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稳赚不赔
作品:《窑火岁月》 芦巧仙身体不舒服,带着小静怡在家,于荣广自己一个人回父母家过年。
年三十,于荣英和于荣疆都在婆婆家,没有回娘家。
于家院里只有于清田、张凤山、于荣广、于荣军、于荣斌,张凤山张罗好饭菜,看着满桌饭菜,再看看坐着的人,满意笑道:“对嘛,今天坐在这的才是我们真正的于家人。”
于荣斌才刚十八,不算太懂事,脱口而出:“妈,你又不姓于……”
话没说完,张凤山就知道他要说什么,打断道:“胡说,我生了你们几个于家人,我不算于家人,算哪家的?”
于荣广用眼神警告荣斌闭嘴,不要在大过年的惹妈不高兴。
“大哥,你尝尝今天的米饭,味道咋样?”于荣军殷勤地接过张凤山盛好的大米饭,端到于荣广面前。
米饭一端过来,于荣广就闻到一股清新的米香。
尝了一口,赞不绝口:“好吃,喷香!这米和我们平时吃的不一样,哪来的?”于荣广问。
这个时候于荣广还没意识到,在于荣军给他说这个事情之前,于清田和张凤山已经知道了,他们是向着于荣军的,希望于荣广和他一起做生意。
于清田怎么想的没人知道,张凤山知道倒卖大米要投资不少钱,就想让于荣广帮于荣军分担风险。
于荣军没有顺着于荣广的问题往下说,举杯敬了于荣广一杯。
“大哥,我要敬你一杯,这些年没有你对家庭的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
于荣广很感动,没想到自己的付出,当弟弟的不是不知道,而是全都记在心里,他举杯和于荣军的酒杯相碰时,都有些热泪盈眶了,自然的这一顿团圆饭,于荣广喝得有点多。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于荣军语重心长地搂着于荣广的肩膀说:“大哥,你是个好人,人家都说你是个老实人,其实我知道你有才华还有抱负,你当年在班里学习才是最好的,是为了这一大家子才放弃学业早早参加工作,这么多年像头老黄牛一样对家里默默付出任劳任怨,可是你甘心这么过一辈子吗?”
“这有啥甘心不甘心的?”于荣广看到他们三个都买了摩托车也羡慕,可是他从来都不会说,因为他觉得现在这样的日子也挺好,毕竟轮窑全是他这样的,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什么不好,也没想过要改变。
“你甘心?我都替你不甘心!现在有个改命的机会,你敢不敢干?”于荣军激动得情不自禁拍着桌子问。
尽管喝醉了,于荣广还是保持着他一贯的稳妥风格:“乖乖,咋咋呼呼的,啥机会还能改命?”
“卖大米,东北大米,这个机会只要你敢投钱,我保管你稳赚不赔。”
“哪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我不信!”
于荣广一口就回绝了。
于荣军正要说什么,于荣斌在旁大喊着:“快开电视,今天有春节联欢晚会,别错过了!”
于荣广听到,也起身准备到里间去看,却被张凤山拦住了。
张凤山说:“那间房子里酒菜给你们摆好了,两兄弟多长时间没见了,好好说说话嘛,电视啥时候不能看?”
于荣广和于荣军挪坐到另外一间房,于荣军说:“大哥,你刚才吃的东北大米就是我们要卖的,味道你也知道,目前新疆市场上没有品质这么好的大米,渠道是我们经理找的,销路我来负责,我这个销售本事你是知道的,车我们也找好了,你只需要投资入股,什么都不用干,只等着赚钱就行,这种好事你都不干,还等什么样的机会?”
于荣广沉默着,犹豫着喝了一杯酒后,还是摇头:“不行,这种事情风险太大,我这点勒紧裤腰带攒下的钱经不起折腾。”
“这还风险大?这有什么风险?”
于荣军忍不住放大嗓门,张凤山赶紧走到门口听是怎么回事。
于荣广咬了咬牙,一副下定决心的样子说:“你要是真缺钱,我把你上次还的钱借给你就是了,我的情况你知道,就这么多了,就算不够,我也没有能力了。”
于荣军激动道:“大哥,我的苦心你怎么就是不懂呢?我不问你借钱就是想让你赚钱,再说了一千五哪够啊!”
“那要多少?”
“一万五!”
“多少?你把我卖了也没有一万五!”
于荣广觉得于荣军简直疯了。
于荣军觉得于荣广真是太窝囊了,连这点胆子都没有,活该穷。
大过年的,两人闷闷不乐的散了。
到家后,于荣广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自己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做了一个又一个奇怪的梦。
一幕是他骑着摩托在众人瞩目中骑进轮窑家属院的大门,于荣斌在旁边点燃鞭炮,噼里啪啦的响炮声中,于清田和张凤山笑着迎向自己。
于清田笑着说:“老大,你总算是出息了。”
一幕是自己骑着摩托车带着小芦子和小静怡在轮窑到处转,所到之处大家都朝他笑着打招呼,他也笑着和大家点头。
迷迷糊糊间,芦巧仙推了推他:“该放炮了!”
门外噼里啪啦的响炮声不断,于荣广起来穿上衣服,把一串鞭炮挂在院门口的大树上,点燃后噼里啪啦的仿佛和梦中荣斌点炮的情景重合了。
走回房子后,于荣广就给芦巧仙说了:“小芦子,军子说要和我一起做生意倒卖东北大米……”
“他要是有钱就不会找你!”芦巧仙没等于荣广说完已经有了判断,问道:“要多少钱?”
“一,一万五!”数额太大,于荣广说出口的时候吞吞吐吐。
芦巧仙愣在当地,手里搅动饺子的勺直指于荣广:“想都别想!”
“我凭什么不能想,难道你也觉得我窝囊没出息,做不成生意?”
“于荣广,你脑子清醒点,咱们家砸锅卖铁也凑不出一万五!”
“我可以去借!”
于荣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芦巧仙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