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他被打败了
作品:《SSSSSS神医》 “看清楚!白纸黑字!‘心脏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心包无增厚,无积液’!报告就在这里!全院最资深的超声科主任亲自做的检查!你现在跟我说,是缩窄性心包炎?你是比超声波看得还准吗?你这是在质疑整个医院的辅助科室!”
王建的声音尖锐而亢奋。
他找到了林舟的致命破绽。
这是凭空臆测!是没有任何证据的胡说八道!
“林主任,这……这确实没有依据啊。”
“是啊,超声是诊断心包疾病的金标准,超声没发现,基本就可以排除了。”
李宏等人立刻跟上,他们终于找到了可以攻击的点。
这一次,不是理论,不是玄学,而是白纸黑字的现代医学证据。
林舟输定了。
“谁说没有证据?”
林舟的反问让王建的攻击势头一滞。
“证据就在病人身上,只是你们没有发现。”
林舟走到病床边,他没有再去看那些监护仪器,而是对主管医生说:“把他床头摇高三十度。”
在医生疑惑的操作下,病床缓缓升起。
林舟指着老人颈部那怒张的静脉,对所有人说:“看这里。”
“这不就是普通的心衰表现吗?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王建不屑地说道。
“那你看现在。”
林舟让护士拿来一个氧气面罩,轻轻给老人戴上,鼓励他进行深呼吸。
奇特的一幕发生了。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回心血量增多,颈静脉会变得不那么充盈。
可现在,老人每吸一口气,他颈部那条青筋反而怒张得更加厉害。
“这……这是Kussmaul征!”一个年轻医生失声叫了出来。
这是缩窄性心包炎的一个典型体征,代表着右心房在吸气时无法容纳增加的回心血量!
王建的脸色变了。
这确实是标准心衰不具备的体征!但他还是嘴硬。
“一个体征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个体差异!”
林舟没有和他争辩,他拿过挂在主管医生脖子上的听诊器,戴在了自己耳朵上。
他没有将听诊器放在常规的心尖或者二三肋间,而是移动到了胸骨左缘第四肋间的位置,然后用膜状体,轻轻贴在皮肤上。
他闭上眼睛,整个世界再次安静。
他将所有的感知力都集中在听诊器的末端,与自己脑海中那颗心脏“被捆绑”的窒息感相互印证。
找到了!
在快速而微弱的心跳声中,在“嗒、嗒、嗒”的第二心音之后,他捕捉到了一个额外的,短促而高频的“叩击”声。
“嗒、嗒、叩……嗒、嗒、叩……”
这就是心室在舒张早期,被僵硬的心包猛然叫停时发出的声音。
心包叩击音!
林舟摘下听诊器,递给旁边的主管医生。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你来听。”
主管医生半信半疑地戴上听诊器,凑了过去。
几秒钟后,他的表情从疑惑,到惊愕,最后变成了震惊。
“有……真的有!是心包叩击音!”他抬头看向林舟,像是看见了神。
王建的身体晃了一下。
Kussmaul征,心包叩击音,这两个都是指向性极强的体征。
难道……真的是他错了?
不,不可能!
“巧合!都是巧合!体格检查有主观性!最终还是要看影像学证据!超声报告没有,就是没有!”王建做着最后的挣扎。
“那就让超声看到。”
林舟转身,对病房门口一个看热闹的年轻医生说:“去,把超声科的值班医生和便携式超声仪推过来,就说我说的,立刻。”
那个年轻医生被林舟的气场镇住,下意识地“哎”了一声,转身就跑。
几分钟后,一名超声科的医生推着机器匆匆赶来。
“林……林主任,您找我?”
“给他做个心脏超声,我需要你配合我。”林舟言简意赅。
“可是……张主任白天已经做过了,报告……”
“按我说的做。”
林舟不给他任何反驳的机会,他直接站到超声仪的旁边,拿起了探头。
“家属,请让一下。”
他对旁边的刘女士说。
刘女士已经看呆了,下意识地退后了两步。
林舟亲自将耦合剂涂在老人的胸口,然后将探头放了上去。
屏幕上,一颗跳动的心脏出现了。
“看到了吗?就这么看,什么都看不出来。”王建抓住机会冷笑道。
林舟没有理他,而是对超声医生说:“打开M型超声,测量室间隔。然后,让患者深呼吸。”
超声医生依言操作。
屏幕上,一条代表室间隔运动的曲线出现了。
随着老人的呼吸,那条曲线在吸气时,突然向左心室方向有一个快速的“反跳”。
“室间隔矛盾运动!”超声医生惊呼。
林舟的手没停,他切换到彩色多普勒模式。
“测量二尖瓣口和三尖瓣口的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
屏幕上出现了红蓝相间的血流频谱。
超声医生快速测量,报出数据:“吸气时,三尖瓣流速增高超过百分之四十,二尖瓣流速降低超过百分之二十五!”
“看到了吗?”林舟终于回头,看向已经面无血色的王建。
“呼吸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再加上室间隔的矛盾运动,Kussmaul征,心包叩击音。现在,你还觉得超声报告上那句‘未见明显异常’,是对的吗?”
林舟将探头往下一压,调整了一个极难找的角度,让心包与心肌的界面显示得更加清晰。
“再看这里,”他指着屏幕上一处极其细微,但在动态图像下却能分辨出来的,心包与心肌的粘连点。
“这就是‘枷锁’的位置。因为增厚不明显,所以常规扫查极易漏诊。但它存在,它就在那里,死死地捆着这颗心脏。”
证据,一个接一个。
从体格检查,到心电生理,再到无懈可击的影像学动态证据。
林舟用一套完美的现代医学逻辑链,将他那个听起来玄之又玄的“诊断”,变成了铁一般的事实。
王建呆呆地看着屏幕,他张着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所有的依仗,所有的反驳,在这些确凿的证据面前,都成了笑话。
他被彻底击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