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只要东西好,还怕没人买?
作品:《重生八零,从参军入伍开始》 吃完饭,两人告辞离开。
那老板果然没收酒钱,还热情地将他们送到门口,连声招呼着下次再来。
一走出那片温暖的灯光,百连诚一把拉住王全胜的胳膊。
“全胜,咱还是换个地方吧?听那老板说的,这地方也太吓人了,挣两个钱,别把命搭进去!”
王全胜停下脚步,回头看着姐夫那张写满惊恐的脸。
“姐夫,你别怕。”
“你想想,那老板要是真不挣钱,他会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还守着那口锅不放吗?他那是哭穷,是怕别人眼红。”
他顿了顿,继续剖析。
“再说了,现在是什么时候?是刚刚放开。乱是乱了点,但你没看报纸上天天在说严打吗?”
“国家已经下决心要整顿了,用不了多久,市面上就会太平。到时候,钱好挣了,麻烦也少了。”
看着百连诚依旧半信半疑的眼神,王全胜伸出了一根手指。
“一百万!姐夫,这西桉城里,不算周围的县,光是城里人就上百万!这是啥概念?咱们石水沟全村人加起来,还不够人家一个街道多。”
“而且这地方,钟楼,鼓楼,大雁塔,都是全国有名的景,以后来耍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只要咱们的卤肉味道过硬,你还愁没人买?”
这番话砸在百连诚的心上。
王全胜见他神色松动,便不再多言,领着他拐进了另一条小巷。
刚一拐进去,百连诚的眼睛又不够用了。
这里比刚才的饭馆街还要热闹。
密密麻麻的小摊沿着街道两侧铺开,形成了一条看不到头的夜市。
昏黄的灯泡下,卖蛤蟆镜,喇叭裤的时髦青年,推着小车卖油炸串串,烤红薯的大婶。
还有摆着小人书,铁环,弹弓的地摊,将整条街塞得水泄不通。
王全胜站在人群中,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股烟火气,真好。
“全胜,这比咱们乡里过年赶庙会的人,还要多出十倍不止吧?”
百连诚声音发干,紧紧攥着王全胜的衣袖。
王全胜笑了一声。
“姐夫,这怎么能比。咱们石水沟,算上男女老少才几百口人。这西桉城,光是城区的户口本加起来,就上百万!这还只是个开始,以后的人会更多。”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简陋的摊位。
在百连诚眼中,这是混乱和嘈杂。
但在王全胜心里,这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摊位,在未来都是寸土寸金的代名词。
现在这些不起眼的小铺子,将来就是能让人一夜暴富的金疙瘩!
“来,姐夫,尝尝这个!”王全胜拉着他挤到一个卖肉夹馍的摊子前。
那烙得焦黄酥脆的白吉馍被老板用刀从中间剖开,塞进满满当当。
是那股霸道的香味,就让周围的人不停地吞口水。
王全胜要了两个,递给百连诚一个。
“趁热吃。”
百连诚接过来,学着旁人的样子咬了一大口。
馍的酥脆,肉的软烂,汤汁的醇厚,三种口感在嘴里瞬间爆炸,香得他差点把舌头都吞下去。
他三两口就解决了一个,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上的油光。
两人一边吃,一边顺着人流往前走。
王全胜忽然停下脚步,侧头看着他姐夫。
“姐夫,你走了这半天,看出什么门道没有?”
“门道?”百连诚茫然地眨了眨眼,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地摇了摇头。
“人多,热闹,东西也多。别的俺这眼神,看不出来。”
王全胜指了指周围,从炸串串的,到卖炒凉粉的,再到煮麻辣烫的摊子。
“姐夫你看,这里十个摊子,有八个是卖吃的。这说明啥?说明来这里的人,就是奔着吃来的!”
“咱们的卤肉要是往这一摆,味道再做绝了,你愁它卖不出去?”
百连诚的眼睛瞬间亮了。
对啊!这么多人都是来找吃的,只要东西好,还怕没人买?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的兴奋压都压不住。
“别急着高兴。”王全胜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才哪到哪,咱们得多看,多转转。摸清楚市场,心里才有底。”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百连诚彻底被西桉城的夜生活给征服了。
他跟着王全胜,几乎把整条夜市从头到尾走了个遍。
眼睛都不够用了,嘴里还残留着肉夹馍的余香,心里那团火越烧越旺。
眼看夜深了,百连诚还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王全胜看了看手腕上的表,拉住了他。
“姐夫,今天先到这儿。晚上我约了人吃饭,得赶紧过去。”
建筑大学南门外的一家小饭馆,灯光明亮。
王全胜点了四个菜一瓶酒,热情地给对面的周耀文满上。
周耀文端起酒杯,脸上带着几分意味深长的笑意。
“全胜老弟,你上次送来的那东西,效果是真不错。我这老胳膊老腿,最近都感觉轻快了不少。”
他嘴上说着胳膊腿,眼睛里暗示的意味却再明显不过。
王全胜心里跟明镜似的,面上却不动声色。
“周哥你身体好,那是福气。那玩意儿山里也不是天天有,得碰运气。你放心,只要我再打着,肯定第一时间给你送来,不收钱,就当是孝敬哥哥的。”
这话一出,周耀文脸上的笑容立刻真挚了许多。
“好兄弟!以后在公社有啥事,只管来找我!”
这顿饭吃得宾主尽欢。
饭后,王全胜和百连诚回了招待所,一夜无话。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王全胜就拉着百连诚坐上了环城的公交车。
现在是工作日,车窗外的景象别有一番风味。
他们看到一队队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拿着扫帚铁锹在街边义务劳动。
车子开到稍微偏远一点的郊区,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
工人们喊着号子,正在为这个城市添砖加瓦。
路边,有小贩推着车,车上插着五颜六色的钵仔糕,清脆的叫卖声传出老远。
回去的路上,百连诚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乖乖,城里人是这么过日子的,那楼盖得那么高,那姑娘穿得跟画上一样,咱们县城跟这一比,简直就是乡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