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他哪来的本钱
作品:《窑火岁月》 于荣广看着芦巧仙生气发火,也不吭声,把毛线签子和打了一半的毛衣从地上捡起来,又是一屁股坐下默默抽烟。
他也不说两句哄人暖心的话,直到芦巧仙气呼呼坐下。
才闷声一句:“我知道你不乐意,我也不乐意,可我是长子是大哥,不能看到弟弟捅了娄子不管,再说了这是军子借的,不是不还。”
“还?他拿啥还?就他一个月工资几十块,要还到猴年马月才能还完?我看就是肉包子打狗,就这一千五是我们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出来的,买个电视也就算了,一千块决不能借!”
于荣广闷头听着,也不说话,只有芦巧仙一个人越想越气,越气越说,直到说累了,于荣广才补了一句:“这事已经定了,不借不行!”
听到这话,刚消的火气噌一下窜得更旺了。
芦巧仙站起来指着于荣广的鼻子问:“你和谁定的?这钱有我一半,你凭什么不和我商量,就来做我的主?”
“行了,睡吧!”
于荣广起身,看都没看一眼芦巧仙,径直走进里间,脱了衣服倒头就睡。
芦巧仙看着丈夫的背影,不明白之前已经看清真相,知道把自己小家经营好才是正事的男人,怎么突然就变了。
她不想和一个连家里事都不和自己商量,不尊重自己意见的人躺在有张床上,自己抱着被子和孩子到隔间睡。
心里却气不打一处来,直到天微微亮才眯了一会儿。
一早,摩托车的轰鸣声就在门外响起,于荣军都没进门,于荣广就拿着钥匙把柜子门打开,拿出存折,披着衣服趿拉着拖鞋开门出去了。
两个人的钱一直都是放在一起用的,凡事有商有量,柜子正好有两把钥匙,于荣广和芦巧仙各拿一把,存折密码也是两个人都知道的。
芦巧仙知道,于荣广这个人话不多,但是主意一旦打定,就像头倔牛,怎么都拉不回。
再一个,同样身为家里年龄大些的孩子,从小被家里人教育要长子为父长姐为母,要照顾弟弟妹妹,所以芦巧仙能体谅于荣广身为长子的责任和难处。
可是,再怎么说,也不能把家里三年来存的钱全拿出去,更不能不和自己商量。
他把自己这个妻子当什么?把这个家当什么?
想到这里,眼泪再也止不住,横流在枕头上。
很长一段时间,芦巧仙都不搭理于荣广,也不去窑上给他送饭,他只能自己带两个馒头到窑上,饿的时候把馒头放在窑上烤一烤。不同于家里,窑上的炉火旺火力足,烤出来的馒头格外焦黄酥脆,特别香,要是有点肉一起烤了,那滋滋冒油的香气能一直飘到制砖车间。
可惜,家里的存款全都给了于荣军,又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存钱,这是于荣广的习惯,他总说口袋有粮心里不慌。
只要没有存款就会心里发慌,就会自觉进入到一种一分钱掰成两瓣花的状态,就像他现在,只带两个干馒头,连口咸菜都没带。
芦巧仙看在眼里,一开始是觉得于荣广活该,就该让他受受罪,也算是对他的处罚,可是时间长了却又心疼,到了饭点,就会带着饭盒和小静怡到窑上,可是她自己不上去,让小静怡拎着饭盒送给于荣广,自己在窑下等着。
小静怡喜欢吃窑上铐的馒头,送了饭盒下来,手里总是拿个铐得焦黄的大馒头和妈妈分着吃。
然而,谁都没想到,到元旦的时候,于荣军就把于清田的一千五和借于荣广的一千块全都还了。
于荣广把一千块交给芦巧仙的时候,难得露出笑脸,话也比平时多:“看看,军子还是有本事的,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可是芦巧仙拿着存折心却更慌了,忍不住问:“短短三个月他就能赚两千五,这钱怎么挣的,别是来路不明吧?”
“这个我和爸已经问过了,是军子和别人一起合伙做生意赚的,你就别担心了。”
“做生意?他哪来的本钱?”
“嗨,现在说起来我都后怕,这个军子拿着我们借给他的钱没还经理,反而和那个经理一起做生意,赚的真是不少,不但把经理的钱还了,还把我们的钱也还了。”
芦巧仙听得心惊肉跳。
脑海里立刻把几个重要信息联想到一起,一是于荣军手里的货款,二是经理手里的权限,她怀疑于荣军挪用货款,和经理一起倒卖针织厂的废旧产品,当然这只是她的怀疑,并未落实。
但是,她知道如果怀疑一旦做实,于荣军要不得给针织厂赔钱,要不就得坐牢。
而按照于荣广的一贯作风,他不可能坐视于荣军去坐牢,肯定砸锅卖铁也要救这个弟弟。
她不敢继续想,如果于荣军真的这么胡整,会给自己这个小家带来怎样的灭顶之灾。
她马上给于荣广说了自己的怀疑和担心,于荣广却说:“军子才毕业多久哪有那么大的胆子,你就别胡思乱想了。”
“他可不是一般的毕业生!”芦巧仙相信自己的直觉,于荣军那神采飞扬的样子,自负才智超人,想干什么立刻就去做,从来都不过脑子多思量思量,更不知道什么叫做怕。
可是于荣广不想继续陪着芦巧仙瞎怀疑,尤其是他也以这个弟弟为荣,对妻子的怀疑猜测打心里抵触反感。
芦巧仙看出于荣广的态度,明面上两人没有一点争吵,每天该干什么干什么,可是谁都不搭理谁。
又是冬休,吃了早饭,于荣广就穿上棉衣棉鞋出去找个暖和的地方和人打扑克搓麻将,芦巧仙也不管那么多,她知道于荣广和他老爹一样,不管是扑克麻将都不打带钱的。到了中午,于荣广就回来吃饭,然后舒服睡个午觉,下午和王长安他们几个一起嗑瓜子聊闲天,一到晚上七点,准时带着哥们儿几个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直到电视上全是雪花了,人散了,就洗漱上床睡觉。
芦巧仙默契地不打扰他,自己早早在隔间休息。
直到春节,于荣军又往家里扔了个重磅炸弹,他要和于荣广一起做生意倒卖东北大米。