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立人设
作品:《寒门科举:举族供我踏青云!》 瞧见余澈眼睛越来越亮,余耀心里一阵狂喜,这孩子该不会真的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许久后,一本书终于读完。
余耀喝了口水,润一润沙哑的喉咙,问道:“学会了吧?”
“学会了。”
余澈嗓子也有些沙哑,导致声音小。
余坚没听清,或者说压根没想到余澈能学会,便开口:“没学会没关系,毕竟年纪小嘛,我原谅你说大话。”
却看到族人那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咋啦?我这么大方,你们还不吹捧我一下?
余壮忍不住小声提醒:“我儿子说的是,他已经学会了。”
别说余坚吓了一跳,就连余耀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抖。
迎着众人惊异的目光,余澈点点头:“对啊。”
怎么可能!
“那你背一遍。”余耀不信邪,放下茶盏,把《千字文》重新翻开。
余澈指了指自己的嗓子。
“哦,快,给他端一碗热水。”余耀赶忙说道。
等余澈喝完。
祠堂里,包括余澈的爹娘,余氏一族都目光紧紧盯着余澈。
便见余澈思索片刻,字正腔圆的开始背诵: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一开始。
大家表情狐疑,满脸不相信。
片刻后,他们齐齐瞪大了眼睛。
不是,真会背了啊!
余浚嘴巴张得足以塞下拳头。
余坚一脸呆滞。
余耀倒吸一口凉气。
余壮和妻子慕氏,兴奋到双手紧握,激动到身体发抖。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余澈背完了最后一句话,说道:“我背完了。”
如果上一世的余澈,肯定不会这样。
读书越多,越是感到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是,他现在是要在‘神’和族中长辈面前立一个人设,给自己赚足价值。
余坚父子互相对视,都看到彼此一副‘见鬼了’的震撼表情。
片刻后,余坚一脸不甘心,试探性地问道:“你以前在家里是不是学过千字文?”
余浚闻言,顿时点头附和:一定是这样的!余澈以前肯定在家学过!
这世间,的确有过目不忘的人才。
但在这方土地上,绝对不会有!
没错,余澈上一世学过。
不过这一世嘛,他注定要他们失望,“您觉得我这个年龄,我这个家庭条件,读得起书么?”
点题,继续点题。
说到这里,余澈又故作忐忑的看向余耀,“族长,是不是我背错了?您别怪我,我没念过书,背错是有可能的。”
“唉,我还是太笨了。”
你笨?
余坚父子:“……”
呵呵,你要是笨,我们就不配活在这个世上。
奇怪的很,族长怎么没说话。
父子俩直愣愣的看向族长,却发现他在发愣。
余耀正在感慨呢。
看着眼前粗布麻衣、却粉雕玉琢的俊俏小孩,再看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话还颠三倒四的余浚。
差距,这就是差距!
没想到,我族中还有这清爽的后生。
再目光挑剔的上下打量着余澈,余耀心里又忽然心酸。
余澈瘦小孱弱,家里还穷,肯定经常被人欺负。
然后,他就有了主意。
余耀笑道:“不错,不错,果真过目不忘。”
余澈赶紧谦虚:“小子不过是照本宣科,族长老爷过奖了。”
“没有过奖。”余耀捻须笑道:“你想读书吗?”
“想。”余澈轻声回答。
“大善。”余耀欣喜无比:“这样的资质,埋没在田垄,实在是可惜。这样,明天开始,你就到村塾学习,我会告诉村塾夫子分文不取,如何?”
“族长栽培,小子没齿不忘。”余澈施了一礼。
余耀感觉余澈很上道,心情极好:“从这里到村塾,需要走半个时辰,你一个人走路我不放心,余坚……”
余坚心里咯噔一下,不会要我送这小子进学吧。
但他不敢反对:“晚辈在。”
“你负责送他和余浚一起进学。”余耀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余坚,“要是路上有半点差池,我唯你是问!”
好家伙。
饶是余澈心智沉稳,也难掩面上的吃惊之色——把他的安全交给余坚,真是一招秒棋啊。
余坚再怎么犯浑,不敢不听族长的话。
“是。”余坚苦着脸答应。
余澈拱了拱手,一派天真烂漫:“小子以后要多麻烦您,先向您行礼道谢。”
“好说,好说。”余坚还礼,心里叫苦。
不仅没把余壮家的地捞来,还当了孩子王。
余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既给了余坚一个小小的惩罚,又给余澈找了个有钱的靠山,真正是两全其美。
想到这里时,余耀决定趁热打铁,伸手往袖子里摸了摸,摸出十几个铜板,顿时有些尴尬。
他赶紧把钱收起,略微不自然的看向余坚:“笔墨纸砚都要到镇上买,时间来不及了,就先用余浚的。你送他们到村塾后,就往镇上跑一趟。”
“哦。”余坚更苦了,不仅搭人,还要搭钱。
早知道,就不动这歪心思了!
“我看余澈和余浚身量大小差不多,去把余浚的衣服那两套给余澈。”
啊,还搭衣服,余坚心里比吃黄连还苦。
余澈心道:“我要是穿了你的衣服,你还不恨死我?”,便朝余耀作揖:“承蒙族长栽培,给小子一个读书的机会,已经是莫大的恩典。”
说着,他朝余坚笑道:“至于衣服,我是绝对不能收的。”
“进学嘛,你这身走在路上,会很冷的。”余耀温和笑道。
余澈真诚地道:“比起衣裳,我更想求族长另一件事,我不想开蒙,想学其他经典。”
“这是自然的。”余耀这才作罢,笑眯眯道:“日后有什么困难只管跟我说,当然跟余坚说也是一样的。”
余澈再次致谢。
在古代想要脱贫致富、提高社会地位,最有效的办法,肯定是科举走仕途。
但……
村塾的夫子,未必能承担起教他学问的重任。
不过,不管怎么说,已经迈出重要一步。
接下来,就见机行事。
总之啊,这一身才华可不能浪费,就得凭着科举往上走,踏上那青云路!
族人们见族长已经把该说的话都说完了,纷纷过来道贺。
余壮和慕氏自是欣喜。
没想到,整件事峰回路转,结果竟是这般的出人意料。
却是好的方向。
慕氏擦了擦眼泪,儿子可以读书了。
还是一文钱不收。
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