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机会不等人

作品:《窑火岁月

    不得不说,芦巧仙的呵斥还是让于荣广恢复了些理智,胸膛里那股火热被压了下来。


    他也觉得借钱做生意不靠谱,再说了他向来追求稳妥,做生意之前不是想着赚钱了如何如何,更多的想的是万一赔钱了怎么办?即便他不吃不喝一个月只有67块钱的工资,尤其在轮窑这样的地方,一年时间有四个半月的冬休,冬休的时候只有生活费,没有工资,就是不吃不喝一年也就存五百块。


    他和小芦子都不是乱花钱的人,双职工的情况下,三年也就存了这么一千五百块而已。


    万一要是赔钱了,一万五千块,他要还三十年。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小芦子还能继续和他过?


    到时候妻离子散,人财两空,只有一身还不完的债。


    他不敢继续想,如果真成了那样,日子要怎么熬。


    尽管心里想明白了,精气神却被抽走了,整个人有气无力的,做啥事都没兴趣,本来该到街坊四邻家拜年也没兴趣,到了中午该去父母家吃饭也不想动。


    可能是看得于荣广没去吃饭,于荣军直接来喊了。


    是芦巧仙开的院子门。


    尽管对着芦巧仙一张冷脸,于荣军还是笑容灿烂,嘴巴也甜:“嫂子,妈让我来喊你们过去吃饭,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才叫过年嘛!”


    芦巧仙不好打笑脸人,应付道:“荣军,我感冒了不舒服,可能把你哥也传染了,他也不舒服在床上躺一天了,我们就不过去吃饭了,万一把你们都传染了不好。”


    “啊?我哥不舒服,那我得看看!”


    房里的于荣广听到两人说话,听到于荣军要进来看自己,赶紧配合躺在床上,做出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于荣军走进房子看到于荣广的时候连一句关心问候的话都没说,直奔主题:“哥,罗鸿禧来了,他要投五千块钱。”


    “啊?”果然,于荣广一下就从床上做起来。


    倒卖大米的生意确实是于荣军的经理牵线做的,于荣军要入股三万,他自己手里有五千块,本来计划乔建成投一万五,父母投三千,剩下的让大哥投。


    没想到找到乔建成一番游说后,乔建成只同意投五千。


    这才想到让大哥投一万五,剩下两千再想办法。


    因家人和他自己都不喜欢罗鸿禧,所以压根没把罗鸿禧计划在内,谁知道罗鸿禧今天陪大哥接侄女回去过年,到家里拜年打了个招呼,于荣军想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就把这事给罗鸿禧说了,竟然没费劲,罗鸿禧一下就答应了,同意投五千。


    于荣军心里一下轻松不少,赶紧来给于荣广说。


    果然,于荣广一听,本已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说不清为什么,他有种好机会已经被别人分走一半,而且城里的见过世面的人都觉得这是好机会,真金白银投了钱,自己错过了肯定会后悔的紧迫感。


    “荣军,你别再撺掇你哥了,我们没有钱,投不了。”芦巧仙非常果断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于荣军仿若看不出芦巧仙对此事厌烦的态度,笑呵呵地说:“嫂子,你别以为我问你们要钱就是坏事,这倒卖大米的生意我销路都找得差不多了,只要钱到位把大米运过来转手就赚钱,而且我们经理占得大头,他一个人就投了五万块,他都不怕,我们怕啥?”


    “不是怕不怕的事,是没有……”


    “没有可以借,王长安葛念哥还有我哥的干爹,还有我大叔,他们对我大哥最好了,我开口他们肯定信不过觉得我年轻不稳,可是我大哥一开口,他们保管给借的。”


    于荣广越听越愁眉头紧皱,伸手就去找烟,于荣军已经把烟点好递到他手里。


    又来了一句:“哥,机会不等人!”


    他已经把于荣广能拿到钱的办法都算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话说完,也不提到父母家吃饭的事,抬腿就走。


    只留下一直紧锁眉头一直抽烟的于荣广。


    芦巧仙看着于荣广,知道他是上心了,因为他越是把这事当真时,在下定决心之前越是考虑很多很深,尽管这些考虑都徒劳无功,却会让于荣广的决心一点点坚定起来。


    等于荣广换上衣服准备出门的时候,芦巧仙知道他已经做好决定,要出去借钱。


    “于荣广,我不同意干这种借钱把宝压在别人身上的事!”


    “正是压在别人身上我才要试一试,真让我自己干,我还真不敢!”


    芦巧仙看着死犟的于荣广,不明白他这是什么逻辑。


    于荣广继续说:“军子的能力你看到了,才工作多久就折腾出名堂,他当老板单干是迟早的事,他经理能力更强,有他们把事情全都安排好,我们坐在家里稳赚不赔的事都不敢试一试,还能有什么出息?”


    “于荣广,什么人过什么日子,出息不是赚大钱,把日子稳稳当当过好就行了。再说了,荣军的钱来得有问题,做事胆子又太大,这钱给他我不放心!”


    “不管你放心不放心的,我已经决定了,赚了是咱们这个家的,赔了我自己担着,不用你管。”说完这句话,于荣广已经穿好棉衣系好棉鞋带子,开门走了出去。


    大年初一,明明天高地阔是个大晴天,却洋洋洒洒下着雪,不一会儿于荣广的棉帽子上就厚厚一层雪。


    他掸了掸雪,敲响王长安父母家的门,他知道王长安肯定在这里过年。


    很快,王长安笑着出来开门。


    “水扣子,瑞雪兆丰年,今年肯定是个好光景,新年好啊!”


    这句话一下提起于荣广的精神,觉得是个好兆头。


    他把买的两条好烟塞进王长安手里,按照轮窑的习惯街坊四邻拜年彼此都是心意到就好,不用护送礼物,真要送也就是自家油炸的浆面条、麻花、麻叶子之类,那都是女人之间的客套,男人间是没有那套的。


    所以看到这两条烟,王长安立刻明白于荣广不是单纯的拜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