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我有笔如刀
作品:《寒门科举:举族供我踏青云!》 族长家。
堂屋。
“多亏那份檄文,激起民愤,巡检司不敢把我怎么着。”
“我在大牢里,吃好喝好,临走前,韩巡检还给了我两块上等料子当做赔礼。”
“正好给澈儿当新衣裳。”
余壮说着,从怀里拿出两块溜光水滑的布料。
得到这样一个不错的结果,计权和余坚都笑了起来。
余澈却是皮笑肉不笑。
巡检司可不是什么好鸟,放了老爹,已经很不情愿,哪会再赔两块布料。
八成是老爹买布的钱或买的布,被巡检司的人抢了去。
族长怕他继续闹事,自掏腰包买了布料,交给老爹,并让老爹这么说的。
“澈儿,拿回去给你娘,让她给你做身新衣裳。”余壮一脸微笑的递过来。
“谢谢爹。”余澈甜甜的叫了一声。
他心里却在愤怒: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巡检司那帮鸟人给我等着,我一定会在乡贤大会让你们输的一败涂地!
这事儿,倒提醒了计权。
他赶紧从怀里掏出一双布鞋和鞋袜,放在余澈捧着的布上:“这是买给你的布鞋,以后进学记得穿,读书人要有读书人的样子。”
对于夫子的‘古板’,余澈看着顺眼多了:“也谢谢夫子。”
“还有我。”不知何时,余坚左手提着一扎纸,“这些纸,够你练几天字。”
他的右手受了伤,用粗布紧紧缠着,还特意用布条系着斜挂在脖子上,避免手臂晃动牵扯到伤口。
余澈看着他受伤的手臂,心里在想,还有你被打伤的仇,嘴上则是道了一声谢。
“澈哥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余耀拿出一个银锞子,也放在余澈捧着的布上:“这点银子,拿回去买点吃的。”
一个银锞子,价值白银五两,也就是五吊钱。
家中实在贫困。
是以,族长给的五两银子,余澈没有拒绝。
但默默记在了心里。
余壮还想推辞,却被余耀一句话劝住:“这不是给你的,是给澈哥儿的。”
族长都这么说了,余壮只好住嘴。
“澈哥儿,你是回家?还是留下?”
见余壮的事已了,余耀开始切入正题。
余澈想都没想就道:“等我把爹送回去,就来您家。”
不是去村塾么?
余壮、余坚和计权同时在心里,问出了这一句。
但瞧着族长和余澈的神色,那神情间藏着的默契,像是早就商量妥了似的,心里都一下子好奇起来。
“爹,咱们回家吧。”余澈催促。
余壮向大家道别,提着纸,和余澈回家。
一到家,也顾不得和慕氏说话,就把堂屋的门关上。
余澈早猜到他想问什么,大大方方的把布、鞋和银子,放在陈旧的桌上。
再在慕氏震惊的注视中,说出了他要参加乡贤大会的事。
什、什么!
“澈儿,你的意思是说,余坚被打那日,你成功说服了族长。”
“要是你能在乡贤大会胜出,他就说服族人出钱,供你到县城书院读书。”
听完老爹的复述。
余澈微微一笑,在父母惊讶的目光中,认真点头:“是的,就是这么回事。”
这……可能吗?
余壮满脸疑惑,甚至有点怀疑人生。
这事儿吧,听起来很玄乎。
咱家七岁的儿子,才上了一天村塾,就去参加乡贤大会。
见父母表情晕晕乎乎,余澈却是心情大好。
道路已明了,只需一路走下去即可。
余澈拿起五两银子,递给母亲:“娘,这钱,您收下。”
慕氏神情动容,确实在不愿伸手接下。
余壮也沉默着不说话。
余澈觉得有些奇怪,继续笑着说道:“娘,快拿着呀?用它还借的钱,还能买好吃的……娘!你、你怎么哭了啊!”
慕氏起先只是流泪,不知怎的,哭了出来。
她将余澈搂入怀中,抽泣道:“傻孩子,娘是高兴,也愧疚。没本事供你读书,还让你去干这么危险的事。”
在她看来,这钱绝对烫手,如果澈儿表现不佳,族长翻脸,澈儿就要遭殃。
毕竟……毕竟澈儿只进了一天学。
余澈伸手,将母亲的眼泪拭去:“您不相信我,还不信族长,他会无缘无故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
好像……有点道理,慕氏哭声没那么大了。
余澈继续道:“还有,夫子是个好人,但不代表能教我。村塾里愿意读书没有一成,在这样的环境里,难成大器!”
这也是实话。
单看学子在经学班只啃《论语》的基础篇章,便知这群人有多不求上进。
余澈满腹经纶,反而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走出去。
“而唯一的机会,就是乡贤大会!孩儿从有记忆以来,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相信就算不能获胜,也不会表现太差。”
慕氏闻言,半是欣慰半是心疼。
原来自家孩子这么懂事,亏我们之前还喜滋滋的给他筹划,所谓的一切。
余壮激动地道:“澈儿,你的心意,我们都知道了。你放心大胆的去干吧,爹和娘在背后支持你。”
慕氏认真的点头。
余澈笑着看了他们一眼。
而后,余澈一双稚嫩的手,捧着沉甸甸的五两银子,递了过去。
慕氏擦干眼泪,接过银子:“晚上早点回来,我去买只鸡,晚上全家喝鸡汤。”
“我现在就上山,去采些山珍野味,小鸡炖蘑菇。”余壮也笑着附和。
这才对嘛。
总是苦哈哈的,动不动就淌眼抹泪,日子还怎么过下去。
余澈也跟着高兴:“那我就去族长家。对了,我参加乡贤大会的事千万别告诉外人。”
余壮和慕氏都点头保证。
中午,余澈是笑着离开家门。
他斜挎着书包,沿着山路,走到了族长家。
余耀、余坚和计权都在。
而后面二位,应该才知道,是余澈代表余家出战乡贤大会,都露出惊讶的神情。
余澈迎着他们的目光走过去,躬身作揖:“族长,请开始吧。”
余耀也不客气了:“接下来几日,我们会模拟乡贤大会,教你应付的技巧。”
说到此处,余耀又有一丢丢的不放心:“希望靠着你过目不忘的本领,顺利闯过这一关。”
“请三位出题!”
中午的阳光,倾洒进正堂。
照在余澈稚嫩、俊俏的小脸上,晕开一层耀眼的光。
正是: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