体的墙面处理。”
高源念着记录,还没反应过来。但会议室里,已经有几个年轻医生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墙面处理?旧房子?”林舟追问。“有没有更具体的?比如,铲墙皮?”
“对!对!”高源像是想起了什么,猛地抬头。“他说主要是铲掉那些开裂起皮的老油漆,然后重新批腻子刷墙。”
林舟没有再说话。
他只是平静地看着高源。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铲掉老油漆……旧房子……
一个词汇,在几个年轻医生的脑海里同时闪现。
高源的呼吸停滞了。他想起了林舟处理那一家三口中毒时的场景。
“铅……?”他用气声说出这个字。
“这只是一个可能性。”林舟说。“但它把所有孤立的症状都串起来了。长期低剂量吸入含铅的粉尘,可以导致神经系统症状,比如头晕。可以影响心脏,引起心肌损伤。可以造成消化道症状,比如腹痛。还可以引起不明原因的低热。”
“一个‘铅中毒’的推测,让所有看似无关的零件,都指向了同一个故障源头。这,就是我说的,倾听身体合唱的‘主题’。”
林舟的话,让高源手里的病历本变得无比沉重。
这些信息明明就在病历上,他问过,也记录了,却完全没有把它们和病情联系起来。他的眼睛只盯着化验单上的箭头,却忽略了病人本身。
“立刻去补一个血铅检查。”林舟对高源下令。“加急。”
高源拿着病历本,几乎是跑着冲出了会议室。
王建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他本想看林舟的笑话,结果又成了林舟的个人教学秀。
会议结束后,几个年轻医生没有走,他们围住了林舟。高源也拿着刚刚抽好的血样管,让护士送去检验科后,又跑了回来。
“林主任。”高源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是激动,也是困惑。“我好像有点懂了,但又觉得抓不住。您说的这种‘倾听’,这种‘感知’,我们……我们真的能学会吗?我感觉,这完全是凭您的直觉,我们没有您的能力,怎么学?”
这个问题,也是所有人想问的。
林舟看着他们,这些年轻的,渴望知识的脸。
“这不是直觉,更不是超能力。”林舟说。“你们都见过我救张月,那个肠易激综合征的女孩。你们觉得我是怎么诊断的?”
一个年轻医生小声说:“您……您感知到了她的焦虑。”
“没错。”林舟点头。“但我怎么‘感知’的?是通过她父母在我面前的争吵,是通过护士长记录的她夜间哭泣,是通过她明明腹痛却紧紧抱着一个玩偶的细节。她的‘心声’,就写在这些行为里。我只是把它们读了出来。”
他又说:“还有那一家三口。他们的‘心声’,就是那个刺鼻的药膏味,是那种肝脏突然被重拳击倒的衰竭速度。正常的食物中毒,不会有那么快,那么猛的肝损伤。教科书告诉你常规流程,但病人的身体会用最真实的反应告诉你,教科书是不是错了。”
林舟走到办公室的白板前,拿起一支笔。
“你们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将知识连接起来的思维。我把它称为‘叙事诊断学’。”
他在白板上写下这五个字。
“每一个病人,都是一本正在书写的病历书。他的职业,他的生活习惯,他的情绪,他随口说的一句话,甚至他家人的一个表情,都是这本书里的文字。化验单和影像报告,只是这本书的标点和注释。”
“你们要做的,不是只读注释,而是去读懂整个故事。”
林舟放下笔,转过身。
“这很难,需要极度的观察力,需要强大的共情能力,更需要你们把所有医学知识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本能。”
“但我可以教你们。”
“从明天开始,每天早上的交班会,除了汇报数据,每个主管医生,都要用三分钟的时间,讲述你管辖内一个病人的‘故事’。我不管他是什么病,我只想知道,你有没有真正去‘读’他。”
高源和所有的年轻医生,身体都站得笔直。
他们看着林舟,那种感觉,已经超越了对一个上级或一个技术大牛的敬畏。
那是一种追随。
【隐藏任务触发:杏林之火】
【任务描述:你点燃了第一簇火苗。但一簇火苗无法照亮整个黑夜。将你的诊疗理念传承下去,培养出至少三名能够独立运用‘叙事诊断学’思维模式解决复杂病例的医生。】
【任务奖励:未知。】
林舟的脑中,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他看着眼前这些充满火焰的年轻瞳孔,内心平静。
一个人,走得快。
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林主任,这个‘叙事诊断学’,我们护士也要写吗?”
早交班会刚结束,护士长张岚拿着一份新打印出来的表格模板,找到了林舟的办公室。她的表情里有执行命令的坚决,也有一丝对实际操作的疑虑。
“当然。”林舟没有抬头,他的手指正在电脑屏幕上快速滑动,调阅着昨天那个铅中毒病人的复查报告。“护士是接触病人时间最长的人,你们能观察到的‘故事’,比医生多得多。”
张岚点点头,又说:“我担心会推行不下去。加的不是一点工作量。而且,让护士去评估病人的情绪,家庭关系……很多人会觉得这不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容易有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