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余澈的底气!
作品:《寒门科举:举族供我踏青云!》 “当着这么多长辈的面,让我把话说清楚。”
余澈死活就是不动。
余耀看余澈如此倔强,沉声道:“你说吧。”
“余浚骂小子大字不识一个。”余澈暗示道,“其实,小子认识几个字。”
“原来你是要说这个事。”余耀松了口气。
要是浚哥儿骂的很难听,当着这么多族人的面,他还真不好公然袒护。
于是,他借坡下驴,问余坚:“浚哥儿说过这话?”
“好像是这么回事……”余坚开口。
其实吧,当时那话要难听得多!
正因为这样,现在承认了,反而能掩盖过去。
“好了,事情清楚了。”余耀沉声道,“他的确不该骂人,都是小孩子嘛,就别放心上。”
这话由余耀说出,已经算是很给余壮一家面子。
“可是,我真的认识几个字啊。”余澈继续暗示。
呵!
余坚一脸鄙视,“说大话不怕闪了舌头,你才多大,认识几个字啊,就敢在我们面前卖弄。”
就是等你这句话啦。
我,余澈,曾经是高等学府的博士,脑子里储藏着足以惊艳这个时代的璀璨知识。
“如果您不信的话,可以现场考我。”余澈把头一昂,脸上满是不服气。
余坚又冷笑一声。
余耀倒是来了兴趣,整个鹅塘镇都没秀才,村塾教书的还是从外面请的落第秀才。
他很想让余家出来一位秀才,便问道:“你学过什么?”
余澈想了想,“千字文。”
“那就考千字文!余坚,你出题考他。”
族人互相对视,没想到事情往这个方向发展。
夫妻俩对视一眼,则有一种要糟的预感。
余澈嘴角微微上扬。
谁都不会想到,他一个七岁的小孩,有这么深的算计。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古代读书,又是没出过秀才的小地方,需要靠家族帮衬。
当然,不能表现太耀眼,乃至超纲。
倒不是担心,被当做鬼上身。
而是担心,自己学问太好,乡下地方理解不来。
反而弄巧成拙,偏离了他的目标,读书。
余坚还没意识到自己会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怪物’,用对待一般学童那样出题:
“云腾致雨,下一句是什么?”
“是……露结为霜。”余澈装作想了一下,再回答他。
余坚仍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继续问:“那始制文字的下一句呢?”
“……乃服衣裳。”余澈继续装思索状。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后面一句呢?”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性静情逸,后面一句。”余坚上头了。
余澈故意答不上来,“我只听到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你听了多久?”余耀一脸郑重的问道。
“回族长老爷的话,小子听了一遍。”余澈回答。
余坚本来双手抱臂,但听到这一句话,不由得放开。
余壮高兴坏了,原来儿子真的识字。
——别说,还挺有天分嘛,像我!
其他族人面面相觑,都完全没想到,这片贫瘠的土地会长出不一样的花朵。
余耀不太相信:“你刚才说,你听了一遍就记住,那你背一遍。”
“小子只记得一点点。”余澈回道。
“那就背你说的那一点点。”
余澈收拾了一下情绪。
在众人注视下,他张口背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字字清楚,句句清晰,没有一点卡壳。
余澈担心这样显得太不真实了,故意背到金生丽水的时候,卡一下。
思索片刻后,继续背下去,直到背到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余浚嘴角一抽一抽的,这咋可能,我记了一年都不下来,他听一遍就记住了。
余坚也不信。
更让他恼火的,还是余澈表现太好,当着族人的面,把他儿子比下去了。
余耀则在心里盘算着什么。
余坚生怕族长被打动,故意呵斥余澈道:“这娃儿不实诚,肯定之前看了无数遍。”
“我没有,不信的话,你可以试一试我。”余澈装出一副焦急辩解的样子,因此迷惑不少人。
“余坚,我儿子不会说谎。”对于这一点,当爹的余壮是深信不疑。
慕氏也狠狠地点头。
余澈心头一暖。
不管是真是假都值得试一试,只听余耀笑道:“好啊,那我就试一试。来人,把千字文拿来。”
其实吧,以余耀的族长身份,犯不着和七岁小孩一直纠缠。
他之所以很有耐心,说来说去,都是为了一个位子。
乡老,五年一换。
又到了换届的时候,余耀希望自己族中出来一个子弟,在乡贤大会上露一手。
如此一来,乡老的位子,他就坐定了。
余耀有余耀的盘算,余澈也有余澈的盘算。
余澈压下眼睛里的笑意,决定顺水推舟,佯装毫不知情。
他本来就在琢磨,该怎么混过开蒙,直接学四书五经。
现在,机会来了。
族长要拿千字文继续考他,他就继续应付。
以后别人问起来,余澈就可以坦然相告:“千字文么?余氏族长教的。”
像族长这样有头有脸的人物,就算事后知道,也不会戳穿。
余坚拿着千字文回来。
余耀翻开,把内容对着余澈道:“来,我读一遍,你跟着读一遍,然后看你背不背得出来。”
余澈假装天真:“是!请族长老爷开始吧。”
余耀点了点头,再指着上面的内容念道:“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余澈跟着朗读:“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作为古代学子的开蒙读物,《千字文》全篇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对仗工整,内容丰富。
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道德等多方面的知识。
余澈边跟着念,边回忆上一世学的内容,两相对照,发现一字不差。
唉呀,这可真是天助我也。
我不仅牢记那些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诗词。
我还临摹过名家墨宝,尤其擅长馆阁体。
我还系统学习过四书五经和《四书章句集注》。
我还读过历朝历代的《律例》。
我还刷过诸多朝代的状元考卷。
而这些,就是我余澈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