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取之有度,方能长久

作品:《赶山七零:开局带弟妹净身出户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李默压下心中翻涌的激动,转身先去检查沿途布置的其他陷阱,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是弟妹们下一顿饭的着落。


    沿着来路返回,先到了那条清澈的溪流边,之前设下的鱼篓陷阱,此刻正牢牢地卡在水流拐角处。


    走近一看,只见篓子里挤满了活蹦乱跳的鱼,大的足有三四斤,小的也有一斤多重,银色的鳞片在水中闪着光,把整个鱼篓都塞得满满当当。


    这收获,比他预想的还要丰厚。


    李默将鱼篓拖上岸,把里面的鱼一股脑倒在岸边的草地上。


    紧接着从中挑出两条肚子鼓得像球一样的大鲤鱼,看样子马上就要产卵。


    没有丝毫犹豫,捧起这两条大母鱼,轻轻放回了溪水里。


    “去吧,明年哥再来看你们。”


    这是赶山人的规矩,也是他对大青山无声的承诺,取之有度,方能长久。


    将剩下的五六条大鱼用青藤串好,李默又去检查了布置在林间的套索。


    运气好得出奇,一个弹力吊索上挂着一只肥硕的野兔,两个连环套里,分别套着一只野鸡和三只鹌鹑。


    收获满满,李默用藤条将猎物捆扎结实,一手提着鱼,一手拎着野味,大步流星地往村里走。


    这一趟下来,负重少说也有四五十斤,可在他如今这身神力之下,却跟提着几根稻草没什么区别,脚步轻快,气息匀称。


    刚到村口,迎面就撞上几个在村里游手好闲的二愣子,为首的是个叫王二赖的家伙,平日里就喜欢欺软怕硬,偷鸡摸狗。


    他们一看到李默手里那串肥鱼和野味,眼睛顿时就直了,跟饿狼见了肉似的,几个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嘿嘿笑着围了上来。


    “哟,这不是李家那小子吗?哪儿弄来这么多好东西?”王二赖斜着眼,语气里满是贪婪。


    另一个瘦高个凑上来,伸手就想去抓那串鱼,“小子,见者有份,拿两条给哥几个尝尝鲜!”


    李默脚步一顿,眼神冷了下来,他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声音平淡无波,“滚!”


    “嘿,你个小王八羔子,还敢跟我们横?”王二赖被他这态度激怒了,脸上挂不住,骂骂咧咧地就伸手来抢李默手里的野鸡。


    李默没动,任由他抓住,就在王二赖以为得手,手上用力一拽的瞬间,却发现那捆野鸡像是长在了李默手上,纹丝不动。


    王二赖涨红了脸,使出了吃奶的劲,可李默依旧稳如泰山。


    “你.....”


    王二赖话还没说完,李默手腕轻轻一抖,一股根本无法抗拒的大力顺着藤条传了过来。


    忽地只觉得一股巨力袭来,整个人像个破麻袋一样被甩了出去,“砰”的一声摔在三米外的地上,啃了一嘴的泥。


    剩下几个二愣子都看傻了。


    这还是那个平日里闷不吭声的李默吗?什么时候力气变得这么大了?


    李默依旧面无表情,他将手里的东西换到一只手,空出的右手随意地抓向旁边一个准备偷袭的家伙。


    那人还没反应过来,就感觉自己的衣领被一只铁钳死死抓住,双脚离地,整个人被李默单手提到了半空中。


    一百三四十斤的汉子,在他手里,轻飘飘的,跟抓着只小鸡崽子没什么区别。


    “还要吗?”李默的声音不带一丝温度,目光扫过剩下几个吓得腿肚子直哆嗦的家伙。


    被提在空中的那个已经吓尿了,手脚并用地扑腾着,嘴里发出含混不清的求饶声。


    “滚!”


    李默手臂一甩,像扔垃圾一样,把那人扔了出去,砸在另一个人身上,两人滚作一团。


    王二赖从地上爬起来,看着眼前这如同天神下凡的一幕,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带着他那帮手下跑了,连头都不敢回。


    周围看热闹的村民们也都惊得目瞪口呆,窃窃私语。


    躲在人群后的一个长舌妇,人称“碎嘴王”的,眼珠子一转,看着李默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王二赖他们狼狈逃窜的样子,脸上露出幸灾乐祸又夹杂着嫉妒的神情。


    她悄悄地退出了人群,一溜烟地朝着村子中间李满囤家的青砖大瓦房跑去。


    这么大的事,怎么能不让李满囤两口子知道?他李默分了家,还能过得这么好?那不行!


    俗话说,富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都是在同一个地方混的,凭什么你李默就可以混得那么好,有肉吃?!她们这些人就要挨饿肚子,既然吃不到,那么大家都不要吃不就好了?!


    .......


    李默没理会身后的议论声,径直回了村东头那座破茅草屋。


    “哥!你回来啦!?”


    弟妹们一窝蜂地涌了出来,当看到李默手里又多了这么多猎物时,一个个都高兴得手舞足蹈。


    李青书更是围着李默,满脸都是崇拜的光芒,在他心里,自己的大哥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神。


    看着弟妹们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李默心中一片温热。


    他把猎物放下,对李雪说:“雪儿,你和阿铁把这些收拾一下,兔子和鸡先养着,把鱼收拾出来,晚上咱们喝鱼汤。”


    他又转向李青书和囡囡,“你们俩,把院子里的石头捡一捡,堆到墙角去。”


    孩子们立刻欢天喜地地行动起来,破败的小院里,再次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勃勃生机。


    李默看了看天色,夏日的白昼长,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


    他从那串鱼里挑出两条最大最肥的活鱼,用一个破陶罐装了些水养着。


    “哥,你又要出去?”李雪停下手里的活,有些担心地问。


    “嗯,去趟张婶的小卖部,家里没盐了,肉再香,没盐也吃不出味儿。顺便给你们换点别的东西。”李默说着,拎起陶罐,“你们在家看好门,我很快回来。”


    张婶的小卖部在五公里外的邻村,对以前的李默来说,走个来回得小半天。


    但现在,五公里路不过是饭后散步。


    他健步如飞脚步轻盈飞快,只用了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地方。


    张婶小卖部是附近几个村子唯一的供销点,店不大,柜台后面摆着些布匹、油盐酱醋和日常杂货。


    张婶是个四十多岁的精明女人,看到李默提着两条活蹦乱跳的大鱼进来,眼睛一亮。


    “哟,小默,今天发财了?这么大的鱼,可是稀罕东西。”


    “张婶,换点东西。”李默也不废话,直接把陶罐放在柜台上。


    这个年代,物资紧缺,很多时候钱都不如实物好使,一条三斤多的大活鱼,绝对是硬通货,更何况这还是两条大鱼!


    “想换点啥?”张婶笑眯眯地问。


    “一包粗盐,两盒火柴,剩下的,你看着给换点红糖和糖块。”李默早就盘算好了。


    盐和火柴是必需品,红糖是给李雪补身子的,糖块,自然是给几个小的解馋。


    “行,你这鱼好,我也不让你吃亏。”张婶手脚麻利地从货架上取下东西,又用油纸包了一大包硬糖,和一小包红糖,推到李默面前,“呐,拿好了。”


    李默点了点头,道了声谢,拎着换来的东西转身就走。


    就在他走后没多久,李满囤和张翠兰两口子黑着脸,气势汹汹地找上了门。


    “张婶!刚才是不是我那侄子李默来过?”张翠兰一进门就嚷嚷开了。


    张婶看了他们一眼,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


    “他拿什么换的?”李满囤急切地问,眼睛在货架上扫来扫去。


    “两条大活鱼。”


    “鱼?”张翠兰的嗓门瞬间拔高了八度,尖利地叫道,“我就知道!那小王八蛋肯定是偷了咱们家的鱼!我就说我家池塘里的鱼怎么少了!好哇,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分了家还回来偷东西!”


    张婶皱了皱眉,有些不悦,“翠兰,话可不能乱说。小默那鱼是野生的,跟你们家池塘里的不一样,我还能看不出来?”


    李满囤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当然知道自家池塘里养不出那么大的野生鱼。


    刚才“碎嘴王”已经把事情添油加醋地跟他们说了一遍,说李默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在山里发了横财,还把王二赖几个打得屁滚尿流。


    他心里又嫉妒又眼红,那可是他李家的血脉,凭什么发财了不带上他这个当大伯的?


    “当家的,你听听,这还不明显吗?那小子肯定是找到什么门道了!”张翠兰拽着李满囤的胳膊,压低了声音,眼睛里全是贪婪,“不行,我们得去看看!他一个毛头小子,凭什么占那么多好东西?他爹妈死得早,我们当大伯大伯母的,有责任替他‘保管’!”


    李满囤的眼珠子飞快地转动着,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


    对,必须去看看!分家文书上只写了房子,可没写山里的东西归谁!


    他是长辈,去侄子家看看情况,拿点东西,那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走!去看看!”


    李满囤一甩手,拉着张翠兰,两人杀气腾腾地朝着村东头李默家的破茅草屋走去。


    一扬风波,已然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